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津华 《长寿》2011,(12):60-61
201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开始实施。该文件一经公布,立即引起社会轰动,更引起了一些中老年父母的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 探讨重症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 采用用回顾性分析2008-11~2010-06神经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78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对其中296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肺部感染率为 30.27%,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大、基础肺疾病、意识障碍、咽喉肌麻痹、气管插管或切开等.结论 重症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主要与多种因素有关,积极控制原发病并综合治理有利于肺部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aschemic attack,TIA)患者ABCD2评分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26例TIA的患者,于发病1周内入院,查头颅磁共振DWI了解是否有高信号。按照DWI是否有高信号分为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观察ABCD2评分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相关性,并比较2组ABCD2评分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2组ABCD2评分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且脑梗死组ABCD2评分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ABCD2评分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能反映以TIA表现的患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程度。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表现患者的ABCD2评分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326例临床表现为TIA的患者,于发病1周内入院,并查头颅DWI了解是否有高信号。按照DWI是否有高信号分为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测定血清hs-CRP水平,观察所有患者ABCD2评分与hs-CRP水平的相关性,且比较2组ABCD2评分及hsCRP。结果 ABCD2评分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且脑梗死组ABCD2评分和hs-CRP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水平与ABCD2评分具有很好的相关性,ABCD2评分越高,TIA发生率越高,hs-CRP越高越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二者联合有利于评估TIA患者病情风险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早期集束化治疗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6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脓毒症休克患者分为2组,所有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且均在入院72h内进行手术治疗,后返回重症监护室进行加强治疗.A组(n=31)进行一般性抗感染和补液升压治疗,维持血压在90/60mmHg以上;B组(n=32)进行集束化治疗.1h内给予抗生素治疗;补液20mL/kg;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中心静脉压≥8mmHg,控制血糖8.3mmol/L内,应用甲强龙、机械通气等.观察抗休克治疗24h的疗效和1mo内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抗休克治疗有效率38.71%(12/31),死亡率70.97%(22/31),B组患者抗休克治疗有效率68.75%(22/32),死亡率43.75%(14/32,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治疗可以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早期血压控制对于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20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97例,在发病6 h内A组用乌拉地尔控制血压在130~160/90~100 mm Hg,B组13~220/90~130 mm Hg,不控制血压.观察2组患者24 h内血肿扩大情况.结果 A组23例发生血肿扩大,B组36例发生血肿扩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血压控制非常重要,可以减少血肿扩大发生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镇痛镇静对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4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人院后进行常规止血、脱水降颅压、抗血管痉挛治疗,依据患者疼痛和烦躁程度进行镇痛镇静治疗,选择丙泊酚、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的组合。比较镇痛镇静前、镇静镇痛过程中、镇静镇痛结束后1h,3h及6h颈动脉血氧饱和度、颈静脉血氧饱和度以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结果患者镇静镇痛前后颈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镇静镇痛前偏低,镇静镇痛后2h恢复正常,在镇静镇痛结束后1h.3h及6h逐渐下降,接近于镇静镇痛前水平。结论镇痛镇静在降低全身代谢的同时可以降低脑氧代谢。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作用。方法:对5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每天150mg,疗程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的血压对比,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参数对比。结果:5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治疗后血压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对比,室间隔厚度(L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除降压效果显著外,有逆转左心室肥厚,同时减少心肌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李彦兰  张津华 《光明中医》2022,37(6):950-952
目的 探索中医情志调欲法联合艾灸干预治疗脑卒中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在开封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诊的脑卒中抑郁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中医情志调欲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对比2组的HAMD抑郁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