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6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基础医学 | 245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75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实验采用全细胞电压钳记录方法,研究了内吗啡肽1(EM1)和内吗啡肽2(EM2)对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突触传递的抑制性作用。EM1(1μmol/L)和EM2(1μmol/L)都能够显著抑制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和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s)的频率而不改变其幅值。这种抑制作用能被μ受体选择性拮抗剂βfunaltrexamine(βFNA,10μmol/L)阻断。值得注意的是,EM1对mEPSCs和mIPSCs的频率的抑制作用强于EM2。上述结果提示在脊髓胶状质,内吗啡肽通过激活突触前膜上的μ受体,抑制兴奋性和抑制性的突触传递;与EM2相比,EM1可能是脊髓水平的更强效的内源性镇痛剂。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应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结合神经降压素(NT)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的双标记技术,观察了大鼠脊髓背角向丘脑(TH)和外侧臂旁核(LPb)的NT能投射。将FG注入一侧TH或LPb后,FG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脊髓背角的I层;NT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背角的I层、II层外侧部及II层内侧部与III层交界处;脊髓背角I层内可观察到FG逆标记并呈NT阳性的双标记神经元。上述结果表明脊髓背角I层的NT阳性神经元向TH和LPb投射,提示脊髓背角I层内的NT阳性神经元可能向TH和LPb传递伤害性信息。 相似文献
23.
24.
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和脊髓内离子型谷氨酸受体,GABAA受体和甘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搞清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和调制初级门户内的精确定位,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和脊髓内离子型谷氨酸受体,GABAA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的分布。NMDA受体1亚型分布于VC和脊髓和各层,NMDA受体2A/B亚型,Kainate受体和GABAA受体α亚单位散在性地分布于VC和脊髓后角的Ⅱ层,GABAA受体α亚单位仅见于VC和脊髓Ⅱ层内轴突样结构。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小鼠丘脑室旁核(PVT)向边缘系统部分区域的分支投射,并为其参与痒信息的传递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小鼠分为两组。将荧光金(FG)分别注入第1组动物的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岛叶(IC)或杏仁中央核(CeA);将FG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分别注射到第2组小鼠的两个不同核团(mPFC/IC、mPFC/CeA和IC/CeA);灌注固定前2 h再给予动物急性痒刺激。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小鼠PVT内向mPFC、IC或CeA投射、分支投射神经元的分布及其表达FOS蛋白的状况。结果:PVT内存在向mPFC、IC和CeA投射、分支投射并表达FOS的神经元,这些标记神经元在PVT内的分布和比例存在差异。结论:PVT内具有定位分布倾向的部分神经元借助分支投射同时向边缘系统的不同区域传递痒信息。 相似文献
26.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脊髓向丘脑和臂旁核的强啡肽能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浅层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和臂旁核的强啡肽能和NO能投射进行了研究。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胞体主要位于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I层和Ⅱ层外侧部;NOS样阳性胞体主要位于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Ⅱ层,I层较少,将荧光金注入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后,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同侧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I、Ⅱ层,少量位于外侧网状核。尾侧亚核向丘脑腹 相似文献
27.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分布及谷氨酸样阳性终末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用抗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的单克隆抗体和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五种亚型(1,1α,2/3,5)的4种抗体,研究了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三叉神经半月节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终末以及五种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分布,同时结合HRP逆标技术对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终末的来源进行了观察.发现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胞体和终末主要集中在三叉尾侧亚核的Ⅰ、Ⅱ层;半月节内仅有它的阳性胞体。半月节内HRP逆标神经元中呈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者占71.4%,这些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占半月节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神经元的33.2%.五种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中,只有5型密集地分布于三叉尾侧亚核的Ⅰ、Ⅱ层。以上结果说明:(1)三叉尾侧亚核内的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终末主要位于其浅层,它们主要来源于三叉神经的初级传入;(2)三叉尾侧亚核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五种亚型中,只有5型可能参与西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的传递;(3)三叉尾侧亚核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终末的分布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的分布互相匹配。 相似文献
28.
SP是外周向中枢传递伤害性信息的重要神经活性物质,而FOS蛋白可作为脊髓和延髓神经元被伤害性刺激信息激活的标志。鞘内注射一定浓度和剂量的SP可激活脊髓背角神经元的S-fos基因并表达FOS;而鞘内注射SP受体桔抗剂则可抑制此表达。但SP在外周通过何种结构影响伤害性刺激信息的传递及其作用机理尚不明了。本研究以腰髓背角神经元的FOS表达为标志,将SP受体拈抗剂及激动剂和福尔马林注入成年大鼠后肢足底,观察了这些因素对外周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腰髓背角神经元FOS表达的影响。雄性SD大鼠25.q,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3组。第1… 相似文献
29.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下行投射终末在脊髓灰质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应用PHA-L顺行追踪技术研究了大风延髓网状背测亚核(SRD)至脊髓灰质下行投射的终止部位。结果表明:SRD发出的下行纤维走行于脊髓的背外侧京中,从高位至低位,脊髓灰质中的PHA-L顺标终末的密度逐渐降低。SRD的下行投射终未在脊髓中具有明显的同侧分布优势,主要终止在同侧脊历灰质的Ⅳ~Ⅶ层和X层,Ⅰ、Ⅱ层中只有少量的标记终末,对侧脊髓灰质中除了在Ⅳ层和X层中有中等密度的颁标终末分布外,其余各层中几乎无标记终未、PHA-L顺标终未与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C纤维终末在Ⅰ.Ⅱ层内重叠公布.本研究为SRD在调控脊髓的伤害性信息传递方面也起重要作用这一论点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培补肝肾方药对帕金森模型小鼠黑质内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此方药预防帕金森病的机制。方法:成年C57-BL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各组小鼠黑质内Bax和Bcl-2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Bax和Bcl-2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黑质致密部,其中Bax和Bcl-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在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均较少且组间无显著差异;MPTP造模后,Bax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随时间明显递增,Bcl-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亦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结论:培补肝肾方药可能通过抑制黑质神经元内Bax基因表达的途径抑制黑质神经元的凋亡,从而对帕金森病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