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椎间盘切除并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彻底切除增生骨赘,防止椎间隙塌陷,扩大椎间孔,解除脊髓神经根压迫,提高手术治疗颈椎病疗效。方法:前方入路切除椎间盘,在X线机监测下彻底磨除增生的椎体后外侧骨赘,以植骨块撑开椎间隙。结果:16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计分8~12分,平均9.6分。Nurick伤残分级Ⅱ~Ⅳ级。术后11例经1~4年随访,JOA计分15~17分,平均16分,恢复率80%~100%,平均93.6%,Nurick伤残分级O~I级。除1例外余植骨块融合良好。结论:椎间盘切除并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但本术式不适合于后纵韧带骨化病例。  相似文献   
62.
颅脑损伤术后并发非手术区颅内血肿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本文报告了经 CT 证实的9例11处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在非手术区的颅内血肿。其中邻近型3个,远隔型5个,对侧型3个。发生在脑内5个,脑室内2个,硬脑膜下2个,硬脑膜外2个。死亡5例。用22只猫建立了急性颅高压的动物模型,减压后有18只动物发生了脑内出血。本文对外伤性术后颅内出血的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丧失,血管床扩张瘀血是术后脑内出血的病理基础。脑血管内外压力差突然增大可能是术后脑内出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3.
目的: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可用来监测术中视神经及后视路的功能.也可以了解视觉传导通路上脑组织的血供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2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生理实验室完成。选择中华大耳白兔30只,雌雄各半。按性别分为雌兔组和雄兔组,各15只。选用Viking-Ⅳ型术中监护仪和专用闪光刺激器。采用肌肉注射复方氯胺酮进行麻醉。记录电极置于枕外粗隆前方3mm(onion,Oz),参考电极置于同侧耳根部。刺激频率1.9Hz,放大器50μV。滤波范围:高通5Hz,低通100Hz。叠加平均次数200次,分析250ms。结果:纳入动物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波形比较:兔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的波形表现为PNP型(阳性-阴性-阳性)。左眼光刺激和右眼光刺激的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表现极为近似,双眼光刺激的波幅则明显升高。②兔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测定:两组兔视觉诱发电位各波的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30只兔左右两眼PNP各波进行分析,发现其左右两侧各波的波幅、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左眼PNP三波的潜伏期分别为P1(32.59&;#177;2.01)ms,N1(43.85&;#177;4.35)ms,P2(66.20&;#177;8.13)ms;左眼PNP的波幅分别是P1(16.45&;#177;10.22)μV,N1(7.93&;#177;3.56)μV,P2(17.62&;#177;8.18)μV。兔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的变异较小且稳定,而波幅的变异较大。结论:①兔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稳定、重复性好。②雌雄两性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左右两眼的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表现无显著差异,可用于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134例鞍区肿瘤术后继发尿崩症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鞍区肿瘤术后常不可避免地发生继发性尿崩症,护理中如何加强病情观察并协助医疗工作迅速控制其发展对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总结134例继发性尿崩症的护理经验,我们体会到术后要定期测定,及时准确的记录24h出入量,定量测定尿比重,以及早判定是否发生尿崩症。药物治疗可有效的控制尿崩症状,但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因剂量过大所致的尿闭征象;控制尿崩症的发展,目的在于防治电解质紊乱,定时的血生化监测为护士的观察护理提供了可靠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68例椎管内先天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随访54例。结果肿瘤全切18例,大部分切除40例,部分切除10例。表皮样囊肿22例,脂肪瘤20例,畸胎瘤14例,皮样囊肿8例,肠源性囊肿4例。随访2~6年,平均4.3年,症状明显改善42例,没有变化10例,恶化2例,无患者死亡。结论先天性肿瘤多为良性病变,好发于青少年。术前MRI及CT分析和显微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骶管内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总结27例骶管内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是否合并脊髓栓系、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囊肿完整切除18例,部分切除9例;囊肿切除后,空腔填塞脂肪18例;术后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腰大池引流后治愈。