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4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王丹  李云庆 《医学争鸣》2002,23(24):2213-2216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γ亚单位(PKCγ)阳性超微结构在大鼠延髓背角内的定位分布及其突触联系。方法 用PKCγ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在电镜下观察。结果 PKCγ阳性胞体和突起密集地分布于延髓背角的Ⅱ层内侧部,Ⅱ层与Ⅲ层交界部内呈中等密度,Ⅰ层,Ⅱ层外侧部和Ⅲ层深部的阳性胞体和树突较少见;PKCγ的阳性反应产物主要聚集于胞膜和树突膜的内侧,其他部位较稀疏;PKCγ阳性胞体和树突多与阴性轴突终末形成非对称性轴-体和轴-树突触联系。结论 大鼠延髓背角内有PKCγ阳性胞体和树突,它们与阴性轴突终末形成突触联系。本研究的结果为PKCγ参与外周伤害性信号的处理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大脑运动皮质发出的下行投射终末或谷氨酸能终末与脑干面口部运动核内运动神经元的间接突触联系.方法:顺行与逆行追踪相结合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逆行追踪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结果:将PHAL电泳入大鼠额叶1区和/或2区和将HRP分别注入三叉神经运动核(Vm)、面部经核(Ⅶ)或舌下神经核(ⅩⅡ),PHAL顺标终末和HRP逆标神经元的重叠分布区主要见于臂旁核簇、三叉上核、Vm内侧的脑桥网状结构、延髓中缝核簇和延髓网状结构外侧部,而在脑干面口运动核内则很少见到PHAL顺标终末.上述区域内也有较…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应用四甲基罗达明 (TMR)逆行追踪结合 P物质受体 (SPR)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 (DCN)和中间带外侧核 (IML)内的 SPR阳性神经元向外侧臂旁核 (L PB)的投射。将 TMR注入一侧 L PB后 ,可在腰骶(L6 ~ S2 )节段观察到大量红色的 TMR逆标神经元 ,这些 TMR逆标神经元主要集中于 DCN和 IML内 ,多为中型 (直径 2 0~ 5μm)梭形、三角形或多极形 ;SPR阳性神经元也主要分布于 DCN和 IML内 ,并以 IML 居多 ;部分 TMR逆标神经元同时呈 SPR阳性。上述结果提示腰骶髓 DCN及 IML内的 SPR阳性神经元可能接受由 SP介导的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并将之向 LPB传递。  相似文献   
84.
大鼠臂旁核向丘脑腹后内侧核的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发胜  高蓉  李云庆 《解剖学报》1999,30(4):306-309,I005
目的 观察参与内脏感觉信息传递的臂旁核是否向与躯体感觉信息传递有密切关系的丘脑腹后内侧核(VPM)投射。 方法 四甲基罗达明(TMR)或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和生物素葡聚糖胺(BDA)顺行追踪技术。 结果 将TMR或HRP注入一侧VPM 后,TMR或HRP逆标神经元主要位于同侧臂旁外侧核、KF核和臂旁内侧核;对侧臂旁外侧核和臂旁内侧核内仅见少量TMR或HRP逆标神经元。将BDA注入一侧臂旁核后,BDA顺标纤维和终末主要见于双侧VPM、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胶状质核和丘脑后核,注射区同侧的BDA顺标纤维和终末明显多于对侧。 结论 臂旁核不仅与内脏感觉信息的传递有关,而且与躯体感觉信息的传递可能也有密切关系,并可能在躯体伤害性信息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痛与镇痛都属于神经机制,是伤害性刺激信息在中枢内传递和调控的结果。脊髓后角浅层是接受躯体性伤害性信息传递的初级门户和对伤害性信息进行处理的重要部位,是探索躯体痛和镇痛机制的首当其冲的脑区。现已公认,脊髓后角(在脑干与它相当的是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尤其是II层(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SG)是外周躯体性伤害性信息的主要投射部位和处理伤害性信息的局部环路所在;近年来的研究又证明,SG也是脑内下行抑制系统的投射部位和调控外周伤害性信息的镇痛局部环路所在。这两种环路的关系复杂,但却又正是阐明伤害性信息在中枢内传递和调控机制的关键[1]。为了阐明这样的难题,不但应了解SG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参加两种局部环路的神经元的突触连结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的神经活性物质的分布特点和性质;也必须搞清SG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学特征。这些方面是揭开SG的奥秘、阐明躯体痛产生机制和镇痛机制的必备基础。 由于SG的结构形式特殊、神经元排列层次多、细胞小、联系复杂,因而多年来对SG本质的探索进展缓慢。本文拟从SG的神经电生理学方面对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6.
