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治疗过程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方法 :对收治的 2 4例 SARS患者均应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 ,其中 10例患者合并使用抗菌药物 ,7例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巴韦林静脉滴注 5 0 0 m g,1次 / d,合并应用激素者剂量适当加大 ,出现消化道症状者 2周后停药或减量 ;平均剂量为 (4 5 0± 70 .8) mg/ d。结果 :经上述药物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 ,无 1例患者发生呼吸衰竭 ,仅有 2例患者出现食欲下降。用药后 PL T由 (2 2 2 .79± 5 6 .36 )× 10 9/ L升至 (2 5 4 .13± 5 0 .0 4 )× 10 9/ L,HCT由 (0 .39± 0 .0 4 )升至 (0 .4 0± 0 .0 4 ) ,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以利巴韦林为主的抗病毒疗法 ,合并应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可有效治疗 SARS患者 ,无明显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 (SARS- Co V)对心肌组织损害的发生规律。 方法 :将 2 4例患者按病程长短分为 组 (病程 <14 d,n=16 )和 组 (病程≥ 14 d,n=8) ,观察其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他相关体征。 结果 : 组4 3.8% (7/16 )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10 0 IU/L,5 6 .2 % (9/16 )的患者乳酸脱氢酶 (L DH- 1) >16 0 IU/L,明显高于 组的 0 (0 /8)、2 5 % (2 /8) (P<0 .0 5 ) ; 组患者胸闷、心悸和肌肉酸痛发生率分别为 4 3.8%、37.5 %、5 0 .0 % ,明显高于 组的 2 5 .0 %、12 .5 %、37.5 % (P<0 .0 5 ) ;心率普遍较快 , 组为 80~ 10 5 (90 .4± 8.1)次 /min, 组为 72~ 87(81.9± 4 .9)次 /min。结论 :SARS- Co V对心肌组织的损害可能发生于发病后 2周内 ,早期密切观察心肌酶谱及相关体征的变化 ,尽早进行干预性治疗对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本综述脑深部电剌激(DBS)治疗帕金森病常用靶点的临床应用,目前常用靶点包括丘脑腹中间核(Vim),苍白球内侧(GHi)和丘脑底核(STN),根据病人症状可选择不同靶点。Vim DBS对单纯震颤的帕金森病有显疗效,GPi DBS和STN DBS适用于既有震颤和僵硬的帕金森病病人,又适用于运动迟缓和异动症病人,术后可逐渐减少服用多巴胺的剂量。目前认为STN DBS缓解震颤和僵硬疗效要优于GPi和Vim DBS,研究表明STN DBS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它抑制了STN的过度兴奋,使谷氨酸的释放减少,降低对投射区域的神经毒性作用,减少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可作为DBS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靶点。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应用旋转断层重组技术获得CT样图像(Dyna CT)及吲哚箐绿(ICG)造影对定位、评估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及手术治疗的指导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名符合手术切除SDAVF的患者,术前行Dyna CT三维重建瘘口血流、评估瘘口与脊柱骨性标志的位置关系并设计手术预案,术中行ICG造影准确定位瘘口,辨别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后切除瘘口,并再次行ICG造影确认引流静脉不显影。结果所有10例患者术前造影及Dyna CT均可辨明瘘口位置及与脊柱的关系,术中均根据ICG造影中的血管显影顺序判断血流方向及定位瘘口,瘘口阻断后再次ICG造影见引流静脉均无显影。术后10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1 w后所有患者复查DSA均见瘘口完全消失。临床随访8例均未见症状复发结论术前Dyna CT瘘口血流重建结合术中ICG造影可以准确定位瘘口,良好地区分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5.
36.
长托宁对微血管减压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长托宁对微血管减压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择期三叉神经痛行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女性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长托宁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分别与术前肌注长托宁1.0mg和生理盐水1ml,观察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结果长托宁组术后未出现恶心、呕吐17例(85.0%),出现恶心、呕吐3例(15.0%),对照组未出现恶心、呕吐6例(30.0%),出现恶心、呕吐15例(70.0%),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托宁能降低三叉神经痛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7.
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如何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以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方法 自2000年至2006年应用DBS治疗PD126例,其中单侧丘脑底核刺激70例,双侧丘脑底核刺激56例.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平均1.7年.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运动症状评分改善率61.0%,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症状评分改善率24.2%.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脉冲发生器植入处皮下感染1例,脉冲发生器皮下积液3例,头部刺激电极和皮下导线连接处皮肤破溃1例.二次手术调整刺激电极深度2例.没有发生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合理选择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和术中影像学验证是提高DBS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时机、疗程和效果,对7例SARS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31.3岁)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甲泼尼龙平均剂量为126mg/d,平均疗程7.8d;口服泼尼松平均疗程12d。结果高热患者在治疗后2d体温恢复正常,肺部进行性病变者在3~5d内有所恢复,疗程结束时病灶明显吸收,无1例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提示糖皮质激素对改善SARS中毒症状,阻止病情进展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4月~2003年3月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510例(毁损手术组)和DBS治疗帕金森病30例(电刺激组)。毁损手术组中行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osteroventral pallidotomy,PVP)385例,丘脑腹中间核(Ventral intermedius,Vim)毁损术9l例,行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12例,同期双侧PVP8例,分期双侧PVP10例,分期一侧PVP、另一侧Vim毁损术4例。电刺激组中,刺激靶点为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29例和Viml例,其中单侧18例,双侧12例。结果 毁损手术组术后UPDRS运动评分,在“关”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47.3%,在“开”状态下症状改善率38.7%。开一关症状和异动症均消失。220例随访平均11.6月,其中显效130例(59.1%),改善75例(34.1%),无效15例(6.8%)。电刺激组术后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改善率25.7%,30例随访平均10.3月,其中18例于1月内调整参数后再无调整参数,12例术后需再次调整参数。结论 对伴震颤的帕金森病苍白球损毁术较丘脑损毁术更有效。脑深部电刺激能有效控制病人的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显像研究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 DBS)对纹状体多巴胺系统代谢的影响。方法对2只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猴及4例临床PD患者在施行单侧STN DBS手术前后给予SPECT检查,测定纹状体区域多巴胺转运体(DAT)及多巴胺D2受体(D2R)含量变化。结果STN DBS电刺激后2只偏侧PD模型猴及3例疗效较好的PD患者纹状体区DAT含量明显增加,2只PD模型猴D2R含量逐渐下降,4例患者D2R检测与术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N DBS可以明显改善PD症状,SPECT检查显示刺激侧纹状体区DAT含量升高,提示STN DBS可能改善了刺激侧纹状体区多巴胺的代谢,这可能是STN DB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