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1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例颅内CA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脑内型CA40例。临床观察6例,4例随访1—6年无特殊不适,2例随访1年后症状加重;手术治疗9例,均采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随访0.5-3年均恢复良好;γ-刀治疗25例,7例0.5—1年再次出血,1年后仅6例病灶体积缩小。脑外型CA6例,均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其中病灶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全切除的3例病人随访3月-2年MRI复查未见血管瘤复发。不全切除的3例患者术后均行γ-刀治疗,1年后复查MR/见病灶体积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脑外型CA应首选显微手术治疗,残留部分可行γ-刀治疗;脑内型CA,无症状者可临床观察。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应积极手术治疗,合理采用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并遵循个体化原则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γ-刀治疗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诺欣妥)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40%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规范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加用缬沙坦,观察组加用诺欣妥。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和LVEF更高,CRP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诺欣妥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较缬沙坦能显著降低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升LVEF,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03.
MR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且无电离辐射,还可提供组织的功能学信息.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设备及扫描技术升级使胸部MR临床应用成为可能.MR能否替代CT用于肺癌筛查及肺结节无辐射随诊越来越受关注.研究表明胸部MR在肺结节的检出、随诊及诊断方面存在潜在价值.本文就MR在肺癌筛查及肺结节随诊中的应用和研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eckpoint kinase 1,Chk1)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Glioblastoma,GBM)中的表达及其与GBM细胞增殖、成瘤活性和预后生存的关联性。方法 利用TCGA数据库和脑肿瘤分子数据库(Rembrandt)选择和分析GBM中Chk1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GBM细胞中Chk1的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转染siRNA沉默Chk1的表达以探究其对于GBM细胞增殖和成球能力的影响;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Rembrandt数据库对Chk1与GBM患者的预后生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TCGA和Rembrandt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Chk1在GBM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同样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Chk1在GBM细胞中呈现高表达;慢病毒转染siRNA特异性沉默Chk1能够显著抑制U87细胞的生长(P<0.01)和成球能力(P<0.05);预后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hk1低表达GBM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优于高表达患者(P<0.001)。结论 Chk1在GBM细胞中过量表达,表达上调能够促进GBM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和GBM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准确定位横窦-乙状窦交汇区内下点(IMTS)侧颅底表面坐标系统的建立方法及该坐标系统在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成人颅骨标本42例(男20例,女22例),以颧骨额突与颧弓上缘交点(A点)、颧弓上缘与乳突上嵴交点(B点)和乳突尖(C点)为基本点;连接A、B两点,并向枕部方向在侧颅骨表面作一延长线,定义为X轴,向后(枕部方向)为正方向;经C点在颅骨表面作X轴的正交垂线,定义为Y轴,向下为正方向;定义两线的交点为原点。定义IMTS点到X轴的垂直距离为IMTS-y(mm),到Y轴的垂直距离为IMTS-x(mm)。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采用上述坐标系统定位IMTS,并开展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9例,其中听神经瘤5例,面肌痉挛3例和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1例。结果 IMTS-x:男性左侧为(21.76±3.14)mm,右侧为(24.28±4.19)mm;女性左侧为(22.25±2.72)mm,右侧为(24.41±3.52)mm。IMTS-y:男性左侧为(4.27±2.27)mm,右侧(4.58±2.36)mm;女性左侧为(2.38±2.48)mm,右侧为(3.65±3.67)mm。统计分析显示,男性右侧IMTS-x明显大于左侧(P<0.05);男性左侧IMTS-y明显小于女性(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9例患者术中均准确暴露出横窦下缘和乙状窦后缘。结论 在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中,该坐标系统能准确定位IMTS,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切除脑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对脑重要功能区的21例海绵状血管瘤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在神经导航辅助下,病灶全切除率为100%,无手术死亡,病人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明显神经功能受损表现。结论:对位于脑功能区的海绵状血管瘤,采用神经导航辅助下的显微手术,可明显提高脑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分析参数值对术前预测肺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胸膜侵犯的价值。方法:收集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36例,术前行3.0 T MRI常规平扫、DWI及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将数据导入后处理分析软件Omni Kinetics Manual,测量病灶感兴趣区域的参数值:转运常数(transfer constant,Ktrans)、血管外细胞外体积分数(extracelluler space volume,Ve)、反转运数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血浆容积分数(blood plasma volume,Vp)。测量者间一致性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efficient,ICC)评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参数值在不同分化程度之间的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各参数值与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比较各参数值在有无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颅内动脉瘤的几何形态参数与其破裂风险之间的关系,以筛选出关键的动脉瘤破裂风险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4例颅内动脉瘤病例,共52枚侧壁动脉瘤,其中36枚破裂动脉瘤,16枚未破裂动脉瘤。采用三维头颅CTA获得动脉瘤三维影像,测定动脉瘤大小及纵横比等二维形态参数及动脉瘤入射夹角等三维形态参数。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Pearson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破裂动脉瘤组与未破裂动脉瘤组相比,入射夹角、动脉瘤长径和瘤高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破裂组动脉瘤的入射夹角明显大于未破裂组。同样,破裂组动脉瘤较未破裂组具有更长的瘤长径和瘤高。Pearson相关分析示动脉瘤入射夹角与动脉瘤破裂风险最为相关。结论动脉瘤入射夹角与动脉瘤破裂风险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重要评估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对7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前预防再出血,术后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并妥善处理并发症。结果瘤腔100%闭塞65个,95%闭塞8个,90%闭塞6个。术后GOS5分52例,4分12例,3分6例,2分4例,1分5例。全组病死率6.3%。术后68例随访3—58个月,均无再出血,1例复发者行再次GDC栓塞。结论动脉瘤性SAH病人在围手术期预防再出血,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对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B1场校正T1 mapping用于鉴别肺癌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65例肺癌患者共74处病灶,包括低分化49处、中高分化25处,其中腺癌42处、鳞癌14处、小细胞肺癌(均为低分化)18处。采集B1场校正T1 mapping图像;以2种方法勾画ROI(ROI1、ROI2),观察不同病理分型及不同分化程度肺癌T1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B1场校正T1 mapping鉴别肺癌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的价值。结果 不同病理分型肺癌T1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细胞肺癌与其他2种类型肺癌T1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与中高分化肺癌(鳞癌+腺癌)T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ROI1 T1值=1 524.21 ms为截断值,其鉴别低与中高分化肺癌(鳞癌+腺癌)的AUC为0.698,敏感度为64.50%,特异度为76.00%;而以ROI2 T1值=1 630.68 ms为截断值,其AUC为0.676,敏感度为54.80%,特异度为80.00%。结论 B1场校正T1 mapping有助于鉴别肺癌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