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23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73篇 |
综合类 | 108篇 |
预防医学 | 29篇 |
药学 | 8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pelvic flo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FES) and pelvic floor training (PFT) for female with idiopathic detrusor overactivity (IDO) an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 Methods PFES and PFT were performed on 70 women (average age 40±7 years old) with IDO and SUI for twelve weeks. Urinary diary,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In-quiring Committee's Questionnaire (ICI-Q-SF) scores were recorded and urodynamic study was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Fifty women (71%) finally completed treatment for twelve weeks. Urinary incontinence disappeared in 8 (16%), detrusor overactivity disappeared in 10 (20 %). The leakage was not found in 6 (12 %) in leakage point pressure measurement. Moreover, the frequency of voiding (28±5 times/72 h), frequency of leakage (10±5 times/72 h), total scores of ICI-Q-SF(10±3), max detrusor uninhibited contraction pressure (18±8 cmH20) and detrusor unin-hibited contraction duration (8±3 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43±8 times/72 h, 20±6 times/72 h, 17±3, 27±9 cm H2O and 13±6s,P<0.01). Maximal voided vol-ume(225±48 ml), normal desired cystometric capacity (210±48 ml), maximal cystometric capacity (247±48 ml), Valsalva leak point pressure (94±11 cm H2O) and maximal urethral closure pressure (59±8 cm H2O)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159±37 ml, 141±39ml, 178±36ml, 81±15 cm H2O and 55±8 cm H2O, P<0.01). The effective rate during three months follow up was 60%, similar to time after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s Pelvic flo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pelvic floor training could be a useful therapy to treat women with IDO and SUI. It is both convenient and economical. 相似文献
52.
53.
文建国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1988,(2)
作者用组化、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刺激的方法,对因膀胱输尿管返流而进行手术治疗的11例儿童(平均5岁)膀胱底部、膀胱三角区和膀胱壁内输尿管的组织标本进行了研究。神经组织化学检查显示沿平滑肌束分布的肾上腺素能神经类似纤细的神经末梢,输尿管口周围分布较多。膀胱底和膀胱三角区有大量胆硷脂酶阳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60岁以上女性排尿异常糖尿病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老年女性排尿异常糖尿病患者(69.3±7.0)岁的尿动力学资料,同时选取40例排尿异常的非糖尿病患者(68.8±6.1)岁和20例正常老年女性作为对照组(68.3±4.2)岁.全部患者均行自由尿流率、压力-流率、静态尿道压力测定并比较各组间相关参数异同.结果:排尿异常的糖尿病患者38.6%(22/57)表现为逼尿肌活动低下,19.3%(11/57)逼尿肌过度活动、24.6%(14/57)膀胱出口梗阻和17.5%(10/57)尿动力学表现正常;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最大膀胱容量、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等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糖尿病排尿异常患者相比.糖尿病组最大膀胱容量显著增多(592.1±165.2)ml vs.(468.8±101.3)ml(P<0.05),其他各项尿动力学参数未见明显差异.结论:60岁以上女性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排尿异常患者尿动力学表现异常同样多见,但是前者最大膀胱容量显著增多,提示膀胱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55.
胎儿脐静脉脱细胞基质构建组织工程尿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脐静脉细胞外基质的制备及其在尿道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酶消化、去污剂和渗透溶液方法制备人脐静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24只雄性白兔,随机分为A尿道ECM移植组,对照组B、C.A组切除尿道2.0 cm后用人脐静脉ECM修复,术后行组织学、尿流动力学和膀胱尿道造影评价尿道再生情况及功能.结果 经该法处理的人脐静脉细胞全部脱除.A组修复术后2周,脐静脉ECM有单层上皮细胞生长;4周管腔已被上皮细胞完全覆盖;8周可见人脐静脉ECM降解的微小碎片和平滑肌细胞生长,炎性细胞消失;16周尿道大体观、组织学检查均接近C组,平滑肌数量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排列欠规则.膀胱尿道造影无尿液外渗、尿道憩室形成;尿动力学A组与C组膀胱容量、最大尿道压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无法置入测压管.结论 酶消化、去污剂和渗透溶液法是制备人脐静脉ECM较为理想的方法,人脐静脉ECM可作为尿道重建的良好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56.
神经原性膀胱尿失禁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尿流改道被广泛用于此类尿失禁的治疗,过去的尿流改道常因尿控问题以及黏膜外翻等并发症不被患者或家长接受.近年来可控性尿流改道术显著改善了尿失禁的治疗效果.可控性尿流改道手术的长期效果依赖于皮肤吻合口通畅,输出道在皮肤和贮尿囊之间应直行,不能出现锐角弯曲;同时对于从未经尿道排尿或从未自行插入过导管者,最好将造瘘口放在最易操作的部位.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了解我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流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多中心研究的方式,选取全国9省17所医院,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9月NICU住院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前瞻性监测。结果共监测 12 998例NICU住院新生儿,发生436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3.35%,住院总日数为126 125 d,日发病率为3.46‰。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随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增加而下降(χ2=291.55,P<0.001)。不同规模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7,P<0.001),床位数>30张的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和日发病率最高;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以西南地区(10.36%)最高,日发病率以华南地区(10.52‰)最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血液为主;感染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结论我国NICU不同出生体重组、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不同,应继续加强监测,根据感染特点指导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59.
小儿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自由尿流率测定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儿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自由尿流率测定 (uroflowmetry,UFM)的作用。方法 :36例因尿道下裂而行尿道成形术后的男性患儿 ,年龄 (4 .1± 0 .9)岁。术后 3个月均可自主排尿 ,行UFM测定。将最大尿流率小于同龄小儿正常值的 1个标准差定义为可疑梗阻 ,小于 2个标准差或尿流率曲线为平台状定义为梗阻。对可疑梗阻或梗阻的患儿行尿道镜检或尿道造影以明确梗阻部位。结果 :本组患儿 2 7例 (75 .0 % ) ,UFM示无梗阻 ,随访 1a亦未出现尿道狭窄表现。 5例示可疑梗阻 ,4例示梗阻 ;经尿道镜检或造影 8例明确梗阻部位 ;1例未发现尿道明显狭窄部位 ,但经尿道扩张后最大尿流率改善。结论 :UFM评估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尿道狭窄灵敏、有效、简单、无创 ,可在术后常规进行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