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氯化钡熔浆烧伤致急性中毒死亡一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患男,26岁。工作时不慎被约600℃的氯化钡熔浆烧伤全身多处,随即用少量冷水冲洗创面约3min。自感全身麻木、四肢乏力,恶心呕吐1次。在现场清创后用无菌敷料包扎,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伤后3h转入笔单位,入院后患仍感乏力,出冷汗。查体:患意识清楚,体温37.6℃,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80/90mmHg(1mmHg=0.133kPa),心律齐,双肺呼吸音清晰,  相似文献   
32.
胆心综合征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外科临床中注意到一个新问题,即确诊为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少数病例,同时伴有暂时性心脏功能的改变,可有心悸、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的表现。心电图也提示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机能不全或心律紊乱。我院自1974年至1981年共发现7例,占同期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例的0.93%;其中6例手术切除胆囊(1例拒绝手术),不仅胆囊炎、胆囊结石得到治愈,而且暂时性的心功能改变也随之消失,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7名患者均有反复右上腹痛发作,伴心前区闷  相似文献   
33.
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用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 37例烧伤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同体对照实验 ,每例患者选择一块深Ⅱ度烧伤创面 ,并将其分为面积相近的两部分 ,于伤后第 1天开始分别用单纯等渗盐水 (对照组 )和含rhEGF的等渗盐水 (治疗组 )进行换药治疗。创面愈合后 1、4年时 ,对各患者进行院外随访 ,采用改良温哥华瘢痕测量法 ,评价上述受试创面愈合后的瘢痕指数 (SI)。 结果  1年后随访时 ,治疗组SI为 7.19± 1.6 7,明显小于对照组 8.92± 1.78(P <0 .0 1) ;4年后随访时 ,治疗组SI为 6 .12± 1.5 4 ,明显小于对照组 8.0 9± 1.81(P <0 .0 1)。所有受试创面均无肿瘤形成、癌变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外用rhEGF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 ,能明显减少后期瘢痕的形成 ,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4.
在组织工程皮肤的体外构建中,及时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dermalmatrix,ADM)表面接种的表皮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和密度,对判断细胞存活情况、生长速度及融合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真皮组织不透明,在相差显微镜下无法直接观察接种细胞的生长情况[1]。笔者拟利用组织  相似文献   
35.
含活性细胞的新型创面覆盖物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含活性细胞的高生物学活性的创面覆盖物,并观察其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提取鼠尾胶原,与硫酸软膏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胶原膜;采用胶原酶消化培养法,取健康成人(15~35岁)环切包皮分离成纤维细胞培养并传代.将异体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膜表面培养1周,采用ELISA法和RI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IL-8、TGF-β1及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的分泌;从需手术植皮的烧伤患者(18~45岁,烧伤面积5%~32%TBSA)大腿外侧切取厚约0.4 mm的中厚皮片,将成纤维细胞-胶原膜覆盖物用于中厚皮片供皮区,观察愈合时间.结果: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膜表面生长良好,可长入膜内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覆盖物.培养1周,上清中测得IL-6为(502.2±21.9) pg/ml、IL-8为(340.5±23.2) pg/ml、TGF-β1为(1.431±0.063) pg/ml,层粘连蛋白为(92.1±13.5) ng/ml,透明质酸为(2 037.4±105.8) ng/ml.将覆盖物用于供皮区,其表皮化时间为(6.2±2.5) d,较单纯胶原膜的(9.8±2.3) d、凡士林纱布的(10.1±1.9) d明显缩短(P<0.01),上皮分化程度高.结论:含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膜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暂时性创面覆盖物.  相似文献   
