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4篇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目的:评价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与普通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自身交叉试验设计,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及多剂量口服盐酸二甲双胍普通片或缓释片,血药浓度采用HPLC-UV法测定。研究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对缓释制剂的缓释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和普通片单剂量给药后的Cmax分别为(0.779±0.368)和(1.189±0.528)μg/mL;Tmax分别为(2.67±1.26)和(1.56±0.56)h;AUC0→t分别为(7.176±3.134)和(7.006±3.016)μg.h.mL-1。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38±14.68)%。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和普通片多次给药后的Cmax分别为(0.783±0.192)和(1.037±0.281)μg/mL;Tmax分别为(3.12±0.58)和(1.56±0.29)h;AUC0→t分别为(6.585±1.647)和(4.158±1.033)μg.h.mL-1;波动度DF分别为(2.71±0.68)%和(2.79±0.56)%。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每片含盐酸二甲双胍500 mg)每天1次口服与等剂量市售盐酸二甲双胍普通片每天2次口服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2.
大黄酸及其酯化衍生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黄酸羧基酯化对其在大鼠体内药动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黄酸甲酯和大黄酸乙酯作为模型药, 大黄酸作为阳性对照, 对大鼠单次灌胃70 mg·kg-1或者单次静注 0.7 mg·kg-1, HPLC 荧光同时监测大鼠血浆中三种分析物的血浓经时变化。结果:大黄酸甲酯和大黄酸乙酯灌胃和静注给予大鼠后, 血浆中均测不到酯类原型, 但能测到一定量的大黄酸。将甲酯和乙酯衍生物灌胃后在大鼠血浆中所测得的大黄酸成分的经时变化与直接灌胃大黄酸后大鼠血浆中大黄酸成分的经时过程相比较, 其主要的药动参数分别为:cmax (0.058 ± 0.035)、(0.95 ± 0.090)、(42.66 ± 14.41) mg·L-1 Tmax (6.7 ± 2.3)、(10.7 ± 2.3)、(0.9 ± 0.1) h t1/2β (6.0 ± 1.7)、(6.4 ± 1.0)、(3.2 ± 0.6) h AUC0-∞ (1.03 ± 0.76)、(12.79 ± 0.96)、(80.28 ± 13.59) h·mg·L-1。结论:羧基酯化降低了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有效暴露剂量, 提示此类衍生物不适于作为大黄酸的前体药物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03.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和血浆ET、CGRP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实验动态测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不同时期下丘脑和血浆ET、CGRP含量的变化以及其局部脑缺血后不同时期的改变。结果发现,SHR3月龄和7月龄其下丘脑和血浆中的ET含量均明显高于同龄Wistar鼠(WR)(P<0.01),而CGRP含量均明显低于同龄WR(P<0.01)。局部脑缺血后24小时,无论SHR还是WR,其下丘脑和血浆ET和CGRP均比缺血前明显增高(均P<0.01)。缺血持续7天时,除SHR下丘脑和血浆ET水平仍保持高水平外,其余均恢复正常。结果提示,高水平的ET含量和较低的CGRP含量可能与SHR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在改善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以"始于患者需求,终于患满意,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活动主题,通过查现状,明要因,定方案,设目标,拟对策,抓落实等步骤开展活动。结果:实施QCC活动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0.01),圈员自我能力提升情况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展QCC活动,促进了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团队凝聚力及护士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5.
目前,临床上卧床患者,尤其是昏迷、下肢骨折、烧伤等下肢活动障碍及留置尿管患者,由于卧床穿裤不便,往往裸露下体,既增加了会阴部的污染机会,又暴露了隐私,有损患者尊严。为此,本设计组设计了前侧对开平角短裤,克服了传统病服的缺点。2005年11月-2007年5月,经150例卧床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脂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血脂代谢的变化。方法测定206例VCI患者和325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VCI组患者血清中TC、TG、HDL、LDL的水平分别为(5.52±1.14)mmol/L、(1.59±0.47)mmol/L、(1.08±0.35)mmol/L、(3.48±0.86)mmol/L,而正常老年人中相应指标分别为(4.97±1.09)mmol/L、(1.28±0.45)mmol/L、(1.12±0.36)mmol/L、(2.96±0.81)mmol/L,其中VCI组TC、LDL、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HDL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VCI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TC、LDL、TG可能对VCI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而HDL与VCI发病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7.
彭英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9):780-780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每年一度的学生军训保健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伤病率,笔特对2003年8月大兴区第一中学高一学生军训期间发生的伤病情况予以统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8.
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变化机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英  唐显玲 《医学综述》2008,14(10):1484-1486
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变化,目前这种变化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围术期诸多因素会影响其血液流变性,如术前禁食、禁饮、术中低温、麻醉药物、麻醉方法、输液、手术刺激、术后镇痛,以及某些药物等。通过探究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机制,从而寻找出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措施,降低其因血液流变学异常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和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109.
饮酒法建立胎儿酒精中毒综合征大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饮酒法建立胎儿酒精中毒综合征大鼠模型,评估动物模型的形态学变化。方法性成熟雌性大鼠在孕前饲以酒精溶液,受孕后分组,饮酒组在孕期G9-G12饲以20%(v/v)酒精溶液,对照组在孕期一直使用普通饮水饲养。评估各组胚胎和新生鼠的形态学变化。结果饮酒组新生大鼠的头部长度,头身全长,体重,双睑间距和睑裂长度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G20期胚胎畸形的例数也明显增加。结论使用饮酒法建立的胎儿酒精中毒综合征大鼠模型表现符合酒精胚胎发育毒性损害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 IGFBP- 1和 IGFBP- 2在围着床期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孕激素 (P)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孕 3~ 10天大鼠血清 P水平 ;用免疫组化 L s AB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检测 IGFBP-1、IGFBP- 2及孕激素受体 (PR)在孕早期大鼠子宫内膜及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孕鼠血清 P呈峰值变化 ,最大值出现在孕 5~ 7天。 PR在大鼠内膜腺、腔上皮 ,基质细胞 ,蜕膜细胞及滋养层细胞中均有表达 ,其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强度也呈峰值变化 ,最大值出现在孕 5~ 7天 ,并与血清 P水平呈正相关 ;而 PR在大鼠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随孕天升高 ,且与血清 P无相关。 IGFBP- 1和 IGFBP- 2在孕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与 PR具有相同细胞定位 ,但在滋养层细胞中没有表达。 IGFBP- 1表达的变化趋势与 PR类似 ,而 IGFBP- 2的表达则是在妊娠后升高并维持相对恒定 ,孕 8~ 9天降到动情期水平 ,孕 10天又迅速升高。二者在围着床期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血清 P都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375和 0 .345 ,P均 <0 .0 5 )。结论  IGFBP- 1和 IGFBP- 2可能都参与了孕早期大鼠子宫内膜蜕膜化 ,胎盘形成及胚胎生长发育的调节 ,P可通过 PR诱导 IGFBP- 1和 IGFBP- 2在大鼠子宫内膜的表达 ,但 IGFBP- 1和 IGFBP- 2究竟是作为 P的中介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