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21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建立金银花多糖的指纹图谱,并考察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水提、二次醇沉制备金银花多糖;所得多糖经三氟乙酸水解和盐酸羟胺、吡啶等衍生化后,采用气相色谱法(GC)建立指纹图谱。色谱柱为HP-5毛细管色谱柱,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300℃,程序升温,载气为氮气(流速50 mL/min),分流进样(分流比60∶1),进样量为2.0μL。以鼠李糖为参照,绘制12批金银花药材样品(S1~S12)的G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并确定共有峰;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以半数有效浓度(EC50)、治疗指数(TI)为指标,采用MTT法考察金银花多糖对RSV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12批金银花药材样品的GC指纹图谱有12个共有峰,相似度≥0.994;共指认鼠李糖、阿拉伯糖、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肌醇六乙酸酯等7个共有峰。12批药材样品共聚为两类,即S1、S7、S10、S11聚为一类,其余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中,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  相似文献   
52.
李小丽  魏丽  刘谦  李佳  张芳  张永清  蒲高斌 《药学学报》2021,(10):2867-2875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获得金银花MLO家族候选基因25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家族蛋白氨基酸数量为137~846,理论等电点在5.02~9.50之间,富含碱性氨基酸,有1个蛋白不含跨膜结构域,其他蛋白为3~10个。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有21个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 1个定位于叶绿体。通过对金银花、小麦、拟南芥、番茄、普通烟草、林烟草和绒毛状烟草等物种的133个MLO蛋白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金银花MLO家族蛋白可分为5个亚组。组织特异性分析发现,金银花MLO家族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中8个基因在叶中高表达, 2个基因在茎中高表达, 2个基因在花中高表达。接种白粉菌后,有4个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其中MLO14增加最多,比对照提高了2 000多倍。本研究初步解析了金银花白粉病发生相关基因MLO的组成及表达情况,为进一步利用MLO作为靶基因,培育金银花抗白粉病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产地加工对北沙参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 7种产地加工方法对北沙参药材出干率及可溶性糖、淀粉、水溶性粗多糖等碳水化物含量的影响 ,并对去皮、沸水浸烫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对于改进北沙参的现有产地加工方法、保证和提高药材质量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4.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cytic leukemia AMKL)是一种原发的巨核细胞系统异常增殖、病程经过凶险、迅速致死的疾病,FAB^[1]把这个类型的白血病归类到ANLL-M7,现在一直沿用这一名称。M7诊断难度较大,仅靠细胞形态或细胞化学检查不能做出诊断^[2]。我们运用形态学、细胞化学、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对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以及Rac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STI571对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半定量RT-PCR研究Rac1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STI571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24、48、72 h IC50值分别为(34.52±2.31)μmol/L、(28.46±1.58)μmol/L、(25.74±2.44)μmol/L。25μmol/L STI571处理24 h,G1期细胞由55.8%增加至72.4%,S期细胞由34.8%减至15.6%。半定量RT-PCR显示,Rac1 mRNA水平在25μmol/L STI571处理24 h后明显下降。结论:STI571能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并可下调其Rac1 mRNA水平。  相似文献   
56.
<正> 全草类药材又称草类药材,多为干燥的草本植物地上部分,主要是带叶的茎枝,有些还带有花或花序和果实,少部分带有根和根茎,极少数为灌木的草质茎。草类药材饮片由于干瘪皱缩,支离破碎,鉴别比较困难。笔者仅就几种常用中药的性状鉴别,谈几点认识。从根或根茎的形态鉴别时要注意根或根茎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及断面等。如冰凉花(Adonisamurensis),短的根茎上密生黄褐色至棕褐色须根;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只具主根一条,呈长圆柱形,其头部有棕色或白色的茸毛。又如地丁(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的根呈长圆锥形,直径最粗可达一厘米,表面有横生突起的皮孔;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的根亦呈长圆锥形,但较细,直径只有一至三毫米,表面皱缩、粗糙,有须根痕。  相似文献   
57.
忍冬种子萌发期间PAL活性呈不断提高趋势,并在胚根与子叶突破或脱离种应时出现两次高峰;氯原酸含量表现为持续提高,提高幅度不断加大。PAL活性变化与氯原酸含量变化并不同步但有密切关系。笔者还测定了幼苗不同器官中的PAL活性与氯原酸含量。  相似文献   
58.
鉴于疟原虫对不少抗疟药产生抗性,迫使人们进一步寻求新的抗疟药物。N—甲基环叔胺基团的化合物有一定的抗疟作用,具有类似结构的利福平对小鼠约氏疟原虫、伯氏疟原虫高度抗氯喹株、食蟹猴疟原虫以及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据此,我们于1989年9~10月在安徽省六安县对间日疟患者用利福平进行了治疗,并用传统的氯喹/伯氨喹(氯一伯)疗法作对照。一、材料与方法1.治疗对象:具有间日疟临床症状、血检间日疟原虫阳性、半月内未用过抗疟药及病程在5d 以内的患者。利福平治疗组共21例,男13例、女8例;氯—伯组54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胎动异常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因胎动异常就诊的孕28~42周患者35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3例和预后良好组317例。比较两组患者孕周分布、胎动异常类型、胎动异常时间、胎动计数知晓情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动异常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350例胎动异常患者中,胎动增多、胎动减少、胎动消失、胎动先增多后减少分别有156例(44.5%)、153例(43.7%)、17例(4.9%)和24例(6.9%),胎动计数知晓者178例(50.9%)。338例行生物物理评分检查,其中评分<7分有52例(15.4%)。两组患者胎动异常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胎动异常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胎动异常时间≥12h发生率、生物物理评分<7分发生率、首次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羊水指数<5cm和<8cm发生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生物物理评分、胎动计数知晓率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胎动异常时间≥12h(OR=7.250,95%CI:2.236~23.500),胎动异常类型为胎动消失(OR=4.743,95%CI:1.029~21.854),生物物理评分<7分(OR=25.298,95%CI:9.575~66.840)为胎动异常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结局的相关因素。结论早期感知胎动异常并及时就诊,尽快发现高危患者,及时管理,能够改善母胎结局。  相似文献   
60.
引言最近两年,原生质融合在微生物遗传中作为一种工具,已激起人们很大的兴趣,且有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经过对原生质系统长期细致的研究,原生质工艺研究最近已涉及到它们的培养和离析。这方面已有资料详细论述。关于原生质融合方面的重要意义,这里不予赘述,本文将讨论细菌和真菌系统中的原生质融合。尽管这项工作是基础性的,所涉及的微生物不具商品性,但其结果与应用领域中的增殖和遗传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