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探讨CD56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D56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系白血病(AL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CD56的表达情况,分析CD56+AML和CD56+ALL的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CD56在AML患者中表达的比例为32.1%(18/56);在AML亚型中,CD56阳性患者在M1、M2、M3及M5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3.3%(3/9)、47.6%(10/21)、9.1%(1/11)及28.6%(4/14).CD56在ALL患者中表达的比例为30.0%(6/20);在T-ALL中,CD56阳性患者的比例为44.4%(4/9);10例B-ALL患者中有1例表达CD56,比例为10.0%;1例NK细胞白血病表达CD56.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D56+AML患者中CD33的表达率明显增加(P=0.021),而CD56+ALL患者中CD7的表达率亦明显增加(P=0.024).结论 伴CD56阳性的急性白血病细胞,其在各型白血病细胞中的免疫表型各有特点,多见于M2和T-ALL.且CD56+AML患者中CD33的表达率较高,CD56+ALL患者中CD7的表达率较高,研究结果将为CD56+AL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2.
目的了解2005-2007年河南省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流行基因型别。方法菌株用Xba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型,NTSYSpc 2.1软件聚类分析。结果来自河南省登封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监测点的70株甲型副伤寒人源分离菌株,根据XbaI酶切PGFE基因指纹图谱分析,70株菌出现三个PFGE基因型别,分别是0001、0002、0007基因型,其中0001是首次在河南发现的甲型副伤寒基因型别。结论 0001基因型2005年在河南省首次发现,2006-2007年成为甲型副伤寒在当地流行的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3.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如产I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 J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相似文献   
134.
大剂量氨溴索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大剂量氨溴索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将85例早产儿分为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44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氨溴索30 mg/(kg.d),连用5 d,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转归,总结NRDS发生率及使用呼吸机的情况,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中13例(31.71%)应用了新型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6例(14.63%)出现NRDS,上机率12.19%;对照组23例(52.27%)使用了NCPAP,15例(34.09%)发生NRDS,上机率29.55%。两组患儿上机后6 h、48 h的血气分析比较,PaO2、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O2、PaO2/FiO2、RI及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除肺部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大剂量氨溴索有助于减少NRDS的发生,降低上机率,防治轻度NRDS。  相似文献   
135.
136.
目的探讨Xpert MTB/RIF试验用于肺结核病快速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科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02例肺部疾病患者的呼吸道标本进行Xpert MTB/RIF试验检测,选取以下四组人群进行分析研究:(1)高度支持肺结核诊断的人群;(2)临床排除肺结核诊断的人群;(3)常规细菌培养以及Xpert MTB/RIF试验提示利福平耐药的人群;(4)留取下呼吸道样本(支气管镜检)的人群。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常规细菌学涂片、培养检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Xpert MTB/RIF试验在本研究中总的敏感性为84.7%(95%CI,0.81~0.88),特异性为65.5%(95%CI,0.51~0.78),阳性预测值为93.9%(95%CI,0.91~0.96),阴性预测值为40.4%(95%CI,0.30~0.51)。Xpert MTB/RIF试验比常规的细菌涂片+培养的方法敏感性更好(84.7%vs.58.8%,P0.001).Xpert MTB/RIF试验发现了11.8%的利福平耐药,与常规的细菌学培养结果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中Xpert MTB/RIF试验对114例下呼吸道灌洗标本的检出率为79.8%(91例),略高于上呼吸道标本(70.2%,P=0.126)。结论 Xpert MTB/RIF试验用于快速检测肺结核病,其敏感性优于传统的细菌学检测方法,并且能准确预测利福平耐药的出现,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新检测手段。Xpert MTB/RIF试验对下呼吸道标本中结核菌的检出率略高于上呼吸道标本,两者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7.
瘢痕是皮肤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后组织修复的必要结果,特别对于深Ⅱ度、Ⅲ度创面,没有瘢痕形成就没有切口愈合[1].但瘢痕毕竟是一种血液循环不良、结构异常、神经分布紊乱、给机体带来麻烦的不健康组织[2].  相似文献   
138.
患儿男,4 h,主因"气促、吐沫4 h"入院.患儿系第5胎第2产,胎龄41+周,剖宫产儿.母孕早期患病毒性感冒,否认胎膜早破及胎儿窘迫史,羊水清,胎盘、脐带无异常,否认生后窒息史.患儿于生后即开始吐沫,不伴呻吟、呼吸暂停,亦无嗜睡、惊厥.父母及13岁的哥哥身体均健康.  相似文献   
139.
北京地区不同女性人群下生殖道感染就医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部分城市、农村、暂住女性人口对下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就医行为特点,为健康知识的宣教及下生殖道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于2005年3月~2006年9月在北京地区协作医院对当地农村女性、暂住女性(批发市场商户)、城市女性进行下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及就医行为特点进行问卷调查。对所有参加者进行调研登记记录各项下生殖道感染指标检查结果,对三组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城市人口对于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及暂住人口(P<0.05),有外阴不适而不去就医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没有必要",三组人群主要希望通过医疗机构的咨询门诊获得性传播疾病和性生理方面的知识,同时希望医疗机构提供健康查体服务。结论:不同女性人群对下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就医行为存在差异,希望了解的知识也有所不同,应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措施及行为干预来降低下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0.
1993~2003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和分析近期河南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流行特点、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河南省1993—2003年钩体病的疫情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和监测资料予以整理和分析。结果 1993~2003年河南省共发生钩体病2298例,年均发病率为0.23/10万,死亡57例,病死率为2.48%。发病及死亡总体呈下降趋势。病例集中在黄河北岸的新乡地区,占总发病例数94.82%。8~10月为发病高峰,占全部病例的92.13%。临床分型以流感伤寒型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1.58%。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2.50%,黄疸出血群为66.60%。年均鼠密度为4.09%,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在鼠肾中分离出13株钩端螺旋体,均为黄疸出血型。结论 我省钩体病人间主要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型,鼠类是主要传染源,流行形式为稻田型,以接触疫水为传播途径。疫区范围缩小是我省钩体病发病和死亡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