酸味觉为一种基本的味觉.酸味觉信息在动物体内有着独特的产生和传导通路并且可以诱发动物先天性的厌恶反应,从而在动物选择食物种类、警惕毒害物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酸味觉受体的种类、结构和作用机制,酸味觉信息在外周和中枢的传导通路,传导通路上的相关特殊神经元,酸探测机制,诱发个体先天性厌恶行为的机制等,还对未来有关...  相似文献   
87.
苦味觉是五种基本味觉之一.机体通过苦味觉受体细胞感知苦味觉物质并通过特定的传导通路将苦味觉信息由外周传递至中枢,从而产生苦味觉以及诱发厌恶反应,以避免机体进一步摄入有害物质.本文综述了苦味觉受体细胞及苦味觉受体对苦味觉物质的感受机制,苦味觉信息在外周和中枢的传导通路,传导通路上重要的神经元,中枢形成苦味觉和诱导厌恶反应...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吸入性麻醉剂安氟醚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γ-氨基丁酸(GABA)能自发性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s)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的单细胞模型,应用制霉菌素穿孔膜片钳技术,记录安氟醚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GABA能突触后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1)安氟醚可使GABA的浓度-效应曲线平行左移,但不影响GABA引起的最大反应;(2)安氟醚能够可逆性地增大GABA能自发性mIPSCs的发放频率而不影响其幅度;(3)在无钙细胞外液条件下,仍能观察到安氟醚对GABA能自发性mIPSCs发放频率的增强作用;膜通透性胞内钙库Ca2+的螯合剂BAPTA-AM可抑制安氟醚的增强作用。以上结果提示在海马CA1区安氟醚可能通过释放胞内钙库内的Ca2+使神经终末内Ca2+浓度升高而增加GABA的释放,从而达到中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9.
视上核和室旁核是下丘脑中两个与渗透压感受、加压素分泌以及水平衡调节密切相关的核团。为了搞清楚这两个核团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激活状态和反应特性,本文采用慢性和急性渴觉刺激模型,免疫组化和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的Fos表达以及血清加压素水平进行了测定。慢性刺激组动物给予2% NaCl盐水持续2d,而急性刺激组动物皮下直接注射2mol/L的NaCl盐水2.5ml,两组动物的进食保持正常。结果表明,这两种不同的刺激方式引发的Fos表达模式基本相似,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外侧区以及正中视前区、穹窿下器和终板血管下器等区都检测到大量的Fos阳性胞核。但Fos染色的深浅程度和Fos胞核的数量却在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急性组胞核浓染,数量多;慢性组胞核淡染,数量少。ELISA检测的结果与此相反,急性组动物血清中加压素的水平很低,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而慢性组动物血清中的加压素水平很高,几乎是对照组的2倍。以上结果提示,下丘脑神经元的激活和分泌功能与刺激方式密切相关,选择单一刺激模式、单一指标来揭示和衡量其功能状态是缺乏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90.
<正> 尽管已知海马、新皮质和嗅球等接受属于大细胞的胆碱能神经元支配的脑区能合成神经生长因子(NGF)的mRNA和NGF蛋白质,但尚不知其它哪些脑区也具有此能力,哪些特殊细胞类型负责NGF的合成。 Gonzalez等最近报告控制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最重要的脑区之一的丘脑下部内的细胞可以表达NGF和NGF的mRNA。这些研究者检查了取自大鼠胚胎所培养的丘脑下部细胞,发现免疫反应阳性的NGF出现在一个神经元亚群和少突胶质细胞内,而星形胶质细胞内则未见到。为了精确地识别能合成NGF的细胞类型,他们又检查了从大鼠新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