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将伴有各种临床发作的432例脑瘫患儿进行24h视频脑电监测,分析其合并癫(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治疗与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腘绳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肌肉形态改变及不良反应。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最终纳入78例腘绳肌痉挛脑瘫患儿。常规康复组为A组,21例;BTX-A注射组为B、C、D组,分别为19、18、20例,注射剂量分别为3U/kg、4U/kg、5U/kg。治疗前后1、3、6、12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表面肌电图被动状态积分肌电值(i EMG)评定腘绳肌的痉挛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腘绳肌的肌肉形态;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评定运动功能。结果:在MAS分级、i EMG数值方面,BTX-A注射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低于常规康复组(P0.05),不同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GMFM评分方面,BTX-A注射组与常规康复组在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肌肉形态方面,不同剂量组与常规康复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半腱肌的横截面积及肌纤维长度无差异(P0.05)。不同剂量组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BTX-A注射组缓解脑瘫患儿腘绳肌痉挛优于常规康复组且未影响肌肉发育,不同注射剂量在临床疗效、肌肉形态改变和不良反应上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介绍河南省脑瘫儿童登记及康复管理平台(HCPRRMS)建设过程,探讨区域性脑瘫登记管理及监测网络建设思路。方法 系统性地介绍HCPRRMS建设过程、登记内容及初步结果。结果 2014年开始自主开发HCPRRMS,2015年3月开始登记单中心住院脑瘫儿童相关信息,2018年底开始在河南省多家县市级医疗及康复机构推广应用,截止到2019年9月共23家儿童康复机构使用。共纳入1357例脑瘫儿童,登记内容包括性别、出生体质量、孕周、高危因素、脑瘫分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以及并发症情况。其中,男性936例(68.98%);孕周小于37周501例(36.92%);出生体质量小于2500 g 443例(32.65%);出生时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者430例(31.69%);脑瘫类型中痉挛型最多,为1117例(86.74%);不同型别脑瘫儿童GMFCS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有头部MRI检查记录者1117例,其中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为主的白质损伤最多,为480例(42.97%);并发症方面,并发癫痫196例(14.44%),并发视觉障碍109例(8.03%),并发听觉障碍158例(11.64%),≥ 2岁769例中,并发语言-言语障碍424例(52.66%),≥ 4岁216例中,并发智力障碍82例(37.96%)。 结论 HCPRRMS有助于了解脑瘫儿童高危因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24.
本文将伴有各种临床发作的432例脑瘫患儿进行24h视频脑电监测,分析其合并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5.
389例脑性瘫痪的误诊、漏诊及过度诊断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临床中对脑性瘫痪(脑瘫)的误诊、漏诊及过度诊断情况。方法对1999年7月~2010年3月住院或门诊患儿中首诊时与脑瘫的误诊、漏诊及过度诊断有关的389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9例患儿中,156例脑瘫患儿漏诊或误诊为营养性疾病,118例其他疾病患儿误诊为脑瘫,115例正常儿过度诊断为脑瘫;错误诊断情况与其年龄有相关性:年龄越小,越容易出现诊断错误,其中1岁以内婴儿错误诊断293例(75.3%);2004年9月之前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者较多,为102例(65.4%),2004年9月之后以过度诊断较多,为87例(75.7%),其他疾病误诊为脑瘫在2004年以后有所减少,从55.9%降至44.1%。结论提高对脑瘫的认识,正确掌握脑瘫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既要做到对脑瘫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达到最佳的康复疗效,又要防止误诊及过度诊断,以致延误病情或浪费医疗资源、增加患儿家庭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 方法 纳入符合条件的2~5岁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失访2例,未完成6个月康复治疗3例;治疗组失访1例,未完成6个月康复治疗3例;最终纳入对照组33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作业疗法、运动疗法、推拿、物理因子治疗等,每项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治疗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开始下个疗程康复治疗,共治疗6个疗程(6个月);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镜像视觉反馈训练,治疗时间为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治疗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开始下个疗程康复治疗,共治疗6个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改良 Ashworth评定量表(MAS)、肌电积分值(iEMG)对2组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和肌张力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2组患儿FMA评分[治疗组(32.38±4.79)和(38.24±4.83)分;对照组(28.30±5.68)和(32.79±5.49)分]、PDMS-FM总评分[治疗组(123.74±16.54)和(145.68±13.43)分;对照组(111.21±17.62)和(123.94±15.83)分]、抓握能力评分[治疗组(31.68±6.28)和(37.41±5.39)分;对照组(26.79±5.74)和(31.82±4.98)分]和视觉运动整合评分[治疗组(92.06±11.34)和(108.26±8.40)分;对照组(84.42±12.12)和(92.12±11.08)分]分别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及治疗后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评分[治疗组(2.26±0.83)和(1.85±0.89)分;对照组(2.18±0.88)和(1.82±0.95)分]和iEMG值[治疗组(16.27±3.17)和(14.26±3.50)μV;对照组(16.88±3.15)和(15.00±3.09)μV]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镜像视觉反馈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但不能降低肌张力。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变异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9例TH基因变异致DRD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资料。结果 9例TH基因变异致DRD患儿中男3例、女6例, 确诊年龄为12.0(8.0, 15.0)月龄。8例重型患儿首发症状为运动发育落后或发育倒退, 临床表现包括运动发育落后8例, 躯干肌张力低下8例, 四肢肌张力低下7例, 运动减少6例, 面部表情少4例, 震颤3例, 四肢肌张力障碍3例, 晨轻暮重2例, 上睑下垂2例, 四肢肌张力增高1例, 多涎1例。1例极重型患儿首发症状为运动发育落后, 临床表现包括明显运动发育落后、躯干肌张力低下、频繁动眼危象、肌张力障碍持续状态、运动减少、面部表情少、睡眠明显减少。9例患儿基因检测共发现11个TH基因变异, 包括5个错义变异、3个剪切位点变异、2个无义变异、1个插入变异, 其中2个变异[c.941C>A(p.T314K)、c.316317insCGT(p.F106d...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康复训练依从性、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康复训练总依从率观察组为94. 34%(50/53),高于对照组的73. 58%(39/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FMA、SF-36评分干预后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可强化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悬吊训练(SET)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法将粗大运动功能分级Ⅰ-Ⅲ级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悬吊训练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由同一位医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项)B区、C区、D区、E区及Berg平衡量表(BBS)对2组患儿坐位、四点位、立位、行走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GMFM-B区、C区、D区、E区各能区百分比、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进一步分层比较,发现2组粗大运动功能Ⅰ级患儿治疗后其GMFM-B区、C区百分比变化不明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GMFM-D区、E区百分比及BBS分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Ⅱ-Ⅲ级患儿治疗后其GMFM-B区、C区、D区、E区百分比及BBS评分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干预能更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在脑瘫患儿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