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39篇 |
预防医学 | 20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小建中汤治疗小儿肠痉挛症1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小建中汤治疗虚寒型小儿肠痉挛症,治愈率73.9%,总有效率89.5%。小建中汤平调阴阳,温养中气,与其能降低胃肠道副交感神经的超常兴奋性,从而防止肠痉挛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CO_2气腹对接受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血压、心率(HR)及CO_2排除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85例择期手术患者,其中后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肾癌切除手术患者(A组)45例,腹腔镜下行子宫全切或全子宫并双附件切除手术患者(B组)40例.监测并记录插管后气腹前(T_1)、气腹后15min(T_3)、气腹后30min(T_3)、气腹后45min(T_4)、气腹后60min(T_5)的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不同手术时段机体对CO_2的排除量.结果 与气腹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气腹后的各时段HR、MAP、CVP均明显增加(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气腹前比较,两组PCO_2和CO_2排除量在气腹后的各时段均明显增加(P<0.05),且A组在T_4、T_5时段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CO_2气腹对后腹腔镜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压、FIR等有一定的影响,但后腹腔镜手术比腹腔镜手术更容易引起高碳酸血症,术中需加强PaCO_2的监测. 相似文献
54.
E1A基因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和化学治疗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1A基因对人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化学治疗(化疗)增敏作用及其相关机理。方法 通过裸鼠致瘤实验,观察了E1A基因的抑瘤作用。通过模拟E1A基因治疗临床应用的裸鼠实验,观察E1A基因及其与博来霉素联合应用在动物体内的疗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1A基因对HER-2/neu表达的影响。结果 裸鼠致瘤实验结果显示:686LN-1-E1A细胞形成的肿瘤较686LN-1和686LN-1-vect的出瘤时间晚,生长慢,瘤重小,抑瘤率为71.8%。模拟E1A基因治疗临床应用的裸鼠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博来霉素组、E1A基因组和E1A基因加博来霉素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3.1%、76.8%和96.7%,与博来霉素组相比,E1A基因加博来霉素组的抑瘤率为:92.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1A基因能抑制HER-2/neu的表达。结论 E1A基因能够明显抑制人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显著增加其对博来霉素敏感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作用可能与E1A基因抑制HER-2/neu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寻找侵入气管及喉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方法,探讨包括气管及喉部分切除在内的根治性手术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3例均为女性,2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滤泡状癌,均侵入气管。一例采取右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气管袖状切除术及声门下喉部分切除术,术后因喉切缘肿瘤残留补充放疗总量55Gy;另一例采取左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气管袖状切除术及左改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第三例采取全甲状腺切除、气管袖状和喉部分切除术、双侧改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和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术后均无声音嘶哑,呼吸平稳,无需气管切开,均无吻合口漏。随访近2年均未见吻合口狭窄和肿瘤复发。结论 对侵入气管及喉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包括气管袖状切除术在内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6.
体外不同程度生理盐水稀释血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用生理盐水在体外不同程度地稀释血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9名成年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在体外用生理盐水稀释成体积比20%(生理盐水:血液=2:8),30%(生理盐水:血液=3:7),40%(生理盐水:血液=4:6),50%(生理盐水:血液=5:5),60%(生理盐水:血液=6:4)等5个梯度,并用未经稀释的全血作为对照.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测量的数据包括激活的凝血时间(ACT)、凝结速率(CR)、达峰时间(TP)、最大凝血标记值(MCS)、血小板功能(PF)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0%稀释后ACT显著缩短(P<0.05),60%稀释后ACT显著延长(P<0.05),其余稀释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稀释后CR显著升高(P<0.05),50%、60%稀释后CR显著降低(P<0.05),其余稀释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稀释后TP显著缩短(P<0.05),其余各稀释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稀释后MCS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稀释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稀释后PF显著升高(P<0.05),其余稀释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稀释后凝血功能与血液稀释程度相关,生理盐水占20%加快了血液凝固的进程,30%、40%稀释的凝血功能未受影响,50%稀释的血液凝固能力开始减弱,60%稀释的血液凝固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7.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刨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救治经验。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9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常规大量液体复苏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的患者,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是合理有效的措施,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在入院24小时及1周内的死亡率虽都无显著差异,但限制性液体复苏组1周时的死亡率要更低,出院时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预后良好(GOS分级Ⅳ~Ⅴ)的比率则更是显著高于常规液体复苏组。结论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8.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6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3.0±4.2)岁,均先行PTGBD,2周后拔管,4周后择期行LC。68例患者行PTGBD全部成功,LC手术时间25~115 min,出血量20~200 mL。2例患者因胆囊萎缩、纤维性致密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所有患者无出血及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切口感染3例(4.4%),肺部感染1例(1.5%),均治愈。PTGBD联合LC序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对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250例研究对象分为CCA-IMT增厚(A组,128例)和CCA-IMT正常(B组,122例)两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CA-IMT增厚与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评价sdLDL-C筛选颈总动脉中内膜增厚的临床效果。结果 sdLDL-C是CCA-IMT增厚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sdLDL-C对CCA-IM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79%和89%。结论sdLDL-C对CCA-IMT增厚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血塞通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患者分为血塞通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血塞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塞通600mg静滴,1次/d,疗程1周。结果:总有效率血塞通组96.29%,常规治疗组7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塞通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