36.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 ,2 6岁 ,因反应炉爆炸 ,6 0 0℃氯化钡、氯化钠和氯化钾混和物熔浆 (其中氯化钡约 5 0 % )喷出 ,溅至全身多处并引燃衣物 ,以少量冷水浇灭火焰后 30 min来我院急诊。查体 :神清 ,血压 180 / 90 m m Hg(1mm Hg=0 .133k Pa) ,心率 90次 / m in,呼吸 18~ 2 0次 / min,四肢无痉挛 ,无心悸和出冷汗。背部及四肢大片烧伤创面。表皮脱落 ,创面基底红白相间 ,部分苍白。创面表面可见黄白色固体凝块附着。诊断 :(1)烧伤 (热液 +火焰 ) 2 2 %总体表面积(TBSA) ~ 度全身多处 ;(2 )中毒 (氯化钡 ) ?立即予大量冲洗用水冲…  相似文献   
37.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监测烧伤犬早期心脏功能改变。方法:用CDUS测量人工致30%Ⅲ度烧伤前后实验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 短轴缩短率(FS)、左室排出量(CO)、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AOVmax)、肺动脉上血流速度(PAVmax)及二尖瓣下血流速度A/E比值、左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FPV)。结果:烧伤后反应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 LVEF、FS、CO、AOV max、FPV较烧伤前减低,A/E比值增加。前后比较存在差异(P<0.05;P<0.001)。结论:CDUS可无 创监测烧伤犬心肌功能改变,为 烧伤抢救提供一种无创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对烧伤后库普弗细胞 (KC)合成释放白介素 1β(IL 1β)、IL 6的调控作用 ,为寻找一种有效减轻、控制烧伤后过度全身炎症反应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内灌注消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正常 SD大鼠 KC,显微荧光分光光度计复合倒置显微镜技术观察烫伤血清作用下单个 KC细胞内钙 (〔 Ca2 +〕i)变化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烫伤血清培养的 KC上清中 IL 1β和IL 6的浓度变化。 SD大鼠行 30 %总体表面积 (TBSA) 度烫伤 ,伤后 6 h分离 KC,RNA酶保护分析法测定KC中两种细胞因子 m RNA的表达量 ,并测定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观察尼莫地平存在时上述结果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烧伤组 KC〔 Ca2 + 〕i峰值及培养上清中 IL 1β、IL 6浓度增加值均显著增加 (P均 <0 .0 1) ,在 1μm ol/L尼莫地平存在时 ,两者均显著减少 (P均 <0 .0 1)。烧伤后 6 h KC中 IL 1β和 IL 6的m RNA表达量及其血浆水平均显著升高 ,静脉予尼莫地平 (40 μg· kg- 1 · h- 1 )后两者均显著减少 (P均 <0 .0 1)。结论 :大鼠严重烧伤后 ,KC合成释放 IL 1β和 IL 6 ,此过程通过细胞内钙离子通道信号传导途径实现。尼莫地平能抑制烧伤后 KC中 IL 1β和 IL 6 m RNA表达 ,使 KC产生 IL 1β、IL 6明显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氢化可的松和异丙嗪对烫伤大鼠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烫伤组、烫伤给药组,每组各9只,造成30%TBSA创面烫伤模型。动脉插管,检测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烫伤给药组在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给予氢化可的松(10mg/kg)和异丙嗪(20mg/kg)。结果 正常大鼠的MAP在检测过程中没有显著性的波动;在烫伤后,MAP即显著低于正常组,伤后2h开始逐渐降低,动物进入休克状态,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烫伤大鼠腹腔注射给予氢化可的松和异丙嗪后,MAP缓慢升高,伤后3h后显著高于烫伤组(P〈0.05)。结论 MAP可以作为延缓休克发生药物筛选的指标。氢化可的松和异丙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动脉血压,为,临床救治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40.
糖尿病患者合并烧伤或溃疡的临床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糖尿病合并烧伤呈上升趋势.此类患者由于代谢紊乱,往往出现营养障碍、组织修复及抵抗力降低,可加重烧伤病情,甚至导致死亡.而烧伤常伴的并发症,如疼痛、毒素吸收、代谢改变及创面感染等,也均能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此外,糖尿病患者常因肢体远端血流灌注不良、周围神经病变,一旦肢体皮肤损伤,极易长期溃疡不愈,甚至导致肢端坏疽[1].我科于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烧伤/溃疡患者18例,治愈16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