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7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目的 探讨致痫灶综合定位在提高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癫痫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30例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癫痫患者拟手术治疗,患者均于术前颅内埋置电极定位致痫灶,术中应用皮层和深部电极验证棘波灶位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致痫灶切除.其中颞叶前极加海马切除14例、单纯病灶切除3例、单纯颞叶切除2例、选择性海马切除3例、病灶切除+单纯软膜横行纤维热凝6例、胼胝体切开2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结果 30例患者术中验证棘波灶位置与术前定位位置相同.患者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0%,无手术死亡及偏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利用术前埋置电极和术中皮层及深部电极综合定位致痫灶,可以提高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愈率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s)转化神经元移植前后大鼠颞叶癫痫海马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变化及海马形态学改变。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移植组(n=15):海马内注射海人酸(KA)后,依据大鼠左侧海马CA3区坐标,立体定向将ADSCs转化神经元注入海马;移植对照组(n=15):海马内注射KA后,靶点内移植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对照组(n=10):海马内注射生理盐水后,不进行任何移植。比较手术前后大鼠海马GABA能神经元的变化以及海马形态学的改变。结果ADSCs转化神经元移植后,GABA能神经元较移植前显著增加(P<0.01)。移植对照组海马区神经元水肿数量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增多,细胞内胞质贫乏,细胞器数量减少,细胞核边界不规整;而移植组神经元水肿减轻,其余结构变化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不大;且术后8周较2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差异更小。结论ADSCs转化神经元移植对颞叶癫痫大鼠的神经元修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研究脂肪干细胞(ADSCs)转化神经元移植对颞叶癫痫大鼠癫痫发作情况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n=15)、移植对照组(n=15)、生理盐水对照组(n=10),依据大鼠左侧海马CA3区坐标,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将ADSCs转化神经元用微量注射器注入移植组大鼠海马;对比手术前后实验大鼠的行为学、皮层及海马脑电改变情况.结果 移植后2周,癫痫大鼠的发作频率与移植前2周比较明显减少,海马及大脑皮层可记录到少量的癫痫波;2个月内绝大多数大鼠癫痫发作逐渐停止,活动逐渐恢复正常;2个月时,癫痫大鼠海马和大脑皮层记录到的脑电图,与生理盐水组大鼠脑电图差别较小.结论 ADSCs转化神经元移植可减轻大鼠颞叶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观察单侧和双侧脑深部电刺激(DBS)伏核核心部对条件性线索和小剂量海洛因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的影响,探讨DBS治疗药物成瘾的单双侧靶点选取问题. 方法 采用固定比率程序(FR1)建立大鼠海洛因静脉自身给药模型.模型稳定后,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左侧DBS组、右侧DBS组和双侧DBS组(每组6只).各DBS组大鼠行单侧或双侧伏核核心部微电极植入术,术后休息5d,在环境消退期对各DBS组大鼠每天电刺激1h(参数:方波,频率130 Hz,电流强度150 μA,波宽100 μs),持续7d.通过比较各组大鼠的有效鼻触数来反映各组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的差异. 结果 在条件性线索和小剂量海洛因诱导的复吸测评中,各组大鼠有效鼻触反应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DBS组和双侧DBS组大鼠有效鼻触反应数分别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左侧DBS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侧DBS组大鼠与双侧DBS组有效鼻触反应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频电刺激右侧或双侧伏核核心部均能明显抑制条件性线索和小剂量海洛因诱导的大鼠觅药行为;且右侧DBS可获得与双侧DBS相近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应用神经导航影像融合并结合皮层电刺激功能定位技术,初步实现三维可视化皮层功能拓扑定位,辅助累及皮层功能区致痫灶的手术,提高疗效.方法 1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行双侧皮层电极埋藏覆盖中央区,术后予皮层脑电图监测,并实施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神经导航系统融合头颅MRI和CT影像,三维可视化拓扑定位皮层功能和致痫灶,第二次手术在导航辅助定位保护功能区的前提下,行致痫灶切除术,对累及功能区的病变实施皮层热灼术.结果 患者成功埋藏32导、24导及6导皮层电极各一枚覆盖中央区,皮层脑电图监测捕获临床发作4次,定位致痫灶;皮层电刺激确定功能区.神经导航影像融合建立覆盖皮层电极的三维大脑模型,还原电生理资料,实现拓扑定位.手术成功实施病灶切除,术后无发作情况,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神经导航影像融合技术,使作为脑-机接口的脑皮层电极技术与影像学技术相结合,将皮层电极的空间位置,精确融合在基于头颅MRI建立的大脑皮层解剖模型上,还原皮层脑电图和皮层电刺激结果,实现三维可视化拓扑定位,对于累及功能区致痫灶的神经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7.
功能磁共振与皮层电刺激定位感觉运动区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fMRI)与皮层电刺激做点对点的比较,以判断fMRI对感觉运动区定位的精确性,从而评价其在功能定位中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4例EEG示异常放电部位位于感觉运动区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采用双手握拳-伸缩运动任务进行血氧依赖水平(BOLD)扫描,运用BOLD技术的fMRI定位皮质感觉运动区.皮层电极植入术后给予头颅连续无间断CT扫描获取电极与颅骨的对应关系,通过神经导航仪将CT、fMRI影像与导航序列MRI图像融合后,得出含有皮层激活区和电极的融合图像建立三维立体图像,与皮层电刺激.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fMRI定位皮质感觉运动区的准确性.结果 14例fMRI可见激活部位主要分布于对侧中央区、辅助运动区和小脑.其中11例成功完成皮层电刺激,结果显示fMRI与电刺激的吻合率为91.7%.结论 BOLD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率,对感觉运动区定位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引导微创手术选择性海马切除治疗颞叶内侧癫痫的方法的可行性.方法11例内侧颞叶癫痫病例,根据EEG、MRI、PET-CT等资料,初步确定癫痫灶位于一侧海马,然后在立体定向引导下置深部电极于海马,确认癫痫灶位于海马后即以深部电极为手术导向标志在显微镜下作选择性海马切除术.结果随访1~2年疗效满意8例(72.7%),显著改善2例(18.2%),良好1例(9.1%).术后无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应用影像学、核素检查,海马深部电极植入记录海马脑电,对内侧颞叶癫痫灶定位可以明确诊断;癫痫病灶的起源精确定位于海马后,在立体定向引导下作单纯选择性海马切除治疗颞叶内侧癫痫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9.
尽管目前癫痫的药物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20%~30%的患者对癫痫药物治疗反应差,部分癫痫发作难以有效控制,即所谓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癫痫病灶切除术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但并非所有患者均能找到确切病灶,而且部分患者手术后效果不佳。1988年,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开始应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部分性癫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0.
目的:研究神经鞘瘤中Ⅱ型多发神经纤维瘤病基因(NF2)外显子2的突变及其意义,方法:用PCR-SSGP、DNA测序检测36例神经鞘瘤(听神经瘤16例,其它20例)中NF2基因外显子2的突变。结果:我们共发现4例突变,均为听神经瘤,其中移码突变2例、反义突变2例。结论:NF2基因外显子2的突变可能是听神经瘤发生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