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39篇 |
预防医学 | 20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公立医院绩效当前尚未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型,存在不考虑差异千篇一律和不顾及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的现象,绩效评价体系应选择适宜的关键绩效指标,确定权重系数、标化指标值.建议公立医院从确立医院战略目标、硬软件并济、两效益并重和重视医院内部上下沟通三方面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液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两组:T2DM无蛋白尿组(UAER< 30mg/24h),60例;T2DM微量蛋白尿组(UAER30 ~ 300mg/24h),60例;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CysC,速率法测定尿素氮(BUN),酶法测定血肌酐(Scr),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T2DM尿微量白蛋白患者CysC、BUN、Scr的异常结果检出率分别为80.0%、10.0%、18.3%,CysC的异常结果检出率明显高于BUN、Scr.结论 血清中CysC的浓度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且对了解肾脏损伤程度也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价不同干预方法对于控制围麻醉期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发展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69例在术中确诊为ALI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通气治疗组(n=17)、传统通气复合小剂量乌司他丁治疗组(n=24)、肺保护性通气复合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组(n=28),比较三组患者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肺保护性通气复合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组对ALI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肺氧合的改善明显优于其余两组(P<0.05),并且未发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其余两组相比较:在呼吸力学、动脉血气、肺氧合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发生了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此外,三组在血流动力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复合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能有效地改善ALI患者的肺氧合、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变化;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发生;在临床上应该有预见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75.
盐酸丁丙诺啡脱毒引起精神障碍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4岁,未婚,初中文化,无业,93年7月开始吸毒成瘾,日平均吸食海洛因量0.6 g,近一年来改为静脉注射,既往强制戒毒2次,均复吸.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成人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80例拟行原位肝移植的重度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四组:乌司他丁1、2、3组(U1、U2、U3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在术始分别给予U1、U2、U3组乌司他丁1×104、2×104、4×104U/kg持续泵入;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T0)、无肝前期60 min(T1)、无肝期20 min(T2)、新肝期20 min(T3)、关腹前30 min(T4)静脉采血,常规实验室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imer),同时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速率(CR)及血小板功能(PF)变化,并记录整个术程出血量、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浆量。结果与C组相比,U1组的凝血指标、失血输血量未见显著差别(P>0.05);而U2组的APTT、FIB、D-Dimer、ACT、PF等已经出现了变化的趋势,虽然除T4的FIB外其余指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显著地减少了术中失血量和输注血液制品量(P<0.05);U3组作用更为明显,APTT、FIB、D-Dimer、ACT、PF等指标在无肝期和新肝期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进一步减少了术中失血量和输注血液制品量(P<0.01)。结论乌司他丁呈剂量依赖性改善肝移植无肝期和新肝期的凝血状况,并减少术中失血输血量,其机制主要是抑制纤溶亢进和保护血小板功能,并可能参与维持促凝抑凝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7.
78.
79.
银杏叶提取物对百草枯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百草枯(PQ)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观测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该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比色试验检测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测定细胞损伤程度;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结果40mg/L EGB761对300μmol/LPQ作用于PC12细胞24h,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EGB761可明显抑制PQ诱导的PC12细胞LDH的释放(0.25±0.01)(与PQ组比较,P<0.05);EGB761可降低PC12细胞的凋亡百分率,PQ组凋亡百分率为66.7%,使用EGB761保护后凋亡百分率降为17.1%;并可减少PQ诱导的PC12细胞caspase-3过度表达.结论EGB761可减轻PQ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和凋亡,该作用可能与抑制caspase-3蛋白酶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0.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并掌握某根艺美术博览园白蚁及蛀木害虫的危害情况。园区内发现7种白蚁及天牛、蠹虫、泥蜂等其他蛀木害虫,危害对象包括房屋建筑、名贵树木、根艺作品、盆景、大型根雕原木等,呈现出危害面积大、危害种类多、危害程度高等特点。分析白蚁危害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关治理对策,即运用区域白蚁控制策略,综合监测控制、诱杀处理、液剂药杀、粉剂药杀等多种技术措施和手段,控制园区内白蚁种群密度,降低白蚁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