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心绞痛等症状,调理心血管状态,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脂肪干细胞与I型胶原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脂肪组织工程选择适宜的种子细胞载体。方法将人脂肪干细胞与I型胶原支架体外培养复合,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及增殖情况并计算细胞黏附率,X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脂肪干细胞能良好的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和增殖。结论I型胶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脂肪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成人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形态、增殖能力和表面抗原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2在广州南方医院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志愿者肘静脉血20份,年龄20~26岁,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健康成人肘静脉血得到单个核细胞,以(2~3)×106/cm2的密度接种于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6孔板,在含有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M199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第4天首次换液,后每3d换液一次。③实验评估:第3天起观察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分别对培养至第7,21天的贴壁细胞行流式细胞学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①培养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外周血来源单个核细胞接种后约有1/20贴壁,第4天左右可形成从中心向外放射的典型细胞集落,第7天有大量长梭形、双极针样细胞生长。培养第2周长梭形细胞开始凋亡,数量减少,同时出现大量椭圆形鹅卵石样细胞。至第3周鹅卵石样细胞已占据生长优势且增殖旺盛,长梭形细胞基本消失。②内皮祖细胞表面标志的变化:原代培养第7天,贴壁细胞表达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相关的表面抗原CD44(96.3%)、CD45(83.9%)、CD11c(63.7%)、CD14(11.9%),弱表达内皮细胞相关抗原flk-1(18.2%)、CD31(6.7%)、vWF(3.6%);第21天CD44表达下降至57.6%,而内皮细胞相关抗原CD31表达增加至67.2%,vWF增加至14.2%;造血干细胞相关抗原CD34始终呈阴性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流式细胞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成人外周血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4~7d左右出现早期内皮祖细胞,2~3周时出现晚期内皮祖细胞。二者的外形、增殖潜能、表面抗原表达均不同。晚期内皮祖细胞是更好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自人脂肪组织新鲜分离的不同浓度的血管基质层细胞( stromal vasvular fraction cells,SVFs)辅助脂肪移植,从而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的方法.方法 脂肪组织来自临床行吸脂术者,提取SVFs,将0.3 ml待移植的脂肪颗粒分别与浓度为①5×105个/ml(A组);②1 × 106个/ml(B组);③2×106个/ml(C组)的SVFs混合,另设对照组为完全培养基+单纯脂肪颗粒(D组),随机注射移植于6只裸鼠背部皮下.术后3个月观察移植物情况:①湿重.②切片HE 染色计数血管密度.③方网测试系统“点计数”法检测存活脂肪细胞计数以及纤维坏死组织计数.结果 ①湿重:A组(60.000±6.325) mg,B组(81.670±7.528) mg,C组(68.330±7.528) mg,D 组(48.330±7.528) mg,B组脂肪存活率均高于A、C、D组(P<0.05),A、C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管密度:A、B、C组血管密度均高于D组,且B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A、C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点计数:B组存活脂肪细胞计数均高于A、C、D组(P<0.05),纤维组织计数均低于D组(P <0.05),A、C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来源于人自体SVFs复合脂肪颗粒能够显著提高移植脂肪组织的成活率,其中1×106个/ml数量级的SVFs移植脂肪的存活率最高,更适合用于脂肪移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与治疗(附1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南方医院1982~2002年20年期间收治的110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憩室分布于十二指肠球部10例.降部77例.水平部15例,升部8例;憩室合并炎症28例,合并出血14例,合并急、慢性胆胰疾病35例,无合并症33例。手术治疗47例,其中行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10例,憩室内翻缝合术5例,胃大部切除术13例,胃大部切除 胆肠Roux-en-Y吻合术10例,Oddi氏括约肌成形术2例,胃大部切除 胆囊切除术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1例,手术治疗47例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十二指肠憩室以降部多发.无症状者可行保守治疗,若合并炎症、出血、胆胰疾病,则需根据憩室部位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胆囊炎属中医胁痛、胃脘痛范围,其发生多因胆石内阻,肝胆疏泄不利;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肥厚腻之品而致湿热内生,影响肝胆疏泄和脾胃运代而发痛.因肝胆气机不能条达,故见右上腹隐痛、胸门痛引肩背;气滞日久则血瘀,可见疼痛剧烈和痛有定处,肝失疏泄而克脾土,致脾胃运代失调,则胃脘胀满,尤以进食肥腻之品后为甚,食欲不振;胃失和降,则暖气、呃逆;脾失运化湿浊内生,则舌苔厚腻;故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脾失运代,湿热内生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本人2003年以来用自拟疏肝利湿汤治疗慢性胆囊炎43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从脂肪抽出物的脂类和液体部分提取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从抽吸物中脂质和液体部分分离、体外培养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的新方法,并通过其生长动力学、形态学、分化能力、细胞衰老和表面标记物轮廓5个方面的特征进行鉴定比较.方法 抽脂术后抽吸物分解为脂质和液体部分.脂质和液体部分分别用酶消化法和直接离心过滤法分离、培养ASCs,观察其在体外培养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点;MTT比色法测细胞活性,统计学分析;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随机选取3、4、6、8代做丫啶橙染色检测细胞的衰老;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其表面分子表达;成脂、成骨定向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定性.结果 从吸脂抽吸物的脂质和液体两部分中都能培养出大量的ASCs,分别为PLA和LAF,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MTY测定细胞活性及细胞周期研究发现PLA、LAF这两种细胞的活力与增殖能力是非常相似的;丫啶橙染色3、4、6、8代细胞无明显衰老;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干细胞标志的CD29、CIM4、CD34的表达均呈阳性;免疫化学染色发现Ⅷ因子、CD31、CD105、SMA表达阳性;成脂诱导分化2周后,细胞内可见有大量脂滴,油红O染色可见胞浆内有大量红染颗粒.成骨诱导2周后,细胞可见白色矿化钙盐沉积,茜素红染色可见成骨细胞红染.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自人体脂肪抽吸物中脂质和液体部分分离和培养ASCs的新方法,经济简便实用,从成人脂肪抽吸物液体部分中也可以分离得到大量的可为脂肪组织工程所利用的ASCs,其细胞量与脂质来源的ASCs的量基本相同.贴壁的LAF与PLA细胞在细胞的生长动力学、形态学、细胞衰老、表面标志物和分化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相似的特性,都具有很强的增殖活性且衰老率较低,能稳定表达干细胞表面标志并能实现定向成脂、成骨多向诱导分化.这种经过最小限度人工干预的ASCs可能是将来脂肪组织工程比较理想的种子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19.
VEGF165岱基因转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后目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后目的 基因的表达,为下一步利用经基因转染的ADSC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脂肪组织打下基础.方法 行腺病毒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Ad-VEGF165)基因转染ADSC,通过免疫细胞荧光和ELISA鉴定VEGF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免疫荧光和ELISA检测证实腺病毒能成功地将VEGF165基因转染至ADSC中,并获得有效的表达.结论 采用Ad-VEGF165基因转移技术,可以将VEGF转染至ADSC中,并有目的 基因的表达,为促进脂肪组织工程血管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急诊急救中的效果及护理质量.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并将序号打乱后进行重新组合,划至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1例患者.在对上述两组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常规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