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1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84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科学   214篇
综合类   397篇
预防医学   11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64篇
  9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孙冰  王清防  慕明章  黄晨 《山东医药》2012,52(36):24-26
目的 探讨单臂外固定器和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小儿胫骨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11年2月用单臂外固定器和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78例小儿胫骨骨折临床资料,对骨折愈合时间及钉道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5~18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6.2个月.单臂外固定器组:骨折延迟愈合病例:闭合复位4例,有限内固定0例,开放骨折3例;钉道感染病例:闭合复位9例,有限内固定3例,开放骨折5例.组合式外固定器组:骨折延迟愈合病例:闭合复位2例,有限内固定l例,开放骨折2例;钉道感染病例:闭合复位3例,有限内固定3例,开放骨折4例.结论 骨折断端的稳定对外固定器的保护理念应受到临床重视,能有效提高骨折愈合时间及防止钉道感染.外固定器主要是维持和稳定骨折,不能依靠外固定器来复位骨折,良好的骨折复位是外固定器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目的 针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结合神经内镜技术及锁孔技术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下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对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总计39条责任血管中,动脉接触25条,动脉压迫6条,静脉接触与压迫8条.2条责任血管者9例(26.5%),小脑前下动脉压迫16例,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0例,椎动脉压迫3例,基底动脉压迫2例,静脉压迫者8例.32例患者随访2年,2例失访,术后20例(58.8%)抽搐症状立即消失,术后1个月内抽搐逐渐停止者10例(29.4%),1例术后1年左右抽搐才逐渐停止(2.9%),1例患者随访2年仍有间断抽搐发作需继续服用药物,1例有轻度同侧听力下降,其他患者症状均有效控制,无复发. 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非常有效的方法,术中应用微创的理念结合神经内镜的优势仔细辨别相关的责任血管,对面神经根部和远端进行全程探查和有效减压,是直接影响术后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经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效果。方法 12例胸椎结核患者均采用一期经后路病灶清除、前后路植骨融合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Cobb角变化和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ASIA分级评定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无大血管或脊髓损伤。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6~38个月。结核症状均消失无复发,无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复查血沉均正常。术后4~8个月X线片提示椎间植骨均融合,后路植骨融合时间6~9个月,内固定在位。末次随访Cobb角为18°~36°。脊髓功能ASIA分级:B级5例中有2例恢复至C级、3例无恢复,C级5例均恢复至D级,D级2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一期经后路清除胸椎结核病灶彻底,椎管减压可靠,行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可有效重建胸段脊柱的稳定性,矫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显露前颅底的可行性、手术适应证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分别运用直径4 mm,长度18 cm的0°、30°和45°硬质内镜(Karl Storz),在神经导航的引导下模拟手术过程,经双侧鼻腔采用经鼻扩大入路对尸头标本进行前颅底内镜解剖.定量测量各个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和显露面积.结果 尸头标本上测量在鸡冠基底部两侧眶内侧壁的距离为平均(34.1 ±4.2)mm,筛板中部两眶内侧壁的距离为(24.7±3.l)mm,两侧前筛动脉之间的距离为(26.8±3.4) mm,两侧后筛动脉之间的距离为(24.3±4.1)mm,前后筛动脉在眶内侧壁的距离为(17.9±2.7)mm.内镜下前颅底可显露的面积是(430.6±53.4) mm2.在磨除筛板骨质后剪开硬膜可见嗅神经、大脑前纵裂和额叶直回.结论 在神经导航辅助引导下,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至前颅底可提供宽广的手术视野,是处理前颅底病变的一种微侵袭方法.熟练的内镜技术、充分的内镜解剖知识和可靠的颅底重建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海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1支/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鼻渊通窍颗粒,15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屋尘螨变应原的血清特异性IgE滴度、鼻腔气流、鼻孔解剖区面积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0%、93.