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5篇 |
免费 | 74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59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41篇 |
口腔科学 | 47篇 |
临床医学 | 219篇 |
内科学 | 67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37篇 |
特种医学 | 38篇 |
外科学 | 190篇 |
综合类 | 392篇 |
预防医学 | 156篇 |
眼科学 | 12篇 |
药学 | 185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91篇 |
肿瘤学 | 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99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100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4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122.
目的探讨左腋下小切口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8年3月采用左腋下小切口手术结扎动脉导管未闭58例。经第4肋床进胸,微小开胸器撑开至手指能入胸腔探查导管三角。解剖游离未闭动脉导管,经后壁引出2根10号丝线备结扎。微泵静脉注射硝普钠或吸入麻醉,使动脉收缩压降至60-80 mm Hg。先后结扎导管主动脉端及肺动脉端10号丝线。结果5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野显露清楚,术毕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无导管破裂,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皮下气肿1例,左侧气胸2例,均经胸腔穿刺排气后痊愈。58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3年,无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该术式具有损伤小、瘢痕隐蔽、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构建一种严紧调控的表达系统,用于在真核细胞内表达外源性兴趣基因。方法融合四环素诱导元件、人工细菌染色体(BAC)以及Gateway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表达体系。并且将该体系进行了测试。结果兴趣基因编码的β-catenin-ERα融合蛋白经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和Western杂交分析,其表达被四环素或强力霉素严紧控制,在表达载体pE11-IGR-β-catenin-ERα中,EGFP的表达量恒定,可以作为流式细胞术有效的筛选标记。结论该系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于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外源性兴趣基因,并且实现严紧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观察不同影像学检查及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检查及治疗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明确病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发症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全脑血管造影(DSA)阳性发现率、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头颅DSA确诊颅内动脉瘤阳性率高于头颅MRA,但头颅MRA显示动脉瘤周围结构优于头颅DSA;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疗效优于动脉瘤夹闭术.结论 头颅DSA检查仍为确诊动脉瘤的金指标,但为了解动脉瘤周围结构配合头颅MRA检查更加有利;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病人颅内动脉瘤治疗首选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25.
活化的血小板会与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各类白细胞相互作用,触发细胞间信号转导,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和炎症介质的大量合成。已在多种血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中发现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升高,该文综述了最新文献,探讨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形成机制、作用、检测方法及其在川崎病发病中的相关作用,为川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6.
门静脉高压症(PHT)被认为是由于慢性肝病引起的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星状细胞(HSC失调导致肝内血管阻力增加所致,此外肝外血液动力学变化对PHT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维持作用。PHT发病机制的复杂性阻碍了肝硬化患者有效治疗方法的发展。本文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对当前肝硬化PHT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