结论 MRI检查是确诊骶管蛛网膜囊肿的有力手段,伴有临床症状、体征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对囊肿的处理以囊肿切除、严密结扎漏口为主,术中填塞脂肪、严密缝合切口各层及术后合理体位可以有效防止囊肿复发。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76 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其中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脱位50 例,未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失稳和脱位26 例(齿状突不连性或发育不良性寰枢椎脱位14 例、未合并脱位的颅底凹陷经前路切除齿状突减压所致医源性寰枢椎不稳12 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或下关节突螺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固定,髂后上嵴松质骨颗粒植骨.结果 74 例获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出院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 分法)由术前的9.43 ± 3.16 提高至13.80 ± 2.07(t = 4.063,P = 0.037),Odom 评级优19 例、良49 例、可7 例、差1 例.未合并寰枕融合者经后路固定手术均获得解剖学复位;50 例伴寰枕融合患者中15 例完全复位、35 例部分复位;其中26 例经口腔入路施行减压.共50 例获3 个月以上随访,JOA 评分由术前的8.90 ± 1.22 提高至14.72 ± 1.57(t = 4.914,P = 0.015),Odom 评级优18 例、良30 例、可2 例、差0 例.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板现象,内固定稳固、植骨完全融合.1 例术后清醒拔管12 h 突发呼吸、心跳停止,复苏成功后深度昏迷,家属放弃治疗出院;1 例术后第6 天发生全身凝血机制障碍,随后出现四肢完全瘫痪,目前仍然在康复治疗中,肌力恢复至3 级;2 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2 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后组脑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 应用Goel 内固定技术行寰枢椎关节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畸形寰枢椎脱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腹腔端外置术治疗脑脊液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压脑室-腹腔分流管。头皮弧形切口在右耳轮上后4-5cm处,颅骨钻孔,切开硬膜,将脑室导管送入脑室。将贮液器阀门和脑室导管连接并缝合固定于骨膜上。腹腔导管经顶颞部、耳后、颈部、胸部到达上腹部,末端外置接引流瓶,缝合上腹部切口。在治疗期间合并使用敏感足量抗生素、神经营养剂等。结果 (1)12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9例占75%,中止2例占16.7%,失败1例占8.3%。从病程来看,痊愈的为10-58d;中止的为3-17d;失败的为120d;(2)出血部位、范围与疗效的关系:12例经头颅CT检查确定了出血部位与范围。痊愈的9例,包括脑室出血3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4例;中止2例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例(治疗过程中死于消化道出血),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1例(堵管)。失败1例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不明原因脑脊液长期不能恢复正常)。结论脑室-腹腔分流腹腔端外置术治疗脑脊液感染安全、有效,解决了神经外科临床上一个棘手的实际问题,拥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发生突破性真菌感染(BIFI)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20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28例并发BIFI患儿作为研究组,分别选取同时期、同性别、同疗程、同年龄段、同危险度92例未并发BIFI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70.
目的 了解农村中学生贫血现状,观察铁强化酱油对中学生缺铁性贫血改善的效果,为制定青少年缺铁性贫血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汶上县在学校食堂就餐的中学生1684名,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法进行为期6个月的铁强化酱油干预试验。观察指标主要是血红蛋白。干预组828例,每天食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酱油烹饪的饭菜;对照组856例,食用普通酱油(无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分别于研究开始、干预后3、6个月三次检测血红蛋白含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血红蛋白水平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贫血患病率的变化。结果 食用铁强化酱油3、6 个月后,干预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F=101.12,P〈0.01),贫血患病率显著降低(Z=-4.6230,P〈0.01);对照组血红蛋白值干预前后无明显差异(F=0.91,P =0.3876),贫血患病率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Z=-1.0329,P=0.3016)。结论 铁强化酱油改善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