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针对卫生行政执法中“取缔”各地做法不一的问题,作者从取缔的概念性质、方法程序、使用的文书和应注意的事项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应使用统一的文书,严格操作程序,规范取缔行为。  相似文献   
52.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在胚胎发育时由于神经肠管的残留组织发育而形成的 ,可发生在脊髓的腹侧、背侧或脊髓内 ,以腹侧多见 ,好发于颈胸段。囊壁为多个有纤毛结构的单层柱状上皮组成 ,内有立方细胞 ,其下为基底膜以及结缔组织 ,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疾病。我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肠源性囊肿 1例 ,术后并发无菌性脑脊膜炎 ,现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  患者女 ,45岁 ,双下肢活动障碍 50 d,伴有双腿发冷 ,麻木感 ,大便无力。查体 :一般状态良好 ,T3节段平面以下感觉减退。双上肢肌力 级 ,双下肢肌力 级 ,肌张力增高 ,双侧膝腱反射亢进。双侧 Babin…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抗出血性休克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脑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出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新西兰兔模型,观察纳米级全氟碳治疗前、后及各组各时问点心率、呼吸、血压、血气、肝肾功能等各参数及脑皮质的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组12h存活率比对照组高,呼吸较对照组深大,次数加快,监测结束时血压较对照组为高,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O2排泄较对照组增强,瞳孔对光反射较对照组灵敏,肝肾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脑皮质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对照组血气呈现明显变酸趋势。结论 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具有明确的抗出血性休克作用,无肝肾毒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54.
贾云凤  张远征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785-1788
目的积累椎动脉第三段的形态学资料,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5例(30侧)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察椎动脉第三段形态及枕下区结构,测量椎动脉和枕动脉长度、外径。结果椎动脉第三段有明显而连续的多个弯曲,椎动脉第三段全长(55.77±10.02)mm,枕动脉长(86.51±11.06)mm,与椎动脉距离(15.36±0.75)mm。结论椎动脉第三段的连续弯曲可适应头颈部复杂的运动,椎动脉第三段的显露常采用侧方入路,偶尔可采用颈前入路。显露椎动脉第三段可进行血管结扎、内膜切除和血管重建操作。枕下区有如下解剖标志:上枕下三角和颈1神经后支,下枕下三角和颈2神经前支,颈1横突,颈1后弓,椎静脉丛。  相似文献   
55.
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7年11月连续收治的18例岩斜区脑膜瘤。13例肿瘤大于4.5cm。采用了经颞下小脑幕、颞下-乙状窦前、颞下-迷路、枕下-极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61%),其中2例术后发生Weber’s综合征,1例死于肺炎。结论影响手术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小脑前下动脉(AICA)、小脑上动脉(SCA)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及其供应脑干的穿通支被肿瘤包裹和脑干受累,血管因素可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6.
围套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912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总结 19年以来采用围套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912例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 :耳后横切口 ,开骨窗 ,切开硬脑膜。牵开小脑半球 ,找到岩静脉后电凝并切断。根据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 ,分为贯穿型与非贯穿型。非贯穿型的病人 ,动脉或较粗的静脉要使之与三叉神经分开 ,细小静脉则分开后电凝并切除与三叉神经并行的部分。最后进行神经血管减压。将减压材料自血管与神经之间插入并包绕三叉神经一周后前后两断端对合 ,以两银夹固定 ,这称为“围套式减压” ;贯穿型病人 ,尽可能将血管推向三叉神经远端 ,再行“围套式减压”。结果 :术后当日止痛90 2例 (98.90 % )。得到随访者 80 7例 (88.4 9% ) ,远期复发 2 0例 (2 .4 8% ) ,随访时间 0 .5~ 18年 ,平均 6 .5年。结论 :“围套式减压”可避免减压材料的滑脱、吸收 ,或新生血管重新压迫 ,还易于发现被神经根挡住的“责任血管” ,疗效好 ,远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7.
斜坡下缘至颈4部位被称为高颈段.延一脊髓腹侧病变的手术如果按常规后正中入路,显露有一定难度.近年我们采用了颈部外侧入路处理枕大孔前方、延髓及高颈段腹侧硬脊膜下髓外病变26例,显微镜下操作,均获伞切.手术平均时间2.5h.出血少于80ml.手术后第2天有12例即可戴颈围下床活动,余出院前均可步行.现介绍此入路的手术方法要点.  相似文献   
58.
颈椎病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总结并比较不同类型颈椎病的不同手术方法,以提高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对采用椎板切除术、椎管成形术、椎体次全切、Cloward术式、Smith术式、Keyhole椎间孔扩大术、椎间盘切除 植骨融合术、钛钢Cage椎间固定术、Orion钛合金钢板固定术等手术方式治疗的1780例进行分析。结果:①脊髓型363例:椎板切除4例,椎体次全切136例,Cloward术式201例,Smith术式4例,椎间盘切除 椎间植骨14例,钛钢板椎间固定4例。随访104例,术后优良率82.7%。②脊髓神经根型1106例:椎板切除3例,椎管成形143你,椎体次全切687例,Cloward术式263例,Smith术式2例,椎间盘切除 椎间植骨8例。随访396例(58.4%),术后优良率85.6%。③神经根型35例:后方入路Keyhole椎间孔扩大术19例,侧方入路椎间孔扩大术9例,前方入路椎间孔扩大术7例。术后优良率100%。④椎动脉型9例:钩椎关节骨赘磨除5例,横突孔开放4例,效果均好。⑤食管型18例:采用骨赘切除,症状消失。⑥后纵韧带骨化型93例:椎体次全次39例,椎管成形45例,椎板切除9例。随访41例,术后优良率85.3%。⑦发育性椎管狭小156例:椎管成形149例,椎板切除7例。随访82例,术后优良率97.5%。结果表明,各种手术方式应根据压迫灶的骨赘来源选择,直接切除骨赘,解除压迫;同时植骨融合应注意脊柱的稳定性;术后的康复指导对防止脊柱不稳产生新的压迫灶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蝶骨嵴脑膜瘤临床治疗中的分型,术前评估及手术技巧。方法:我院2003~2008年临床治疗蝶骨嵴脑膜瘤39例,男性18例,女性21例。蝶骨嵴内侧型18例,中1/3型12例,外1/3型9例。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显微镜下翼点开颅。结果:术后达Simpson1Ⅰ级切除17例,Simpson1Ⅱ级切除14例。术后8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5例脑梗塞,1例永久性面瘫,1例尿崩,电解质紊乱,1例二次开颅血肿清除。13例随访1~2年,无复发,无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完善严谨的术前评估,熟练的颅底解剖和显微操作技术,临床实践的积累和学习的不断更新是做好蝶骨嵴脑膜瘤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0.
一般资料 男16例,女19例。年龄13~59岁,平均42.5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28个月。以面部麻木为首发症状的有31例,占89%。其次为复视、小脑症状。 肿瘤直径小于 4cm 6例;4~6cm例;大于6cm 8例。最大的 1例为 12cm。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可分为 4型[1,2]:①中颅窝型 11例,其中侵及海绵窦4例;②中-后颅窝哑铃型19例,其中有2例侵及海绵窦;③后颅窝型5例;④颅内外型2例,主体位于中颅窝,突破颅底侵入眼眶1例;侵入上颌窦1例。 手术方法与结果 颞下入路切除中颅窝型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