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通过"问题式学习"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培养中应用的一些方法与经验体会,表明这一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住院医师培训的效率与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中如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后循环脑梗死(PCS)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布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29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PCS患者的人口学、入院NIHSS评分、血管危险因素等资料,随访3个月以了解患者预后,统计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所调查的危险因素中,常见的依次为高血压(83.7%)、高脂血症(56.6%)、吸烟(39.5%)及高血糖(39.5%)。有0~7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分别占4.65%、10.85%、23.26%、27.13%、24.81%、4.65%、3.88%和0.78%。多数患者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入院NIHSS评分与3个月预后独立相关(OR=1.58,95%CI 1.28~1.96),而各血管危险因素均不与患者的预后独立相关。结论 前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无实质差异,对PCS患者进行干预时应注重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危险因素影响PCS的发生但不能决定患者的预后,不能仅依据危险因素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血管性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卒中专病门诊连续就诊的资料完整的卒中初诊患者1055例,按有无抑郁障碍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对照组)两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性危险因素.结果 1055例患者中,291例(27.6%)有抑郁障碍.抑郁障碍者的高血压史、心脏病史、高脂血症史、既往卒中史、高血压家族史和心脏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无抑郁障碍者(P均<0.05),而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及卒中家族史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抑郁障碍者的血管危险因素个数明显多于无抑郁障碍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RR 1.615,95%CI 1.135~2.298, P=0.008)、高脂血症史(RR 2.085,95%CI 1.490~2.918, P<0.01)、既往卒中史(RR 1.443,95%CI 1.034~2.014, P=0.031)和心脏病家族史(RR 1.844,95%CI 1.228~2.769, P=0.003)是卒中后抑郁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卒中专病门诊患者的卒中后抑郁障碍患病率高.多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和其数目是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和一般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近期疗效。方法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Ⅰ组)治疗14例。甲基强的松龙1.0溶于5%葡萄糖水中静滴3—5d。随后改为强的松50—60mg/d8Am顿服,逐渐减量。一般剂量糖皮质激素(Ⅱ组)治疗17例。地塞米松10—15mg/d溶于5%葡萄糖水中静滴10—14d。逐渐减量。结果Ⅰ组在15d内有12例患者症状缓解。Ⅱ组只有4例缓解。Ⅰ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Ⅱ组(P〈0.01)。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急性发作多发性硬化患者症状缓解快且副作用小。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首选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以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后循环脑梗死(PCS)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布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29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PCS患者的人口学、入院NIHSS评分、血管危险因素等资料,随访3个月以了解患者预后,统计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所调查的危险因素中,常见的依次为高血压(83.7%)、高脂血症(56.6%)、吸烟(39.5%)及高血糖(39.5%)。有0~7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分别占4.65%、10.85%、23.26%、27.13%、24.81%、4.65%、3.88%和0.78%。多数患者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入院NIHSS评分与3个月预后独立相关(OR=1.58,95%CI1.28~1.96),而各血管危险因素均不与患者的预后独立相关。结论前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无实质差异,对PCS患者进行干预时应注重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危险因素影响PCS的发生但不能决定患者的预后,不能仅依据危险因素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门诊就诊的脑卒中后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在脑卒中专病门诊连续就诊的资料完整的脑卒中后初次就诊的患者1 055例,按有无抑郁障碍分为两组.统计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分析影响抑郁障碍发生的因素,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055例患者中291例(27.6%)有抑郁障碍.单因素分析显示,抑郁障碍患者中女性、教育程度低、经济条件差、高血压、心脏疾病史、高脂血症、脑卒中史以及有高血压和心脏疾病家族史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无抑郁障碍者(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RR=1.450,95%CI为1.087~1.936,P=0.012)、经济条件差(RR=6.451,95%CI为1.093~1.938,P=0.010)、高血压(RR=1.615,95%CI为1.135~2.298,P=0.008)、高脂血症(RR=2.085,95%CI为1.490~2.918,P<0.001)、脑卒中史(RR=1.443,95%CI为1.034~2.014,P=0.031)及有心脏疾病家族史(RR=1.844,95%CI为1.228~2.769,P=0.003)是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在门诊就诊的脑卒中后患者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27.6%.女性、经济条件差、多种血管性危险因素是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流程优化实践、成效与启示。方法分析原有流程,明确存在问题,多部门、多维度协作,构建急性缺血性卒中新流程。结果流程优化后,收治患者DNT时间较优化前明显缩短,候诊时间、抽血 等候时间也明显缩短。同时,流程优化后收治了更多的时间窗内患者。结论该院还需进一步优化公共平台配置,进一步缩短患方知情同意时间,推进急诊绿色通道“先诊疗后付费”信息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反映卒中二级预防的负担.方法 前瞻性调查478例连续的脑卒中门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学、个人疾病史和不良生活方式,计算单个危险因素的百分比、危险因素的累积数目和组合情况.结果 在所调查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77.2%)、血脂异常(66.7%)和吸烟(42.9%)列前3位.有07个危险因素的患者百分比依次为1.5%、8.6%、30.1%、29.7%、19.9%、6.7%、3.3%和0.2%.在具有2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中,主要的危险因素组合为高血压和血脂异常(28.5%)、吸烟和血脂异常(13.2%)、高血压和吸烟(10.4%)、高血压和糖尿病(10.4%).结论 高血压是卒中预防的重中之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卒中预防的重要环节.90%的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的危险因素,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应对之综合干预,多数患者需要更严格的治疗靶目标.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抑郁与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影像学改变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中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期望早期发现PSD患者并为及时干预提供帮助。方法:对329例急性脑卒中后1个月内患者采用系统的神经心理评估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根据头颅MRJ结果分析病变部位。结果:PSD的发病率以左侧半球脑卒中患者明显高于双侧和右侧半球脑卒中患者,且左侧额叶和基底节尤为突出。不同病灶数目组间比较,PSD的发生率以多灶患者明显高于单灶患者(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后PSD与病变部位在左侧半球尤其是左侧额叶、颞叶和基底节区具有显著相关性。完全前循环梗死也是易患PS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现行卒中指南的指导下,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和远期预后,以期为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获益提供临床证据。方法::记录136例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澈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和本次卒中发生的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进行评价,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的功能独立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和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功能独立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时,早期有效66例(48.5%);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64例(47.1%)达功能独立。静脉溶栓治疗后2 h、24 h和7 d的早期疗效与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的功能独立显著相关(P值均0.05)。静脉溶栓治疗前收缩压是静脉溶栓治疗早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降低静脉溶栓治疗前收缩压可能改善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依据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可能判断溶栓治疗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