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34篇 |
内科学 | 98篇 |
神经病学 | 134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14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缺血性卒中引起的认知损害日益引起关注,探究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和相关临床预测指标对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至关重要.文章从脑白质损伤、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血脑屏障破坏和突触可塑性损伤等方面探讨了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并对可用于预测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和物学标志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2.
103.
干预Aβ代谢及其毒性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淀粉样蛋白(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D)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分泌酶水解后产生有毒性的Aβ,转运至大脑异常聚集产生Aβ寡聚体,从而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突触传递功能障碍等,最终引起乙酰胆碱酯酶神经元坏死,导致痴呆。因此减少Aβ在脑内的产生、促进Aβ清除、抑制Aβ聚集以及降低其神经毒性已成为治疗AD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针对干预Aβ代谢及其神经毒性治疗AD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4.
105.
<正>脑卒中居于全球疾病死亡率第三位,致残率第一位,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0%~80%。虽然国内外均有规范化治疗指南,但由于脑卒中复杂的发病机制以及个体差异,临床疗效并不满意,提示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需要实施个体化治疗。起病2周内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其特异性治疗主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认识雌激素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84-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estrogens,brain,Genom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2001-01/2004-10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雌激素,脑,基因组。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研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研究原著。②不排除是否实施对照和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关于雌激素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文献。资料综合:其分子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直接基因组机制:通过核型受体激活核内转录因子途径,上调下游基因而起作用;间接基因组作用:又称快速的,非基因途径,通过膜型雌激素受体介导的第二信使途径;非基因作用:非受体作用,直接的抗炎症、抗氧化作用。结论:雌激素通过复杂的机制起到神经保护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雌激素的作用机制将得到更好得解释,从而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条件,体外定向诱导传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转化并进一步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环境,并对分化的神经元进行鉴定。方法:实验于2005-08/2007-03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科研部完成。①选用健康SD大鼠,分离纯化并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通过免疫表型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③贴壁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分为对照组和诱导剂组,对照组中不加诱导剂,诱导剂组分两步诱导:首先加入含终浓度均为10μg/L的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剂,连续培养12 d:然后应用20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1μmol/L的全反式维甲酸继续诱导6 d,分别收集诱导1 d,6 d,12 d,18 d的细胞进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结果:①传代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梭形成纤维样细胞,均一稳定的表达与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标记物CD29,CD44,CD90、阳性率分别为98.88%,96.90%.95.86%,但极少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34。②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12 d后诱导剂组巢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9.24±2.12)%,而对照组细胞未表达巢蛋白。③经脑源性伸经营养因子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诱导6 d后,诱导剂组均可见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大部分细胞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形态;对照组微管相关蛋白2阴性.细胞形态仍为梭形成纤维样细胞。结论:实验采用并改良了全骨髓贴壁法,操作简单快速.细胞活性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离和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成神经干细胞,进一步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替代受损组织,并可分泌生长因子和营养因子来促进其体内细胞的存活和分化。实验将体外扩增和Hoechst33342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缺血性大鼠侧脑室内,观察干细胞在大鼠脑内的生存、迁移、分化情况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7-06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科研部完成。①取体质量120~160g的SD大鼠用于制备移植细胞;另取80只体质量250~300g的SD大鼠用于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应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及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染料Hoechst33342标记。③将造模成功的75只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15只;磷酸缓冲液组30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30只,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到大鼠缺血侧脑室中。④术后1,3,6,12,24d测定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oechst33342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内的生存和迁移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结果:①细胞移植后6d,12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磷酸缓冲液组(P<0.05)。②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大鼠脑组织中存活,并向缺血区域迁移。③移植第24天Hoechst33342/微管相关蛋白2、Hoechst33342/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细胞占Hoechst33342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为(10.45±1.35)%,(8.73±1.38)%。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中存活,并向缺血区域附近迁移,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同时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9.
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相当复杂,涉及多个方面。文章就近年来雌激素对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三个方面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0.
缺血性卒中是目前全球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主要疾病之一.传统治疗方法(如溶栓治疗)存在时间窗窄、疗效不佳等缺陷.脐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细胞治疗,为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