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98篇
神经病学   134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3篇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 将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ABI组(0.9≤ABI< 1.4,99例)和异常ABI组(ABI< 0.9,42例),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UA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C/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 与正常ABI组比较,异常ABI组患者的病程、BUN、UACR、HbA1c水平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与病程、UACR、BUN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4、-0.757和-0.578,P均<0.01).结论 ABI与UACR呈负相关.异常ABI具有重要预警意义,能较早期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受损,对于筛查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13年4月误诊的15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误诊的原因。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其中有15例早期误诊,误诊率为25%,分别误诊为:脑出血4例,脑梗死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例,颅内占位病变1例,血管性头痛1例。结论CVST患者临床表现多变,影像学改变不典型,早期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对疑诊病例及早行MRI+MRV检查,必要时行DSA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54.
LI S  ZHANG X  FANG Q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7):749-750
正1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亟须重视卒中是世界上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治疗时间窗的限制,只有少数患者能从静脉溶栓治疗及动脉取栓治疗中获益。然而除了大部分患者面临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更有17%~92%的患者于卒中3个月后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约7.4%~41.3%的卒中患者发病一年内罹患痴呆。而卒中后的认知功能下降是导致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甚或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155.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引起 认知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对CSVD的治疗有很大的局限性。CSVD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 和影像学表现的异质性,以及对本病缺乏共识,均可影响相关药物临床试验的进展。为了给CSVD的 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增加特异性药物的选择,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 究中心和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联合起草本共识。期望规范CSVD相关临床试验来评价药物 的疗效和安全性,为CSVD的治疗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6.
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caspase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domain,CARD)蛋白家族是死亡结构域超家族的成员,是一类调节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和炎症的重要蛋白。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CARD蛋白家族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缺血性卒中后,缺血缺氧的环境激活CARD家族成员,激活下游NF-κB和MAPK信号通路,启动炎症级联反应,导致缺血性脑损伤。本文就CARD蛋白家族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性别反应性差异及其可能影响因素。 方法 搜集2012至2013年江苏省临床卒中中心包括南京、徐州和扬州地区,6家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住 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6 h内,行rt-PA静脉溶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不同性别之间的基线危险因素, 溶栓后颅内出血、卒中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差异,并分析不同性别患者溶栓后10~14 d 对神经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可能相关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289例患者,其中女性111例,男性178例。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女性组年龄 ≥75岁比率,既往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史,血小板计数、球蛋白、高密度胆固醇、D-二聚体方面等凝 血水平,溶栓前平均收缩压水平,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发生率等高于男性组;在既往吸烟、饮酒史,大 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率,颅内外磁共振血管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提示的血管内 轻度狭窄率低于男性组;而两组在既往脑血管事件、糖尿病病史,血管内无狭窄率、中度及重度狭窄 率等方面未见明显性别差异。女性在入院时、溶栓后24 h内及10~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 斯哥昏迷评分、意识受累程度、颅内出血发生率、卒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 率)均高于男性组,24 h内及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低于男性。而24 h内、溶栓后 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别差异。分别对女性组及男性组发病10~14 d神经功 能缺损评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4 h内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下降≥8分或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或1分)、溶栓后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既往心 房颤动病史、基线高密度胆固醇水平与女性患者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相关。同时,入院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24 h较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程度,溶栓后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发生,发病距离 溶栓时间≤180 mi n发生率与男性患者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相关。 结论 在本研究中,女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神经功能获益不如男性,与入院高密度胆固醇水平、入院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溶栓后24 h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既往有心房颤动病 史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8.
<正>卒中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及致死疾病,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缺血性卒中最终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因此通过各种手段在有效时间窗内重新恢复或开通病变血管,实现缺血脑组织的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为公认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但由于溶栓时间窗较窄以及颅内出血风险大,其临床应  相似文献   
159.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为震颤性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目前认为PD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和免疫学异常等因素。PD是中老年人群中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黒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内出现Lewy小体。PD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和运  相似文献   
16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共入选2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入符合方案分析集209例:试验组(A组)101例(依达拉奉30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mL,iv,gtt,bid×14d),其中起病72h内(A1组)60例,发病72h~1wk内(A2组)41例;对照组(B组)108例(等量氯化钠注射液15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mL,iv,gtt,bid×14d)。2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治疗前和治疗后d7、14、21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进行疗效、安全性比较。结果治疗后d 14 A组和B组ESS有效率(50.5%vs.35.2%),ADL有效率(61.4%vs.43.5%)均有显著差异(P<0.01);d 21 A组和B组ESS有效率(65.4%vs.48.2%),ADL有效率(71.3%vs.55.6%)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A1组和A2组d 14有效率(ESS 55%vs.44%、ADL 62%vs.61%)、d 21(ESS 70%vs.58%、ADL 73%vs.68%),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A1组和A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有较长的时间窗,发病1wk内使用仍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