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179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475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43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 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术对毁损靶点进行确认定位,对31例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行同期双侧腹后内侧苍白球毁损治疗,术前及术后于开状态、关状态分别行改良Webster记分,计算改善率,评价其疗效。结果经微电极确认后的电生理靶点与CT定位靶点存在明显差异,靶点调整率806%。31例手术均有效,其中治愈7例,明显进步24例。Webster计分术后1周开状态改善率为742%±95%,关状态改善率为891%±89%。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毁损术安全、有效,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微电极记录技术可使术中定位精确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皮质神经细胞早期快反应基因c-fos 、c-jun和c-myc表达变化.方法应用Northern杂交、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皮质神经细胞中c-fos、c-jun和c-myc的表达.结果脑损伤后15 min,伤侧皮质神经细胞出现上述3种基因mRNA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于伤后3 h达高峰并持续至伤后24 h,伤后72 h恢复至对照水平.c-fos和c-jun蛋白表达亦于伤后15 min出现,c-myc蛋白表达于伤后30 min出现,并均于伤后3 h达高峰,持续至伤后6 h,伤后24 h表达消失.结论脑损伤后上述3种基因表达特点与其它脑损害不同,可能与损伤机制和继发性神经细胞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告椎管内肿瘤296例。肿瘤主要发生于胸段,占41.9%,其次为腰骰和颈段,分另占25%和24.3%。病理学分类以神经纤维瘤最多,占122例,其次为脊膜瘤和先天性脊髓肿瘤。早期临床表现:髓内肿瘤以肢体麻木无力为主:而髓外肿瘤则以根性神经痛为主:硬脊膜外转移性肿瘤多以突发疼痛起病。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6胶质瘤细胞与侵袭性相关的骨架构筑特点。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C6胶质瘤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骨架成分进行成像及比较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细胞F-actin的荧光强度。结果C6胶质瘤细胞的三种骨架成分呈网架结构,以核为中心向外周放射,边界不齐、毛糙,此外,微丝发达密集,中间丝呈高度网络结构。星形胶质细胞三种骨架成分呈网架结构,但细胞边界整齐,微丝稀疏,中间丝发达密集,呈栏栅状排列。C6胶质瘤细胞内F-actin的荧光强度(202.54±11.06)明显强于星形胶质细胞内F-actin的荧光强度(62.64±10.23),P<0.01。结论C6胶质瘤细胞骨架呈网架结构,边界不齐、毛糙,微丝发达密集,中间丝呈高度网络结构,可能均与侵袭性相关的特征结构表现,C6胶质瘤细胞含有丰富的F-actin与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脑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脑功能损害将严重影响人的生存与健康.脑损伤是造成脑功能损害的直接原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无论是脑创伤、脑部缺血或出血,其共同病理特点都是神经元严重受损、缺失或死亡,造成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偏瘫、失语、视力丧失、智力及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脑损伤主要包括颅脑损伤和卒中,前者因机械性损伤所致,后者因脑血管梗死或出血引起,其中缺血性卒中(缺血性脑损伤)最为多见,占8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激活GABA_B受体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对成年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采用“盲法”全细胞电压钳记录,分别检测和分析巴氯芬(10μmol/L)对自发性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s)的影响。结果巴氯芬可显著降低符氨酸能EPSCs和γ-氨基丁酸能IPSCs的频率(P<0.01),各自达58%±7%(n=17)和42%±10%(n=15),而对它们的幅度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巴氯芬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EPSCs和IPSCs的抑制作用属于突触前抑制,推测GABA_B受体所介导的这种抑制作用对CA1区神经元兴奋性的传出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对癫痫的产生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大脑、骨髓和脂肪组织3种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对大鼠脊髓挫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来源于同一大鼠成体中大脑、骨髓和脂肪的3个部位的组织,分离、诱导分化为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应用自由落体损伤模型装置造成大鼠脊髓挫伤.将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别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部位,通过BBB评分比较修复脊髓损伤功能的效果,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不同移植细胞在损伤脊髓中的存活、分布、迁移的情况.另设假手术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3个细胞处理组BBB评分在2~8周开始增加,9周以后更加明显,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1周和4周,细胞移植组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SVZ-NSs)组Brdu/nestin+>神经元存活的数目明显高于其他2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了第8周,3组均仅有少量Brdu/nestin+>细胞存活,相互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入来源于大脑、骨髓和脂肪组织的神经干细胞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但SVZ-NSs组的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要比脂肪来源的神经干细胞(AD-NSs)组及骨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BM-NSs)组更好.AD-NSs由于来源广泛和强有力的增殖能力,相比其他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炎性介质阻断剂AG490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组、AG490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AG490组于脑缺血即刻及再灌注后12 h分别腹腔注射AG490 1 mg/kg。再灌注24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数;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脑组织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P-STAT3)、caspase-3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AG490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低(均P<0.05);凋亡细胞数及P-JAK2、P-STAT3、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均P<0.01)。结论AG490可阻断JAK2/STAT3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有效抑制caspase-3表达,减轻缺血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9.
海马苔藓纤维发芽与颞叶癫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颞叶癫痫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最主要类型,约有40%的人类癫痫起源于颞叶,这与海马结构独特的神经元环路及纤维联系有关。海马结构中异位突触的形成被认为与颞叶癫痫发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海马结构的突触重排中,研究最多而且被充分证明的就是苔藓纤维发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现就海马MFS的形态学特性、诱发因素、出芽机理及其与颞叶癫痫发作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注射用奥拉西坦与注射用吡拉西坦比较的临床研究,评价注射用奥拉西坦治疗颅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收集自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珠江医院等5家医院收治的239例颅脑损伤和颅脑手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采用注射用奥拉西坦治疗,120例)和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吡拉西坦治疗,119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CS评分、肢体肌力分级、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以了解其安全性.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NIHSS、GCS评分和肢体肌力分级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善的程度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均无药物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注射用奥拉西坦与注射用吡拉西坦一样,在治疗颅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中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xiracetam in t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resulting from brain injur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oxiracetam for injection and piracetam for injection in clinical trials. Methods A multiple-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parallel study was performed on 239 patients;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oxiracetam for injection, n=120) and control group (piracetam, n=119).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Glasgow coma scale (GCS), myodynamia grading, mini-me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electrocardiogram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and the side effects were also observ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NIHSS,GCS and myodynamia grading after treatment in the 2 group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se scores were noted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0.05). No serious adverse events were noted in both groups.Conclusion Oxiracetam, the same as piracetam,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secondary to brain inj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