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4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287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293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719篇
内科学   574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128篇
特种医学   289篇
外科学   494篇
综合类   1576篇
预防医学   602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591篇
  8篇
中国医学   616篇
肿瘤学   19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1979年Rentrop等采用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使闭塞血管重新开放,取得显著效果。本文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并成功进行冠状动脉内溶栓1例。  相似文献   
942.
患者,女,28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而于2002年入院。  相似文献   
943.
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AMI患45例,随访6个月13例。AMI患入院后在常规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基础上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e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300~600μg/d皮下注射,连用5日。第6日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混悬液57ml,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 artery,IRA)通道,利用球囊封闭IRA,并将分离的外周血干细胞悬液经导管中心腔注入IRA。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分离及回输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产生。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全心功能及对局部心肌节段运动评分。结果在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中发生不良反应共30例,其中发生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占38%(17/45);在外周血干细胞分离和采集时占17%(7/41);在回输过程中占20%(8/41)。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移植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44、0.56,(P=0.008);移植前后心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分别为1.23、1.11,(P=0.100);移植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52.4、52.0,(P=0.591)。结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AMI安全可行.能显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但对左心室重构无影响。  相似文献   
944.
目的:探讨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3D打印骨折模型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复杂骨盆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传统CT指导下手术治疗,观察组行3D打印仿真骨盆模型体外模拟术后,应用腹直肌旁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出...  相似文献   
945.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于1 d、3 d、5 d取脑组织,测定AIF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脑组织AIF及神经元凋亡在造模后的1 d、3d、5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通过抑制AIF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46.
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是我国的主要医药卫生资源,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强有力武器,构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协调和谐发展,就要坚持中医与西医之间协调发展,实行中西医并重,促进医药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47.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烧伤、严重创伤、休克、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我们于2008年6月~2009年6月采用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脓毒症患者3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48.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人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株HMrSV5,构建核心蛋白聚糖(DCN)过表达和敲减质粒。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组、TGF-β1+褪黑素组、TGF-β1+褪黑素+siDCN组、TGF-β1+褪黑素+siNC组、TGF-β1+DCN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存活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DCN、TGF-β1、Smad2、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TGF-β1+褪黑素组、TGF-β1+褪黑素+siDCN组、TGF-β1+DCN组细胞存活率均较TGF-β1组高,TGF-β1+褪黑素组较TGF-β1+褪黑素+siDCN组细胞存活率更高(均P <0.05)。蛋白免疫印迹及实时定量PCR表明,TGF-β1组较对照组DCN和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TGF-β1+褪黑素组与TGF-β1+褪黑素+siDCN组较TGF-β1组DCN、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TGF-β1、Smad2蛋白及m RNA表达下调;TGF-β1+褪黑素组较T...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掌握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野生与栽培药用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 采取实地样线调查、标本采集与制作、文献对比等方法,对药用植物类别、生活型、科属组成、入药部位、重点药用植物及其功效等进行全面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 秦都区共调查到药用植物252种,其中被子植物种类占绝对优势;药用植物共涉及80科205属,科的水平组成以菊科、蔷薇科、豆科为优势科,分别包含35种、21种、17种药用植物;草本植物为秦都区药用植物的主要类型,占物种总数的63.89%;248种药用植物具有明确的入药部位,其中49种植物有多个入药部位;调查到重点药用植物45种,按功效可分为15大类,以清热类中药为最多;同时,调查还发现了银杏Ginkgo biloba L.、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old&Zucc.等珍稀濒危植物。结论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栽培药用植物以景观和教学药用植物为主,未见有大面积人工种植中药材。通过全面调查并掌握秦都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能够为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50.
足菌肿1例     
患者男,32岁。左底及足背起红斑结节斑块伴溢脓3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可见大量混合炎细胞浸润,可见硫磺颗粒,未见菌丝及孢子。脓液及组织块真菌培养示:裴氏着色真菌;细菌培养示:猪红斑丹毒丝菌。诊断为足菌肿,给予克林霉素,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治疗好转,目前正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