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张秀凤  沈丽萍 《云南医药》1998,19(4):251-25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会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的损伤,也会对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探讨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我们对收住本科30例HIE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观察。并与3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对照,以观察HIE对新生儿细胞免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科输液患者输液质量的效果。方法以急诊静脉输液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对象,以2012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300例患者为研究组,以2006年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以输液技术、输液效果和输液满意度3方面指标评估输液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输液质量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的无痛输液率(97.3%)、一针见血率(94.3%)及输液顺利完成率(92.3%)等输液技术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3%、90.0%和87.3%,P<0.05或P<0.01);研究组患者症状减轻率(95.7%)、配合程度(98.3%)以及显著好转率(92.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7.7%、95.3%和86.7%,P<0.05或P<0.01);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97.7%)、家属(或陪护人员)满意度(96.7%)和护理人员满意度(97.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7%、89.0%和93.7%,P<0.05或P<0.01)。结论对急诊科患者输液过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提高输液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不同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中研究3种铬合金表面钝化膜的性能改变,分析其抗腐蚀性能,以期为铬合金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分别配制氯化钠质量分数为1%、2%、3%的人工唾液,分别以钴铬合金、镍铬合金和含钛镍铬合金(各5个)为工作电极,施加0.1 V钝化电位600 s形成钝化膜.分析3种铬合金的电压-电容关系曲线和时间-电流对数曲线,分析不同氯离子质量分数对3种铬合金表面钝化膜的半导体特性及致密性的影响.结果 3种铬合金钝化膜均呈n型半导体特性;随着氯化钠质最分数的增大,3种铬合金钝化膜的载流子密度均增大,当氯化钠质量分数为3%时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含钛镍铬合金的载流子密度分别增至3.71×10~8、2.34×10~9和7.66×10~9/cm~3,时间-电流对数曲线斜率随之减小,钝化膜稳定性和致密性降低.结论 在高氯离子环境中3种铬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均降低,严重影响修复体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国产注射用奥沙利铂(L-OHP)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治疗组为A组,对照组为B组.A组L-OHP 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注射用亚叶酸钙(CF)2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氟脲嘧啶脱氧核苷(FUDR)4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21天为一个周期;B组:CF 2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FUDR 4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21天为一个周期.2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共收入病人51例,A组26例,有效率为46.2%,不良反应主要为感觉神经毒性、恶心、呕吐和白细胞下降;B组25例,有效率12.0%,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和白细胞下降,无神经毒性.结论 L-OHP,联合CF+FUDR化疗较CF+FUDR化疗疗效提高,病人的耐受良好,是治疗晚期大肠癌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眼外伤的临床急救和护理效果.方法 对119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眼外伤患者进行临床手术急救和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 119例患者病情都得到有效地控制,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得以康复出院.结论 眼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眼外伤的急救处理要求动作轻柔,精心护理,稍微疏忽就能造成重大的事故.现将治疗取得的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PTEN作为押癌基因,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的活性,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方面起重要作用.位于胛EN基因第4内含子的一个插入性多态ⅣS4(-/+)可能通过不同剪切来影响其基因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这一常见多态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人群的病例一对照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来自食管癌高发区的350例食管癌患者和634例健康对照者的FrrEN基因多态性。结果:具有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可明显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和吸烟状况校正的OR值为1.73(95%CI=1.29~2.32)。PTENIVS4基因型在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中总体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与ⅣS4-/-基因型相比携带ⅣS4+/+基因型显著降低食管癌发病风险,校正的OR值为0.64(95%CI:0.44加.94)。根据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在有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个体中携带ⅣS4-/+基因型降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校正OR=0.55,95%CI=0.34—0.90),而在吸烟个体、非吸烟个体及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阴性个体中PTENⅣS4-/+、+/+基因型均不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风险。结论:PTENIVS4+/+基因型是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此外PTENⅣS4-/+基因型仅降低家族集聚性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MDM2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贲门腺癌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延延  张秀凤  郭炜  王瑞  葛晖  张健慧 《肿瘤》2007,27(8):628-632
目的:研究MDM2启动子区SNP309和Dell 518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河北省高发区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引物引入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rimer-introduced restriction analysi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IRA-PCR)方法,分别检测了351例ESCC患者、212例GCA患者和642例健康对照组人群的MDM2启动子区SNP309和Dell518的基因型。应用EH和2LD软件分析两个多态性位点的相互关系。结果:MDM2基因型分布在总体ESCC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总体GCA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体型分析显示,MDM2单体型分布在ESCC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而在GCA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与SNP309G/Dell518+单体型相比,检出SNP309T/Dell518-单体型组可显著降低GCA的发病风险(OR=0.51,95%CI=0.38~0.70)。结论:MDM2的SNP309和Dell518多态性与ESCC的发病风险可能无关;携带MDM2SNP309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G/T与T/T)和携带Dell518-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与-/-)可分别降低GCA的发病风险:MDM2SNP309T/Dell518-单体型组可以降低GCA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联合应用常规检查方法对感染性阴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5例阴道分越物标本进行颜色和性状观察及湿片法、革兰染色法、BV试验和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培养药敏检测。结果78例清洁度ⅠO和ⅡO的标本,71例(30.2%)查出霉菌和滴虫,235例阴道分泌物标本经革兰染色后,有40(17%)例线索细胞阳性,其中34例(85%)有异常的颜色和性状及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培养阳性、BV实验阳性。结论革兰染色能提高感染性阴道疾病的诊断率;解脲支原体培养可直接报告药敏,如增加BV试验检测,可更准确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相似文献   
20.
635例老年性痴呆的病因调查及预防保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秀凤 《护理研究》2001,15(5):304-305
老年性痴呆是由于脑部病理改变所引起的一种不可逆性精神衰退性疾病 ,发病潜隐 ,病程进展缓慢。个性改变是本病的早期症状 ,表现为孤僻、自私、兴趣范围变窄、冷淡 ,记忆力、判断力障碍 ,与人交往能力丧失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目前 ,此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国内报道可能与多基因遗传、内分泌功能减退、代谢障碍、机体解毒功能降低、慢性感染或直接与间接引起脑部病变的疾病等有关[1] 。痴呆的发病率为 4%~ 5 % ,其中5 0 %~ 6 0 %为老年性痴呆 ,我国早期报道血管性痴呆占老年性痴呆的第一位。该病的发病与预防保健关系极为密切。为此 ,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