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163篇
内科学   13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333篇
预防医学   18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0篇
  6篇
中国医学   145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目的比较双Endobutton钢板技术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6—2014-05分别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0例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比较2组术后3个月、1年的患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40例术后均随访满1年。Endobutton钢板组手术时间长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Endobutton钢板组的Constant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年Constant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Constant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Endobutton钢板组1例出现复位丢失,1例出现肩部疼痛;锁骨钩钢板组未出现复位丢失,但5例肩部疼痛。结论双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中期效果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并无明显差异,但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对肩关节功能影响小、术后肩痛发生率低、内固定不必取出。  相似文献   
42.
目的应用256层CTA技术观测左锁骨下动脉解剖特点,评价CTA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介入治疗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确诊的SSS患者(疾病组)及500例无SSS受检者(对照组)左锁骨下动脉CTA资料,测量受检者左锁骨下动脉自主动脉弓的起始角度;评价疾病组左锁骨下动脉斑块的特点、管腔狭窄及闭塞情况。结果所有受检者左锁骨下动脉自主动脉弓的起始角度为:71.98°±8.26°,疾病组左锁骨下动脉起始角度71.98°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左锁骨下动脉管腔闭塞11例(18.33%),闭塞范围为9~24mm;中度狭窄7例(11.67%),重度狭窄42例(70.00%),狭窄长度8~31mm;偏心性斑块33例,环形斑块16例。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左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的敏感度为96.77%,特异度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6.97%。结论 256层CTA可准确测量左锁骨下动脉的各项解剖数值;对左SSS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服务体系现状,分析其主要模式及特点,明确主要问题。 方法 采用面对面定性访谈方法,调查我国9省份抗病毒治疗工作人员49人,运用主题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 我国已逐步形成以医疗机构为主承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基本模式,但在治疗转介和随访、药品采购管理、医保与救助、异地治疗、社会组织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等工作机制上呈现出地区性特点。抗病毒治疗服务体系在药品采购管理、经费保障、人员稳定、医疗保障、关怀救助、社会组织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方面存在不同程度问题。 结论 需要不断加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药品采购管理体制,健全经费投入和人员保障机制,改善艾滋病医保及救助政策,促进社会组织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  相似文献   
44.
徐鹏  鲁玉明  吴立荣 《疑难病杂志》2022,(10):1099-1100
患者,女,55岁,因“胸闷3 h”入院。患者入院前3 h因争吵后突发胸闷不适,症状持续存在,心电图提示:II、III、AVF、V_(1)~V_(6)导联ST段抬高0.1~0.3 m V,考虑急性心肌梗死(AMI)(图1)。患者既往体健。查体:T 36.7℃,P 102次/min,R 18次/min,BP 102/72 mm Hg。心肺腹未及阳性体征,双下肢不肿。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 ,DIC)早期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对 36例DIC患者首次凝血检验异常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IC患者首次凝血异常以外源性凝血指标异常为主 ,与内源性凝血系统异常的发生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小板早期就有改变 ,首次降低者 18例 ,动态降低者 6例 ;内、外凝血系统改变 :方向一致 11例 ,方向不一致 2 0例 ;纤维蛋白原升高者 18例。结论 :DIC患者早期凝血改变时内、外凝血系统改变有明显不均一性 ,代偿性改变明显 ,须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体外超声联合微泡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为超声微泡促进干细胞迁移的体内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超声联合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及空白对照组.超声探头频率1 MHz,强度1 W/cm2,进行脉冲超声辐射,采用transwell小室培养法,观察超声联合微泡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运动的影响.结果 空白对照组、单纯微泡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较低,超声联合微泡组与单纯超声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比空白对照组、单纯微泡组迁移能力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超声及超声联合微泡作用能明显增强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转归规律。方法:对21例RMPP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随诊。结果:21例RMPP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值(CRP)明显增高,血沉增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实变、肺外并发症,其中8例伴胸腔积液,以肝功能的损害为多见;经大环类酯类抗菌药物加用糖皮质激素,并辅以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其疗效较满意;8例恢复期肺部病变迁延不愈,给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其症状恢复正常。结论:儿童RMPP病情重、进展快,一但确诊,在治疗上予大环类酯类药物治疗外,应及早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当患者病情稳定后仍有肺实变者,应尽早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同时要重视肺外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以免造成误诊、漏诊及儿童永久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77例采用颅窝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7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过程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患者中,42例患者为单纯性动脉压迫,7例为单纯性静脉压迫,23例为动静脉压迫,5例患者术中责任血管术中较难识别。77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有效率为100.0%,随访9~24个月,复发率为6.5%,予以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后复发患者疼痛消失。结论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理想,安全性好,且术中对多发性责任血管进行有效确认能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多项感染性指标变化情况,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老年冠心病患者3 160例,从中选取210例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210名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白介素10、白介素8、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0、8、6、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患者血清白介素10、8、6、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比Ⅱ级和Ⅲ级患者高,而Ⅲ级患者6项指标比Ⅱ级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0、8、6、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比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高,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项指标比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白介素10、8、6、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升高的趋势,不同NYHA分级患者及不同分型患者的感染性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对疾病诊断有比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IVC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2年6月期间因膜性或短段闭塞性IVC型BCS合并IVC血栓形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小球囊预开通治疗及可回收支架治疗患者的疗效。结果 128例患者中,9例行搅拌溶栓治疗(搅拌溶栓组),56例行小球囊预开通治疗(预开通组),63例行可回收支架治疗(可回收支架组)。除可回收支架组有1例患者于术中发生支架断裂、行外科手术外,其余127例患者的介入手术均成功。术后可回收支架组发生支架移位2例,余2组无并发症发生。预开通组与可回收支架组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回收支架组的住院费用高于预开通组(P〈0.01)。术后128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18-66个月,平均44.2个月。随访期间,搅拌溶栓组有1例、预开通组有6例、可回收支架组有6例患者发生原闭塞处的再次狭窄闭塞,预开通组与可回收支架组的再次狭窄闭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经再次扩张治疗后未再发生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结论搅拌溶栓技术治疗IVC型BCS合并IVC新鲜血栓形成安全而有效;小球囊预开通技术及可回收支架技术治疗IVC型BCS合并IVC陈旧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满意,且前者更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