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97篇
神经病学   134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12.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和影像学亚型脑梗死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5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结果分为脑梗死和非脑梗死组并以后者作为对照,根据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确定颈动脉斑块的有无。比较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的阳性率,并进一步分析其在各临床和影像学分型中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临床和影像学亚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斑块阳性率为74.2%(135/182),对照组为56.5%(3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内,按临床分型斑块发生率由高向低的次序为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脑梗死、后循环梗死、完全前循环梗死,其中PACI(83.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按影像学分型斑块发生率由高向低的次序是放射冠梗死、前循环皮质梗死、基底节区梗死、后循环梗死,其中放射冠梗死(85.2%)、皮质梗死(75.4%)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与PACI的P值和OR(95%CI)分别为0.01,2.576(1.251~5.307)。结论临床和影像学亚型对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中药复方对缺血鼠脑和血中氨基酸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表明,中药复方能明显降低鼠脑组织和血清中GLU,Asp,Gly,GA BA含量,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意义。表明本方有明显的抗脑缺血性氨基酸毒性的作用,有助于缺血性脑水肿的减轻和脑细胞损伤的修复。目前国内有关研究尚未及见,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徐运 《家庭健康》2009,(1):42-43
张老伯今年62岁,患高血压病已十多年。近一年来常感到头昏、双腿无力。经检查,发现张老伯患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右颈内动脉狭窄达95%。医生建议介入治疗,即在狭窄的颈动脉内安放支架扩张血管,疏通供应脑部血液的颈动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CART)肽对缺血性脑损伤及其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CART组与对照组,CART组小鼠侧脑室注射CART多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然后制作脑缺血模型,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体外培养小鼠皮质神经元,制作缺糖缺氧神经元模型,加入CART多肽或生理盐水,用噻唑蓝染色测细胞生存率,酶联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 CART组脑梗死体积[(0.225±0.044)mm3]显著小于对照组[(0.389±0.055)mm3](P<0.05);CART组神经元生存率(0.494±0.056)显著高于对照组(0.348±0.174)(P<0.05);CART组神经元Caspase-3活性(45674±9780)显著低于对照组(51172±2776)(P<0.01).结论 CART多肽可明显减少缺血性脑梗死体积,提高缺氧神经元的生存率,并降低缺氧神经元的Caspase-3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所致的神经元损伤是否通过PAF受体而起作用,PAF受体拮抗剂对神经元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5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科研究室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Dr.Tao实验室完成。使用原代野生型小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培养系统;不同剂量PAF处理神经元细胞24h,并经PAF拮抗剂5μmol/LBN52021预处理;碘化物/钙黄绿素染色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测定神经元生存能力。结果:0.3和0.6μmol/LPAF明显增加神经元细胞死亡率,0.01和0.10μmol/L增加死亡率不明显;PAF受体拮抗剂5μmol/LBN52021明显地抑制0.3μmol/LPAF所致的神经毒性。结论:PAF介导的神经元损伤是通过其受体而作用的,PAF受体拮抗剂对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性、可重复性、可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价,而且检查费用低廉,对颈动脉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介绍了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评价、各种超声检查方法在颈动脉狭窄评价中的应用及优缺点,强调综合应用各种检查方法和参数指标在提高颈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赵辉  王翀  邵渊  张馨  徐运 《疑难病杂志》2010,9(2):137-138
<正>偏侧舞蹈症(hemichorea)为单侧肢体和(或)面部的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综合征,病因多样,临床极易误诊、延误治疗。现将我院收治的21例偏侧舞蹈症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我国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率及病因调查中发现脑卒中位于第2位.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将近占85%.缺血性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ehemic attack,TIA)和脑梗死,后者又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梗死、出血性梗死以及无症状性梗死.目前除了起病3 h内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外,尚无其他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方法可以阻止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