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正>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1]。血肿腔钻孔引流术是治疗CSDH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标准的治疗方法[2]。我院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自2010年10月以来在神经外科进行临床路径试点,截止2012年5月已对4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了钻孔引流术的临床路径管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院自2003年开展神经内镜手术以来.行单纯神经内镜手术以及内镜辅助下手术32例.其中50岁以上中老年手术2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山莨菪碱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山莨菪碱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功能不全的预防作用。方法 按预先设计的标准选取78例GCS评分小于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入院后或手术后即开始接受静脉内注射山莨菪碱0.8-1.2mg/kg,稀释至250ml,24小时持续给药,连续使用7-10天,对照组不用此药,每天监测肺通气,氧合功能以及颅内压,心血管功能变化。结果 预防组病例的肺通气,氧合功能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对照组病例有明显下降,两组病例颅内压,心血管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山莨菪碱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不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中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和S-100B水平的变化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0名健康人和118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后6h、12h、24h、3d、5d、7d的血pNF—H和S-100B水平,分析pNF—H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检测血pNF—H和S-100B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内中、重型亚组各时间点检测血pNF—H浓度均显著高于轻型颅脑损伤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亚组各时间点血清pNF—H浓度均显著高于中型颅脑损伤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颅脑损伤后24h的血pNF—H水平与24h的GCS及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呈负相关(r=-0.47、-0.33,P均〈0.05)。结论血pNF—H和S-100B水平检测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早期病情和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性质,寻找合理、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在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26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63.41%;26例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病原菌26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9.23%,革兰阳性球菌占19.23%,真菌占11.54%;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基础疾病、肺部损伤及并发症、休克、持续昏迷、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住院天数≥20 d、留置胃管等是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经积极的治疗后17例患者痊愈,治愈率65.38%,5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5.3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病死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与多种临床因素密切相关,原发病的危重程度是致死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盐酸纳洛酮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附6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国内外对纳洛酮研究的进展发现它对颅脑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即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实际效果。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00.5~2001.2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5例,随机分成盐酸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在15~60岁之间,GCS评分在3~12分之间,治疗距受伤时间在12小时之内(一般资料见表1)。治疗前均行头颅螺旋CT扫描,进行完整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排除如下禁忌证者(1)对纳洛酮类药物过敏者;(2)怀孕和哺乳妇女;(3)既往有慢性病史者;(4)有严重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地佐辛静脉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比较,探讨地佐辛在下肢骨折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下肢骨折手术后镇痛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I组)及吗啡组(E组),观测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6h及术后24h血浆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术后4h、8h、,12h、24h、48h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6h、24h多巴胺,术后24h肾上腺素与麻醉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均较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良反应I组比E组恶心呕吐明显减少(P<0.05),I组比E组尿潴留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一样能减轻应激反应,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复苏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期入院28例颅脑损伤患者为治疗组,应用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法治疗;另选取同期颅脑损伤患者28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性别、年龄,GCS评分≤8分、颅脑损伤类型,手术与否等基本情况相同,组成1∶1配对.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病例在GCS评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颅脑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急诊室救治现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方法以2009年衢州地区颅脑创伤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年龄、性别、致伤原因、致伤日期和时间、现场急救、伤员转运方式、受伤-急诊专科救治时间、受伤一首次头颅检查时间、急诊室急救现状和治疗结果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壮年男性是急性颅脑创伤的高发人群;交通事故是致伤的主要因素,厂矿企业相关性损伤发生率明显增高。专业人员现场急救和救护车转运比例很低。损伤至入院急救时间最短的是乡镇卫生院,但损伤至专科诊治时间和获首次头颅CT检查时间最长。颅脑创伤以闭合性损伤为主,但急诊科最常用的急救措施是清创缝合。结论颅脑创伤是一种发生率较高,危险性较大的创伤性疾病,可以通过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普及、教育进行预防,通过对相关医护人员培训和改善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复苏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28例采用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治疗组,以同期入院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脑损伤类型、手术与否等方面基本相同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组成1:1配对.对照组患者除不接受右正中神经刺激治疗外,其他控制颅内压、防止并发症及一般性康复治疗与治疗组相同.观察治疗4周后两组GCS、脑功能障碍评分(DRS)、脑电图(EEG)评分、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评分等主、客观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意识障碍恢复情况随治疗前GCS评分升高呈逐渐好转趋势,GCS 5~6分者中治疗组治疗后DRS(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22±4.31比8.25±3.37),EEG评分(分)和ABR评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EEG评分:9.18±2.87比7.25±2.04,ABR评分:3.33±0.54比2.71±0·63,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后GCS(分)明显升高(2周:9.03±2.74比7.12±2.13,3周:10.43±3.01比8.22±2.67,4周:10.85±2.35比9.46±3.23,均P<0.05),DRS(分)明显降低(2周:10.45±6.73比13.76±4.87,3周:6.77±4.32比11.57±4.85,4周:5.58±3.91比7.84±2.64,均P<0.05),EEG评分(分)和ABR评分(分)明显升高(EEG评分2周:5.31±2.11比3.43±1.81,3周:8.51±2.39比5.67±1.93,4周:9.47±3.59比7.71±1.64 ABR评分2周:2.23±0.79比1.44±0.51,3周:3.11±0.62比2.34±0.79,4周:3.43±0.81比2.88±0.59,均P<0.05).结论 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状态,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促醒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