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背景:现阶段,针对已知的炎性递质的干预措施对于减轻脊髓继发损伤的效果局限。白细胞介素17是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正逐渐受到关注。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7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 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制作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模型,假手术组仅剪开硬脊膜而不伤及脊髓实质。开放后测定肢运动功能评分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对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7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开放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均为20-21分,脊髓损伤1,2 d大鼠BBB评分均为0分,损伤后7 d BBB评分为0-3分(P < 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6 h后,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肿胀,神经元突起减少;脊髓损伤12 h后,灰质、白质组织结构疏松、空泡化;脊髓损伤后7 d,胶质细胞增生,组织纤维化明显。RT-qPCR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17 mNA于脊髓损伤后3 h出现,并于6 h表达出现高峰(P < 0.01),随后表达减少,7 d后表达接近假手术组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脊髓损伤6 h后,白细胞介素17表达开始升高,并于损伤后12 h出现高峰(P < 0.05),随后表达减少,至伤后7 d表达接近假手术组水平。结果可见脊髓损伤12 h后组织损伤表现最严重,并与白细胞介素17表达改变存在时间的一致性,推断白细胞介素17可能参与了脊髓继发性炎症反应过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择期非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不同程度失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拟行非心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20例,年龄23~57岁,ASA Ⅰ-Ⅱ级,术前凝血功能无异常.麻醉后在充分镇静、镇痛的基础上,给予37℃预温的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晶胶比1∶2),维持心率、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稳定.术中监测体温和动脉血气指标以排除低体温和酸中毒可能造成的干扰.监测失血量约占全血容量的10%、15%、20%、25%时患者的血常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Sonoclot分析仪测定的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参数.结果 手术前血细胞比容(Hct)为0.381±0.038,失血量10%、15%、20%、25%时下降为0.334±0.030、0.315±0.029、0.301±0.045和0.279±0.031.失血量达到或超过15%时血小板(PLT)计数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但未超出正常值范围.失血量20%、25%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明显延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浓度也都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noclot分析提示,失血20%时激活的凝血时间(ACT)、曲线达峰值时间(TP)均延长(P<0.05),失血25%时显著延长(P<0.01);失血15%时血小板功能(PF)下降(P<0.05),失血20%、25%时PF和血块凝结速率(CR)都显著下降(P<0.01).结论 在避免过度应激,最大程度地减少低体温、酸中毒对凝血功能影响的情况下,非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失血达20%以上者,凝血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量不足20%可忽略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Sonoclot分析技术灵敏、可靠,对于早期发现失血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从而进行及时、有针对性地干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3.
局封结合小针刀综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腿痛之一。治疗一般采用保守疗法,推拿、热疗、电疗、针刺、局封、针刀对该病均有一定疗效,但效果仍不理想。自1998年以来对106例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应用局封结合小针刀综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65.
小儿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临床上较少见 ,与成人常合并肺心病、心肌病等不同的是多见于无心脏病者。现将本院1990~ 2 0 0 0年所见 4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3~ 8个月。均以反复阵发性哭吵 ,面色苍白 ,出冷汗 1~ 3个月入院。每次发作半小时~数小时不等 ,无咳嗽、发热及呕吐、腹泻 ,无抽搐、昏迷。入院体检 :体温正常 ,神清 ,呼吸稍促 ,发育营养中等 ,哭吵不安 ,面色苍白 ,前囟平软 ,唇周微绀 ,两肺呼吸音清 ,未及干湿罗音 ,心界无扩大 ,心率 >2 0 0次 /分 ,未及杂音 ,腹软 ,肝右肋下 2例 >2 .0cm ,2例 <2 .0cm ,…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究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鉴别小肝癌(SHCC)的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住院治疗的符合要求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及乙肝肝硬化合并S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定义为肝硬化组和SHCC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利用单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导致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乙肝肝硬化合并SHCC的潜在诊断效能。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3例患者。其中肝硬化组共67例, SHCC组共36例。SHCC组患者的总胆红素、MRI检查、血清AFP、血清GPC - 3等指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检查、血清AFP和血清GPC - 3是乙肝肝硬化合并SHCC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的血清GPC-3和血清AFP呈正相关(r = 0.222,P<0.05)。血清AFP和血清GPC-3鉴别乙肝肝硬化合并HCC的AUC为0.723和0.884,其敏感度为69.44%和66.67%,特异度为61.19%和100%;二者联合诊断鉴别乙肝肝硬化合并HCC的AUC最高(0.927)。结论 GPC-3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鉴别小肝癌时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诊断乙肝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7.
68.
69.
本文通过对39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其结果特异性细胞免疫部份低下,非特性细胞免疫正常。此结果提示:特异性细胞免疫在HBsAg无症状携带者发生机理上起着重要作用。这可能是长期携带抗原的缘故。  相似文献   
70.
公立医院绩效当前尚未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型,存在不考虑差异千篇一律和不顾及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的现象,绩效评价体系应选择适宜的关键绩效指标,确定权重系数、标化指标值.建议公立医院从确立医院战略目标、硬软件并济、两效益并重和重视医院内部上下沟通三方面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