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1999~2004年期间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510例和DBS治疗帕金森病62例,其中脑核团毁损术组中行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385例,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91例,行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12例,进行同期双侧PVP 8例,分期双侧PVP 10例,分期双侧PVP Vim术4例.DBS组中,刺激靶点为丘脑底核(STN)61例和Vim 1例,其中单侧31例,双侧31例.结果:脑核团毁损组于术后进行UPDRS运动评分,在"关"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47.3%;在"开"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23.4%.开-关症状和异动症均消失.220例平均随访11.6个月,其中显效130例(59.9%),改善75例(34%),无效15例(6.8%).DBS组术后UPDRS运动评分,在"关"状态下改善率为45.2%,在"开"状态下改善率为25.7%,平均随访11.8个月,其中40例于1个月内调整参数后再无调整,12例术后需再次调整参数.结论:根据患者的症状合理选择不同的脑核团毁损靶点,可明显控制患者症状.DBS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调节参数,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中确认靶点定位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帕金森病人行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靶点定位经验。单侧手术70例,双侧76例。术前采用磁共振扫描图像直接定位和坐标值定位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靶点坐标。术中行微电极记录细胞外放电.通过观察微毁损效应、刺激效果和副作用。及X-线透视和戴立体定向仪行MRI复查进行靶点确认。结果术中电极植入后。112例肌张力增高病人中的76例、91例震颤病人中的44例和109例运动迟缓病人中的40例观察到微毁损效应。术中刺激时,106例仍有肌张力增高病人中的103例、86例震颤病人中的64例和109例运动迟缓病人中的69例有相应改善。在1.0—3.5V低电压刺激下,仅出现轻度异动副作用27例;而3.5—10.0V高电压刺激下出现各种明显副作用126例,其中3例因副作用阈值低而调整坐标。16例术中行C形臂X-线透视,发现电极过深4例;87例行术中MRJ复查,发现电极过深16例,电极偏内3例。结论微毁损效应、刺激效果和副作用观察有助于判断电极位置的准确性;戴立体定向仪MRI复查能替代微电极记录,及时纠正电极位置偏差,减少脑出血和2次手术定位。  相似文献   
43.
44.
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临床研究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 tion,DBS)治疗PD近期效果与毁损术相近,疗效持久,手术安全.我院已采用DBS治疗3例PD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硬性重建能否减少内镜鞍区占位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成的128例内镜鞍区占位手术,患者颅底缺损采用硬性重建结合软性重建,或者单纯软性重建。分析术后两组脑脊液漏情况。结果 90例采用硬性重建(70.3%),其中22例鼻中隔骨质修补(24.4%),68例(75.6%)采用聚醚醚酮(PEEK)修补。硬性重建组术后1周内脑脊液漏1例(1.0%),出院时自愈。软性重建组38例,术后1周内脑脊液漏6例(15.8%),5例出院时自愈。1例保守治疗无效,2个月后手术修补成功。结论 硬性重建颅底可以减少内镜鞍区占位术后1周内的脑脊液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46.
本综述脑深部电剌激(DBS)治疗帕金森病常用靶点的临床应用,目前常用靶点包括丘脑腹中间核(Vim),苍白球内侧(GHi)和丘脑底核(STN),根据病人症状可选择不同靶点。Vim DBS对单纯震颤的帕金森病有显疗效,GPi DBS和STN DBS适用于既有震颤和僵硬的帕金森病病人,又适用于运动迟缓和异动症病人,术后可逐渐减少服用多巴胺的剂量。目前认为STN DBS缓解震颤和僵硬疗效要优于GPi和Vim DBS,研究表明STN DBS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它抑制了STN的过度兴奋,使谷氨酸的释放减少,降低对投射区域的神经毒性作用,减少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可作为DBS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靶点。  相似文献   
47.
我们采用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法(以下简称引流法),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创伤性脑脊液漏37例,总体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男26例,女11例;年龄13~71岁,平均38岁。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或耳漏17例,经蝶垂体瘤术后脑脊液鼻漏11例,开颅术后脑脊液切口漏9例(其中8例为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颅内压增高者)。手术所致者发生于术后4~9 d。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引流术前脑脊液常规检查未见明显感染征象。使用一次性硬膜外穿刺包,行常规腰椎穿刺,置管引流,通过改变引流瓶高度调节脑脊液引流量。对于颅内压高于300 mmH2O的病人,在放置引流管后…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以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方法 自2000年至2006年应用DBS治疗PD126例,其中单侧丘脑底核刺激70例,双侧丘脑底核刺激56例.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平均1.7年.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运动症状评分改善率61.0%,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症状评分改善率24.2%.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脉冲发生器植入处皮下感染1例,脉冲发生器皮下积液3例,头部刺激电极和皮下导线连接处皮肤破溃1例.二次手术调整刺激电极深度2例.没有发生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合理选择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和术中影像学验证是提高DBS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Delta-like ligand4(DLL4)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脑星形细胞瘤标本40例,分Ⅰ级,Ⅱ级,Ⅲ~Ⅳ级三组,分别使用DLL4单克隆抗体、抗人CD31多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age-Pro Plus6.0软件分析DLL4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半定量分析DLL4表达,统计微血管数。结果各组DLL4蛋白OD值为Ⅰ级514.71±179.56,Ⅱ级961.97±88.53,Ⅲ~Ⅳ级1125.31±225.35,P<0.01;MVD值Ⅰ级24.75±10.33,Ⅱ级57.62±12.45,Ⅲ~Ⅳ级114.60±25.28,P<0.01。DLL4的OD值与MVD的相关系数为γ=0.68(P<0.01)。结论 DLL4表达随星型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升高逐步增加,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对判断星型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及血供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曹依群  吴曦  岳志健  刘建民  方亦斌  俞磊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6):1147-1148,1172
对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模拟化网络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这种教学方法克服了临床教学资源的不足,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直观性,充分地调动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了其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