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吸气相和呼气相气流阻力、Der p1和Der p2血清特异性IgE滴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鼻孔解剖区面积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吸气相和呼气相气流阻力、Der p1和Der p2血清特异性IgE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鼻孔解剖区面积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0、IL-8和sICAM-1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10、IL-8和sICAM-1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匹多莫德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缓解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降低鼻腔气流阻力,降低过敏性IgE抗体效价,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胸腰椎(T11-L5)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和中青年椎体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及变化特点。方法:将2012年6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OVF患者152例作A组,年龄60~95岁平均72.5±7.0岁,BMD-2.5~-5.4SD,平均-3.5±0.65SD;同期收治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92例作为B组,年龄26~50岁,平均33.5±4.6岁,BMD未测。均采用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MPR)技术测量T11~L5各对应脊椎椎弓根宽度(pedicle outer width,POW)。观察两组患者各对应脊椎POW及两组男女性别间各对应脊椎POW差异。两组各对应脊椎POW5mm及7mm的百分比。结果 :两组男性T11~L3各对应脊椎POW大于女性(P0.01)。A组男性T11~L3各对应脊椎POW均小于B组男性(P0.01),A组女性T11~L3各对应脊椎POW均小于B组女性(P0.01)。无论组别及性别L4、L5脊椎POW无显著性差异(P0.05)。POW5mm的百分比:A组占该组椎弓根测量数的11%,分布于T11~L3,其中男性占椎弓根测量数5%,女性占椎弓根测量数13%;B组占椎弓根测量总数的7%,分布于T12~L2,其中男性占椎弓根测量数5%,B组女性占椎弓根测量数11%。POW7mm百分比:A组占所测椎弓根总数的53%,分布于T11~L4,其中男性占椎弓根测量数39%,女性占57%;B组占椎弓根测量数的14%,分布于T11~L3,其中男性占该组椎弓根测量数12%,女性占该组椎弓根测量数19%。结论:在胸腰椎尤其是T11-L3部位,老年OVF组椎弓根宽度明显小于中青年组,女性的椎弓根宽度比男性更小。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探究与分析非洛地平联合倍他洛克治疗34例高血压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高血压患者34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非洛地平联合倍他洛克治疗,观察该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该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较治疗前相比,收缩压及舒张压有了明显下降,治疗6~12周血压下降更加显著(P〈0.05);该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血尿酸(UA)和白蛋白(Alb)有了明显下降(P〈0.05)。该组患者共34例中出现3例面红(8.82%)、4例心悸(11.76%)、3例头痛(8.82%)、3例头晕(8.82%),因症状较轻,未采取停药处理,数天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采用非洛地平联合倍他洛克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急诊护士遭遇工作场所暴力的真实体验,为预防、应对、减少工作场所暴力伤害和相关部门制定保护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BSCO、PsycINFO、Cochrane、JBI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CNKI、CBM、VIP和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急诊护士遭遇工作场所暴力的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5月。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整合与分析急诊护士遭遇工作场所暴力真实体验。[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中文3篇,外文14篇。将研究结果重新分析整合后,归纳出50个结果,合并为11个类别,并整合成急诊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的认知、工作场所暴力对急诊护士的影响、急诊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3个结果。[结论]急诊护士遭遇工作场所暴力现象普遍,应加大对急诊医疗场所暴力事件的关注,对此应采取零容忍态度,探索多种途径从根源上减少急诊暴力事件发生,更加关怀遭遇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提供多方支持,降低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0.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易患心房颤动(AF)的可能发生机制之一。采集左室功能减退组患者(n=18例)和左室功能正常组患者(n=18例)的右心耳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以3磷酸甘油醛脱氧酶(GAPDH)为内参照,测定心房肌KV4.3α的mRNA表达水平,反应心房肌短暂外向钾电流(Ito1)的变化。结果:与左室功能正常组相比,左室功能减退组心房肌KV4.3α的mRNA表达减低46.20%(0.83±0.07vs0.45±0.09,P<0.01)。结论:左室功能减退患者心房肌KV4.3αmRNA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