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7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建立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方法采用体外插管法建立大鼠闭胸式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对其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超微结构的变化和动脉血气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用大鼠建立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呼吸的自主恢复率为80%,心跳恢复率为100%,同时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脑组织低温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和临床应用低温进行脑保护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2.
纤维蛋白封闭剂(fibrin sealant,FS)又称为纤维蛋白胶(fibringlue,FG)、纤维蛋白组织粘合剂(fibrin tissue adhesive)等。我们将上海利康瑞生物公司研发生产的丰联纤维蛋白封闭剂(丰联FS)应用于颅脑外科手术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纤维蛋白封闭剂的止血效果和对脑组织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使用纤维蛋白封闭剂后,所用止血时间的变化以及止血效果;并在不同时间点取材行HE染色,观察其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使用纤维蛋白封闭剂后,止血时间明显缩短。差别有显著性;术后通过CT检查,证明其止血效果可靠;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纤维蛋白封闭剂对周围脑组织影响较小,并可在短期内降解吸收。结论 纤维蛋白封闭剂在颅脑手术中应用,止血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04.
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的三种手术方法入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的3种手术方法进行术中操作环境研究,为临床进行此种手术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红蓝染料灌注福尔马林固定新鲜尸头标本5具,按经颞中回,经侧裂,经颞下入路3种手术方法进行操作,沿海马表面最大限度暴露海马或者到海马切除边界为止,测量海马前后极到皮层切口起止点的距离,求出暴露角度,以暴露角度量化术中操作环境 .结果 经颞中回1cm皮层切口,经颞中回2cm皮层切口入路,经侧裂入路,经颞下梭状回入路和经颞下海马旁回入路前端暴露角度分别为14.06±2.47°,31.35±2.19°,21.97±0.74°,14.69±1.38°,45.39±3.72°,后端暴露角度分别为12.99±1.97°,20.53±2.97°,14.89±0.77°,21.02±0.97°,48.90±2.15°.其中经颞下海马旁回入路与其它几种手术入路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以经颞下海马旁回暴露角度最大,术中操作最为宽松,且对视路,颞干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5.
功能磁共振与皮层电刺激定位感觉运动区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fMRI)与皮层电刺激做点对点的比较,以判断fMRI对感觉运动区定位的精确性,从而评价其在功能定位中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4例EEG示异常放电部位位于感觉运动区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采用双手握拳-伸缩运动任务进行血氧依赖水平(BOLD)扫描,运用BOLD技术的fMRI定位皮质感觉运动区.皮层电极植入术后给予头颅连续无间断CT扫描获取电极与颅骨的对应关系,通过神经导航仪将CT、fMRI影像与导航序列MRI图像融合后,得出含有皮层激活区和电极的融合图像建立三维立体图像,与皮层电刺激.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fMRI定位皮质感觉运动区的准确性.结果 14例fMRI可见激活部位主要分布于对侧中央区、辅助运动区和小脑.其中11例成功完成皮层电刺激,结果显示fMRI与电刺激的吻合率为91.7%.结论 BOLD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率,对感觉运动区定位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应用神经导航影像融合并结合皮层电刺激功能定位技术,初步实现三维可视化皮层功能拓扑定位,辅助累及皮层功能区致痫灶的手术,提高疗效.方法 1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行双侧皮层电极埋藏覆盖中央区,术后予皮层脑电图监测,并实施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神经导航系统融合头颅MRI和CT影像,三维可视化拓扑定位皮层功能和致痫灶,第二次手术在导航辅助定位保护功能区的前提下,行致痫灶切除术,对累及功能区的病变实施皮层热灼术.结果 患者成功埋藏32导、24导及6导皮层电极各一枚覆盖中央区,皮层脑电图监测捕获临床发作4次,定位致痫灶;皮层电刺激确定功能区.神经导航影像融合建立覆盖皮层电极的三维大脑模型,还原电生理资料,实现拓扑定位.手术成功实施病灶切除,术后无发作情况,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神经导航影像融合技术,使作为脑-机接口的脑皮层电极技术与影像学技术相结合,将皮层电极的空间位置,精确融合在基于头颅MRI建立的大脑皮层解剖模型上,还原皮层脑电图和皮层电刺激结果,实现三维可视化拓扑定位,对于累及功能区致痫灶的神经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深部电极对颞叶癫痫定位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深部电极脑电监测对颞叶癫痫灶定位的意义和安全性。方法 对12例颞叶癫痫病例,无创检查难以定位或定侧者,在立体定向指引下颅骨钻孔行双侧或单侧海马区深部电极植入,脑电监测对癫痫灶定位,根据手术中皮层电极及深部电极癫痫灶的定位、手术后疗效评价及术后脑电检查结果,研究深部电极脑电监测对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 12例病人埋置深部电极23只,留置时间平均5天;监测时间平均10小时,明确定位5例(37.5%),定侧的7例(62.5%),并在术中和术后得到验证。所有病例无颅内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深部电极植入脑电监测对颞叶癫痫灶定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作为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的可靠指标;电极植入安全,定位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结果 72.2%全切除,27.8%部分切除。术前18例均有运动和感觉障碍,12例排便障碍,6例呼吸困难。术后运动障碍改善61%,28%无改善,11%加重,感觉障碍改善56%,33%无改善,11%加重,6例呼吸困难全部改善,排便障碍改善50%,33%同术前,17%加重;术后死亡1例。结论 脊髓髓内肿瘤采取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分块切除肿瘤,同时  相似文献   
109.
裸鼠胶质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裸鼠胶质瘤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瘤细胞悬液接种法和瘤组织块接种法制作裸小鼠皮下移植瘤,并研究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 两种方法所建肿瘤模型其成功率均为100%,肿瘤生长状况良好,裸鼠无明显恶异质变化,肿瘤病理形态检查符合胶质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证实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和体内胶质瘤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高表达。结论 该方法所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能作为研究胶质瘤发病机制、生物学特性以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有脑内结构性病灶的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63例有结构性异常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行影像学和电生理检查定位,术中在皮质脑电图监测下手术。根据检测结果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处理病灶和(或)致痫灶。结果63例患者中,单纯病灶切除27例,病灶切除加致痫皮层切除26例,病灶切除加皮层电灼5例,单纯致痫皮层切除3例,单纯致痫皮层电灼2例。其中41例(65%)术后癫痫完全消失,18例(28.6%)发作显著减少,4例(6.4%)发作减少。结论对伴有结构性病灶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应用皮层脑电图监测手术,切除结构性病灶和处理致痫灶,可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