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慕小瑜  李亚萍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11):686-688,T080
作者在光镜和电镜下分期观察了加有秋水仙碱培养液的兔椎间盘的形态学变化并测定了培养液中的羧脯氨酸浓度。未发现秋水仙碱有引起椎间盘溶解或萎缩的作用。作者认为:秋水仙碱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机理,还是源于其抗炎和抗微管作用。对美国学者Rask所提出的秋水仙碱可引起突出的椎间盘萎缩的假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42.
我们应用理论流行病学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城市肺癌的分布类型。天津市和平区肺癌分布类型的初步研究结果,该区肺癌呈现负二项分布,而不呈现泊松分布。即市区肺癌病例分布表现不均匀,有高、低发区之分。同时,反映出肺癌致癌因素的分布也不均匀,并为今后制订肺癌预防措施提供了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控制及有效治疗HFMD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1月至7月HFMD住院患儿详尽的临床资料893例,应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93例HFMD患儿中,249例合并肺炎支原体IgM阳性,102例(41.0%)为HFMD普通病例,147例(59.0%)为重症病例;644例HFMD肺炎支原体IgM阴性,463例(71.9%)为HFMD普通病例,181例(28.1%)为重症病例。249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年龄分布3~6岁78例(31.3%),母乳喂养151例(60.6%),人工喂养98例(39.4%);126例(50.6%)最高体温超过39℃,209例(83.9%)热程大于3 d,152例(61.0%)病程大于10 d,138例(55.4%)呕吐,104例(41.8%)嗜睡,196例(78.7%)反复易惊,151例(60.6%)频繁肢体抖动,8例(3.2%)呼吸困难,147例(59.0%)病理征阳性,158例(63.5%)EV71阳性,与肺炎支原体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D重叠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疾病进一步加重有关,建议早期监测是否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积极予以抗支原体感染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44.
儿童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3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萍 《包头医学》2004,28(4):30-31
目的:分析儿童使用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38例使用氨茶碱的哮喘患儿的血药浓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有21例(55.3%),不在有效范围内的有17例(44.7%).结论:儿童使用氨茶碱时,个体差异较大,应进行监测治疗,作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肝组织核转录因子-KB( NF-K B)、α-平滑肌动蛋白(α- SMA)、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在实验性肝损伤大鼠不同时期的免疫组化表达及其定位情况,探讨其在肝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 CCl4)复合因素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只、造模组(CCI4诱导)30只.造模组首次皮下注射40% CCI4橄榄油溶液2ml/kg,以后每周2次背部皮下注射40% CCI4橄榄油溶液1.5 ml/kg,30%乙醇6 ml/kg隔日灌胃并给予高脂饮食连续造模10周;对照组首次皮下注射橄榄油2ml/kg,以后每周2次皮下注射橄榄油1.5ml/kg,正常饮水饮食连续10周.分别于实验第2、6、10周处死大鼠,进行HE染色及VG染色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动态观察NF-K B、α- SMA及TGFβ1在对照组及肝损伤造模组不同时期的表达和定位特点,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损伤造模组NF - KB、α- SMA及TGFβ1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实验性肝损伤不同发展阶段,三种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NF - KB、TGFβ1、α- SMA三者之间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1 =0.961,P1<0.01;r2=0.923,P2 <0.01;r3=0.953,P3<0.01).结论 NF - KB、α- SMA及TGFβ1在实验性肝损伤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致肝纤维化作用,可以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为今后以NF - KB、α- SMA及TGFβ1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肝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KB)、仅-平滑肌动蛋白(仪-SMA)、转化生长因子(TGF)B1在实验性肝损伤大鼠不同时期的免疫组化表达及其定位情况,探讨其在肝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只、造模组(CCl4诱导)30只。造模组首次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2ml/kg,以后每周2次背部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1.5ml/kg,30%乙醇6ml/kg隔日灌胃并给予高脂饮食连续造模10周;对照组首次皮下注射橄榄油2ml/kg,以后每周2次皮下注射橄榄油1.5ml/kg,正常饮水饮食连续10周。分别于实验第2、6、10周处死大鼠,进行HE染色及VG染色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动态观察NF-KB、Ot-SMA及TGFl31在对照组及肝损伤造模组不同时期的表达和定位特点,各组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损伤造模组NF-KB、Ot-SMA及TGFl31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实验性肝损伤不同发展阶段,三种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NF-KB、TGFl31、Ot-SMA三者之间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1=0.961,P1〈0.01;r2=0.923,P2〈0.01;r3=0.953,P3〈0.01)。结论NF-KB、Ot-SMA及TGFl31在实验性肝损伤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致肝纤维化作用,可以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为今后以NF-KB、Ot-SMA及TGF[M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骨科患者眩晕现象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33例骨科患者眩晕现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骨科患者发生眩晕与外伤、药物、感染刺激有关;与颈椎病、高血压等相关疾病及年龄有关;还与长期卧床及突然改变体位有关。介绍本病的应急措施,强调长期卧床患者的功能锻炼和健康宣教等护理经验,并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8.
维生素A(VA)中毒的患儿临床上并不少见,特别是在农村及贫困地区用鱼肝油防治儿童佝偻病的过程中时有发生。因其缺乏特异性表现,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为引起重视,减少VA中毒的发生,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32例VA中毒的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月~5岁半,其中3月~3岁26例、3~5岁半6例;农村26例、城市6例;父母的文化程度,小学以下(包括文盲)24例、初中8例;服用VA约2000~65000IU/kg.d;服药时间1~9月。  相似文献   
49.
灵芝为多孔菌真菌赤芝Ganodermalucidm(Leyss.Fexr.)Karst.或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能“保神,益精气”,广泛应用在保健品中。本研究探讨灵芝复方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为验证灵芝增强记忆之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谢勇  杨丽霞  莫尚尧  李亚萍 《西部医学》2022,34(8):1222-122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28天死亡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69例AECOPD患者病例资料进行研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入组时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并分别计算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及N/LPR。根据28天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以ROC分析法评估NLR及N/LPR对AECOPD患者28天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的169例AECOPD患者中28天内死亡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慢阻肺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及并发脓毒症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中性粒细胞计数、NLR、N/LPR及APACHEⅡ评分、PaCO2均高于生存组,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aO2均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NLR、N/LPR、PaCO2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aO2与APACHEⅡ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NLR对AECOPD患者28天死亡最佳预测截断值为14.28,敏感度为71.42%,特异度为78.36%,曲线下面积(AUC)低于N/LPR(0.766,95%CI:0.691~0.842 vs 0.916,95%CI:0.869~0.963);当最佳预测截断值为17.13时,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6.57%。结论 N/LPR可用于AECOPD患者的28天死亡预测,且其预测价值较NLR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