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平  朱晓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150-1152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例ITP进行LS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无出血、腹腔脏器损伤、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LS治疗ITP的护理有其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增生期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它们与增生期血管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iNOS产生的一氧化氮(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NO在介导VEGF促血管瘤间质内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增生期皮肤血管瘤标本中iNOS、VEGF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42例血管瘤组织表达VEGF,32例表达iNOS,血管畸形表达较弱或不表达iNOS和VEGF;②VEGF与iNOS的表达呈正相关性:③VEGF、iNOS的表达与血管瘤组织MVD呈正相关性,血管瘤MVD明显高于血管畸形。结论:①VEGF表达与iNOS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iNOS对VEGF的表达和调节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②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强而增加,说明两者对血管瘤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3.
川芎嗪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常温小肠缺血 60m in—再灌注 (I/R)模型 ,治疗组动物于再灌注前 2 0 min尾静脉给予川芎嗪 8mg/kg,再灌注后立即再次注入同等剂量的川芎嗪。观察动物血压 ,肺、肠含水量 ,肺、肠 EB含量及再灌注 10 0 min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1再灌后 80m in和 10 0 min时 ,I/R组血压趋于 0 ,而治疗组血压仍近于正常水平 ,与 I/R组比较 P<0 .0 1。 2 I/R组肺、肠水肿明显 ,治疗组肺、肠水肿明显减轻 ,与 I/R组比较 P<0 .0 1。 3 I/R组肺、肠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治疗组肺、肠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 ,与 I/R组比较 P<0 .0 5。 4再灌注 10 0 min后 ,I/R组死亡率为 10 0 % ,而治疗组死亡率为 0 ,两组比较 P<0 .0 5。结论 :川芎嗪可明显减轻大鼠小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这与川芎嗪的钙拮抗作用、自由基清除作用以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青霉素致痫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内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青霉素致痈痫大鼠模型,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双侧大脑皮层痫样放电,观察腹腔注射(ip)TMP,对癫痫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内NOS表达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TMP后,大脑皮质及海马内NOS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TMP能明抑制NOS的表达,具有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45.
IL-1β或IL-6对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培养新生大鼠的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获得新生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然后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IL1β和IL6,在作用6、12及24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IL1β、IL6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IL1β、IL6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后,可引起细胞周期的显著变化,表现为G1期细胞数减少,S期、G2/M期细胞数增多,以作用12h时变化最明显。提示IL1β、IL6可促进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6.
王受伯,1928年生,重庆市合川县人,早年就读于成都四川国医学院,在李斯炽、何伯士熏、邓绍先、熊宝珊门下受教,熟读精研中医经典著作,勤于实践,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治疗内、儿、妇科疾病,特别是在温热病的治疗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曾任合川县卫生工作者协会执委、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重庆市名老中医、合川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人工授精中促排卵药物对流产率影响。方法 选择702例不孕症妇女,所用药物为克罗米酚(CC)、尿促性腺激素(HMG)、绒促性腺激素(HCG)、雌激素(E2)(补佳乐),其中CC+HMG+HCG+E2316例,CC+HCG+E2386例,另750例普通妇女作对照,观察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 使用CC+HMG+HCG+E2316例,妊娠47例,流产16例,流产率34.04%;CC+HCG+E2386例,妊娠55例,流产19例,流产率为34.55%;普通妇女750例,妊娠653例,流产68例,流产率10.34%,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人工授精中促排卵药物增加不孕症患者的流产率。  相似文献   
48.
川芎嗪对癫痫的作用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癫痫的作用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IL-1R)的关系。方法: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作大鼠癫痫模型,致痫前后分组分别给予川芎嗪,观察大鼠出现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并用脑电图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川芎嗪对癫痫大鼠脑电图和皮层及海马区IL-1R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无癫痫发作。致痫前给予川芎嗪组大鼠较癫痫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电图高电位痫样波发放减少,大脑皮层和海马IL-1R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致痫后给予川芎嗪组,上述指标与癫痫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抑制癫痫发作,其作用机制与通过白细胞介素-1对免疫-神经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致痫与脑内信号分子proteinkinase Acβ(PKAcβ)的关系。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IL-1β组、IL-6组、地塞米松组。行侧脑室注射相应试剂60min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用SABC法显示各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PKAcβ的免疫反应变化。结果 IL-1β组、IL-6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痫性发作,且海马PKAcβ的免疫反应均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大鼠呈抑制状态,且其脑内PKAcβ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IL-1β、IL-6的致痫活动中,PKAcβ参与了其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丸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 ;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 ;Takahashi法测定酪氨酶含量。结果 :六味地黄丸对黑素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能使细胞数明显减少 (P<0 .0 5 ) ,并能使黑素合成显著下降 (P <0 .0 1) ,使酪氨酸酶活性逐渐减弱 (P <0 .0 1)。结论 :六味地黄丸能抑制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 ,这可能是临床应有六味地黄丸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