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37篇 |
内科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20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81.
目的探讨体内抗生殖抗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72例稽留流产患者(观察组)和40例正常妊娠6 ̄16周孕妇(对照组),进行了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HCG抗体和抗卵巢抗体的检测。结果观察组抗生殖抗体阳性率分别为AsAb阳性20例(27.7%)、EmAb阳性35例(48.6%)、AhcGAb阳性12例(16.7%)、AovAb阳性15例(20.8%);对照组抗生殖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例(2%)、2例(4%)、1例(2%)、0例(0%)。观察组的4种生殖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以上4种抗生殖抗体可干扰卵的发育成熟、排卵、受精、胚泡着床和胚胎发育成熟等过程,体内4种抗生殖抗体与稽留流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
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对胎儿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 1997年 3月至 8月、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2年 5月住院待产妇 2 0 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 80例 ,对照 1组和 2组各 6 0例 ,试验组口服米非司酮 2 5mgbid× 3d ,对照组 1缩宫素 2 5U + 5 %GS 5 0 0ml静脉缓滴qd× 3d ,对照组 2不予任何药物 ,自然分娩。对受试者用药前后母血浆及脐血浆内皮素 (ET 1)水平作同步监测。产后对胎盘绒毛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用药前试验组及对照组 1、2血浆ET 1(pg/mg)分别为 74 32± 18 6 2、72 79± 32 80、76 0 2± 2 8 5 7,P >0 0 5。用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 1、ET 1为 76 6 8± 2 5 4 4、79 82± 2 3 75 ,与用药前三组两两比较P >0 0 5。胎盘光镜观察 :三组绒毛、合体滋养细胞清晰完整 ,合体细胞结节、三级绒毛干及肌性小动脉计数P值均 >0 0 5。电镜观察 :试验组、对照组 2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微绒毛丰富、清晰。胞浆内溶酶体、线粒体等重要细胞器形态正常 ,结构完整。细胞核核膜完整 ,未见核固缩及核碎裂。新生儿结局 :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 >7。结论 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未引起绒毛血管内皮细胞及胎儿内皮细胞损伤 ,ET水平正常 ,新生儿结局良好 ,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引产新药。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孤立性原发肺浸润性黏液腺癌18F-FDG PET/CT显像和HRCT征象及两者联合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黏液腺癌、有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及病灶层面同机HRCT扫描资料的9例患者,对PET/CT早期、延迟显像及滞留指数、HR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HRCT图像上表现为2例呈实性结节、病灶周围无类似卫星灶样影,6例实性结节周围伴小点片及磨玻璃样影,1例为单纯磨玻璃样结节;分叶征(6例)、血管集束征(6例)、支气管充气征(4例)、空泡征(2例)、毛刺征(1例);18F-FDG PET/CT融合图像上8例病灶表现为不均匀FDG代谢增高,早期显像平均SUVmax为3.2±2.5,延迟现象SUVmax增高6例、降低2例,平均SUVmax为3.5±2.4,平均滞留指数为(10.4±29.3)%,9例均未见纵隔、双侧肺门淋巴结及其他部位转移征象,其18F-FDG PET/CT融合图像上18F-FDG摄取与HRCT相匹配,18F-FDG摄取相对集中于结节的实性区域,病灶磨玻璃区18F-FDG摄取不明显;综合手术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证实,9例均为T1N0M0期,与PET/CT分期一致。结论对于影像学检查发现肺孤立性占位患者,在单一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下,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上病灶不均匀18F-FDG摄取相对集中于其实性区域的代谢方式与HRCT相联合,可辅助孤立性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及横穿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ACL断裂患者,采用自体4股腘绳肌腱、2枚可吸收股骨横穿钉(Rigidfix)联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关节镜下重建ACL。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 20例获得随访,时间12~36(15±2.3)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为43~65(51.2±1.75)分,术后提高到75~98(89.7±1.7)分。优13例,良5例,一般2例。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及横穿钉固定重建ACL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患者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行踝关节镜下软骨清理2枚空心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踝关节炎17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75(60~110)min,出血量150(100~300)ml。切口延迟愈合2例,皮神经损伤致足背麻木1例,距下关节疼痛1例。17例获得平均14(10~20)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提示踝关节骨性融合的时间为术后4~6个月,平均4.9个月,均达到完全骨性融合。结论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严重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具有融合率高、无需额外植骨、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需要一定的镜下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早期患者肾皮、髓质表观弥散系数(ADC)与滤过功能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对20例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和18例CKD患者(病例组)在肾脏常规MRI扫描后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病例组均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和肾穿刺活检术。比较肾皮、髓质ADC值与分肾肾小球滤过率(SKGFR)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其右肾皮、髓质ADC值与肾脏病理损害积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肾皮质ADC值显著大于肾髓质(P0.05),病例组肾皮、髓质ADC值均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分肾皮、髓质ADC值与分肾SKGFR均呈正相关(r=0.697、0.800,均P0.05),病例组右肾皮、髓质ADC值与肾脏病理损害积分均呈负相关(r=-0.814、-0.800,P0.01)。结论 DWI可能早于肾小球滤过率(GFR)发现肾脏损害,主要反映肾小球病变;测量的ADC值能一定程度上反映CKD的滤过功能及病理损害程度,对早期诊断CKD患者肾功能的损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进一步认识其病变性质。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例肾EAML(为复发病例)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进行观察分析及讨论。结果 EAML主要由弥漫、形态多样的上皮样细胞组成,局灶可见多核瘤巨细胞。上皮样细胞呈巢状和片状排列,部分区在血管周围呈套袖样分布。上皮样细胞圆形或多角形,胞浆颗粒状、丰富,细胞异型明显,细胞核较大,核仁清楚,核分裂象易见,并大片出血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MB45、Melan-A、SMA阳性。结论 EAML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间叶源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冬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此瘤的认识。方法对3例冬眠瘤进行光镜观察,应用S-100蛋白、CD34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本质,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学特点:肿瘤呈分叶状结构,为纤维血管分割,肿瘤细胞为圆形、多角形,胞质丰富,部分胞质内见嗜酸性颗粒及许多小脂滴,细胞核小,居中。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100蛋白阳性、CD34阴性。结论冬眠瘤病理特征显著,应注意与粘液样脂肪肉瘤、成年型横纹肌瘤、黄色瘤、颗粒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89.
^18F-FDG PET/CT在诊断转移性肝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 PEF/CT在诊断转移性肝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转移性肝肿瘤患者的PET/CT影像资料,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转移性肝肿瘤的影像表现及应用价值。结果:49例转移性肝肿瘤患者中45例^18F-FDG PET/CT表现为病灶^18F-FDG摄取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其中25例进行了延迟显像,22例表现为SUVmax及T/N值明显升高;发现肝转移同时伴有肝外转移患者38例。结论:^18F-FDG PET/CT诊断转移性肝肿瘤灵敏度高,准确,并可以同时对全身情况加以评价,对肿瘤患者肝转移的评价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姜黄素治疗银屑病疗效及其对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姜黄素治疗银屑病3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详细记录皮损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进行PASI评分.提取皮损组织的mRNA,以RT-PCR法检测标本中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 采用姜黄素治疗2个月后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明显降低,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姜黄素能显著抑制银屑病皮损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结论 姜黄素治疗银屑病安全有效,可能通过抑制NF-κB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