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ADEM)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性脱髓鞘疾病 ,病人发热、非特异性呼吸道疾病 ,随后 1~ 2 0天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 ,如反应迟钝、头痛、共济失调 ,最初的症状为自限性 ,继之有癫痫发作、肌阵挛、脑膜炎、视神经炎、完全性横断性脊髓炎。病因 感染后ADEM与麻疹、水痘、带状疱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病毒有关。免疫后ADEM常常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预防接种有关 ,接种后较天然病毒感染后的发生率低 2 0倍。最近有 2例器官移植后ADEM的报道 ,此类病人可能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或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的抑制作用及其特点。方法:分离原代培养 1日龄SD大鼠海马神经元,d9~15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托吡酯 ( 20, 100μmol·L-1 )和苯妥英 (10μmol·L-1 )对电流刺激及谷氨酸诱导神经元癫痫样放电的抑制效应。结果:苯妥英(10μmol·L-1 )、托吡酯(20, 100μmol·L-1 )抑制电流刺激诱导神经元动作电位,分别减少 100 %,(38±25) %和 ( 70±19 ) %。苯妥英 ( 10μmol·L-1 )及托吡酯(100μmol·L-1 )分别完全或部分抑制谷氨酸诱导海马神经元的癫痫样放电。结论:托吡酯抑制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癫痫样放电,并与其浓度及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有许多报告关于治疗早期和晚期帕金森病 (PD)新药的作用 ,如多巴胺激动剂和儿茶酚胺邻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COMTI) ;另有老药如金刚烷胺和阿扑吗啡新作用的报道。多巴胺激动剂单药治疗早期PD 左旋多巴 (LD)仍然是早期PD治疗有效和耐受性的金标准。目前尚未证实某些研究中提示的其氧化代谢可能对黑质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的假说。但LD可引起潜在的不可逆性药源性运动障碍 ,40岁以下发病者更易发生。青年型PD运动障碍及波动的发生率在LD治疗的半年和 5年内可高达 40 %和 90 % ,而多巴胺激动剂引起的运动障碍发生率就要少…  相似文献   
14.
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探索适用于膜片钳记录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并检测其电生理特性。采用钝性分离1日龄SD大鼠双侧海马,经酶消化及吸管吹打,用含胎牛血清、马血清的DMEM体外培养,并经阿糖胞苷处理24h,第9—15d用于膜片钳全细胞模式检测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结果显示培养的海马锥体神经元表面光洁,膜片钳记录封接成功率90%,具有正常神经元的电生理及反应特性。表明本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有益于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生长,并适用于膜片钳记录。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癫痫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难治性癫痫与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水平的关系 ,探讨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了 3 0例难治性癫痫和 3 0例完全缓解的癫痫患者血清 GAD-A水平。结果 难治性癫痫患者和完全缓解癫痫患者血清 GAD-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并且 ,各种类型癫痫患者其 GAD-A亦无明显差异 (P>0 .0 5)。结论  GAD-A与难治性癫痫无明确的相关性 ,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研究难治性癫痫中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了解耐/非耐苯妥英钠(PHT)癫痫鼠与人类同源线粒体基因的差异表达来探索难治性癫痫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建立PHT耐药和非耐按照癫痫鼠模型,取脑组织常规抽提Mr-NA,逆转录生成cDNA并标记后,与含有4096条人类已知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杂交,检测线粒体内37个基因及线粒体外相关基因在两者间的差异表达。结果:发现耐PHT鼠脑线粒体37条基因中有12条基因表达异常。结论:脑细胞线粒体基因表达异常可能是难治性癫痫的分子病理基础,能量代谢障碍和神经元凋亡在难治性癫痫形成,尤其是后期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癫痫是以神经元阵发性异常放电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患。遗传学研究认为,无论是原发性癫痫或某些继发性癫痫都与遗传因素有关,越来越多的原发性癫痫、癫痫综合征的基因位点被准确定位,突变的基因序列被分离、克隆,为癫痫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1990年,Anderson等成功进行了世界上首例腺苷脱氨酸缺陷症患儿的基因治疗,标志着基  相似文献   
18.
难治性癫痫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癎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测癫癎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难治性癫癎组(30例)和可控性癫癎纵(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始发年龄小、脑电图限局性癎性放电。对治疗药物反应不良和治疗前癫癎发作次数多等4个因素为难治性癫癎的危险因素。结论 具有对首次治疗药物反应不良、脑电图有限局性癎性放电、始发年龄小、治疗前发作次数多等因素的癫癎患者易发展成难治性癫癎。  相似文献   
19.
癫(疒间)的基因治疗研究也相继展开,现复习有关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H2受体拮剂在脑血管意外急性期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我科从1996年9月至1998年8月对72例脑血管意外急性期(发病7天内)患者预防性应用泰胃美(治疗组),42例不应用上述药物(对照组)作为对照。进行临床价值探讨,报告如一下。1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治疗组72例,男39例,女33例,第一次发病65例,再次发病7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68.3岁,其中脑出血38例,脑梗塞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年龄67.5岁,其中脑出血21例,脑梗塞18例,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