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目的 探讨Sono Vue超声造影评价肾动脉狭窄肾实质血流灌注状态的可行性. 方法 肾动脉狭窄≥50%的确诊病例13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SonoVue超声造影,分析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比较PTRAS术前和术后早期肾实质血流灌注的变化. 结果 PTRAS术后肾动脉主干超声造影显示支架段通畅,该病变段的PS明显降低术前值(P<0.05);PTRAS治疗侧术后AUC变化比(6.41±38.14)%,对侧AUC变化比(-9.65±24.35)%,双侧肾实质AUC变化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RAS治疗组中7例肾动脉主干狭窄≥75%,术后AUC变化比(-5.19±45.88)%,6例肾动脉主干狭窄50%~75%,术后AUC变化比(19.95±23.6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程度的肾动脉狭窄,PTRAS治疗后肾实质血流灌注的变化不一. 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反映肾实质微小血管的血流变化,有助于定量评价肾实质血流的灌注状态和PTRAS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对21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灌注尿激酶(261.26±95.35)万单位溶栓。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评价疗效,治疗半年以上随访。结果 194例病人治疗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62.24±15.47)%。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53例病人取得大于半年随访(随访率70.51%),随访时间6~28(13.75±7.63)个月。静脉造影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为(68.37±17.54)%。126例深静脉瓣膜得以保存,深静脉瓣膜保存率达82.35%。结论 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股深动脉成形术——下肢动脉缺血治疗不能忽视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10年中,血管外科医生更倾向于采用“直接血流”的血管重建方式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症,比较忽略了股深动脉重建手术对恢复下肢血流的临床价值。在下肢动脉重建方法中,股深动脉成形术是血管外科医生的重要治疗手段,如果准确掌握股深动脉成形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合适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95年.Elliot最先报道了肠系膜静脉血栓可通过影响肠道静脉回流而导致肠坏死。随后于1935年Warren等正式将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a3作为一个独立的肠坏死致病因素提出来,以便与系膜动脉阻塞引起的肠坏死相区别。MVT所致的肠道缺血约占整个肠系膜血管性疾病的5%.15%,通常MVT主要累及肠系膜上静脉.而肠系膜下静脉发生血栓较少,由于MVT临床表现隐匿.往往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较困难,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下肢多平面动脉闭塞症近远端动脉重建的治疗经验。方法:全组18例,男15,女3,平均67.4岁。通过测定踝/臂指数和经皮动脉穿刺插管造影,确定动脉病变范围。一期实施近、远端动脉重建16例,股-胫后动脉旁路转流2例。结果:全组术前平均踝/臂指数0.4,主、髂、股动脉病变33.3%,股、腘、小腿动脉病变55.6%,髂-小腿全下肢动脉病变11.1%。术后病死率5.6%,截肢率11.1%。术后1月,静息痛症状均得到改善,肢端溃疡愈合,踝/臂指数平均值0.94。平均随访22.5月,近端动脉重建畅通率100%,远端动脉重建畅通率80%,踝/臂指数平均0.85。结论:下肢多平面动脉闭塞症同时行近远端动脉重建安全、有效。手术成功关键在于动脉重建流人、流出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17.
吕磊  张纪蔚 《循证医学》2008,8(2):91-96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作出较客观的评估。方法从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发表与未发表文章,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优势比作为效应合并指标。结果共28篇文献284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所有试验质量普遍不高,未发现双盲试验。根据意向治疗分析显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结合中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总有效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势比为8.18(5.94,11.25)],对治愈率的影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势比为2.60(2.16,3.14)]。漏斗图显示基本对称,提示纳入文献的发表性偏倚控制尚可。结论以本项Meta分析为基础,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单纯西医治疗有益。但由于纳入试验的质量不高,目前尚不能得出最终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下肢静脉造影分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诊治的83例(89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病例资料,静脉顺行造影池解下肢深、浅静脉和交通支瓣膜功能。结果: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9.55%(53/89),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64.04%(57/89),大隐静脉主干残留19.10%(17/89),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14.61%(13/89),静脉发育异常1.12%(1/89)。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是深、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共同临床表现,术前静脉造影可明确疾病性质,从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避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9.
TREATMENTOFFEMORALVENOUSINCOMPETENCEBY ENCIRCLING CONSTRICTINGSUTUREOFTHEFEMORAL VENOUS WALLZhangBaigen;(张柏根),zhangJiwei;(张纪蔚...  相似文献   
20.
1987~1992年,9例髂总动脉至股浅动脉上端内膜粥样化闭塞患者施行内膜剥脱术,除1例失访外,其余8例经6月~5年的随访,通畅率87.5%。内膜剥脱术治疗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避免了因植入人造材料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而重新受到重视。股浅动脉以上部位的节段性粥样化闭塞病变,在远端流出道良好的情况下,正确应用内膜剥脱术,可以得到和旁路转流术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