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7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287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293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721篇
内科学   574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128篇
特种医学   289篇
外科学   494篇
综合类   1576篇
预防医学   602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592篇
  8篇
中国医学   616篇
肿瘤学   19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目的探讨蚓激酶抗凝、纤溶机制及其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关系。方法给正常和高凝大鼠口服蚓激酶胶囊(25mg·ml1·100g1体重,3天)后测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纤溶酶原含量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变化,以及体内血浆及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上清液中tPA、tPA抑制物(PAI)活性的变化。结果正常和高凝大鼠口服蚓激酶后KPTT明显延长;ELT明显缩短。体外血栓形成仪测定显示血栓长度、重量均明显减小。纤溶酶原含量明显降低。正常大鼠、高凝大鼠血浆tPA活性升高(均为P<005),与纤溶酶原含量降低间呈明显负相关(r=-0872,P<005)。在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中加入蚓激酶(50~200mg/L)后,上清液中tPA活性明显升高(P<001),呈量效依赖关系;但PAI活性无明显变化。蚓激酶溶液中含有tPA活性,其与药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8585,P<005)。结论蚓激酶能部分抑制内凝血途径,激活纤溶,后者又与tPA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2.
龙湘珍  卫红  吉婧  王萱  欧阳珊珊  张明 《肝脏》2014,(9):677-679
目的:评价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及脾脏直径在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作用。方法对15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有食管静脉曲张者进行曲张程度分级,并测定AST和PLT,计算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同时B超检查患者门静脉内径、脾脏直径。比较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分级与APRI、门静脉内径、脾脏直径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分级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比较,APRI在G0与GⅢ、GⅠ与GⅢ、GⅡ与G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静脉内径在各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肋下直径长度在G0与GⅡ、GⅠ与GⅡ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与GⅢ、GⅠ与G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APRI与脾肋下直径存在相关性(r=0.36,P<0.01)。结论APRI、脾肋下直径可作为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3.
目的研究IL-17A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和博来霉素(BLM)组,NS组大鼠气管内灌注NS,BLM组大鼠气管内灌注BLM,两组分别于气管内灌注药物后第7天和第28天各处死一半动物。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检测肺组织IL-17A表达;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一部分行细胞数测定并进行分类分析,ELISA检测BALF中IL-17A的含量,另外一部分行分离、纯化得到肺泡巨噬细胞(AM),对其进行培养得到AM培养上清液(AMS),ELISA检测上清液IL-17A的含量,反转录PCR(RT-PCR)检测AM IL-17A mRNA表达。结果与NS组相比,BLM第7天组肺泡炎较明显,BALF中细胞总数增加,AM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加;第28天组肺泡炎减轻,而肺纤维化程度较重。与NS组比较,BLM第7天组和第28天组肺组织IL-17A表达明显增加(P0.05),第28天较第7天的表达有所降低。与NS组比较,BLM组BALF中细胞总数第7天明显增高(P0.05),第28天恢复至正常水平;BLM组BALF中IL-17A含量第7天和第28天明显增高,但第28天时较第7天降低;与NS组比较,BLM第7天组和第28天组AM培养前12 h、前24 h,前48 h上清液中IL-17A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RT-PCR结果显示,与NS组比较,BLM第7天组和第28天组各时间点AM IL-17A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IL-17A促进了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炎症形成,进而参与了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4.
185.
目的:评价高效液相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测定人血清中文拉法辛和O-去甲基文拉法辛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对可能会引入不确定度的步骤进行分析,包括测量重复性、样品称量、溶液配制、样品处理、仪器允差、基质效应、提取回收、标准曲线拟合等,评估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文拉法辛低(12 ng·mL-1)、中(120 ng·mL-1)、高(300 ng·mL-1)浓度质控样品的拓展不确定度分别为:UL=0.847 ng·mL-1,UM=7.518 ng·mL-1,UH=20.776 ng·mL-1;O-去甲基文拉法辛低(60 ng·mL-1)、中(600 ng·mL-1)、高(1 500 ng·mL-1)浓度质控样品的拓展不确定度分别为:UL=11.666 ng·mL-1,UM=91.479 ng·mL-1,UH=254.523 ng·mL-1P=95%,k=2)。结论:LC-MS/MS法测定人血清中文拉法辛和O-去甲基文拉法辛浓度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曲线拟合、基质效应和提取回收过程。选择合适的同位素氘代内标浓度能够有效降低标准曲线拟合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讨心脑清软胶囊联合匹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8例高脂血症患者,根据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饭后口服匹伐他汀钙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饭后口服心脑清软胶囊,2粒/次,3次/d。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效果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肥胖指标、血清学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1.82%、93.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体质量、肥胖度、体质量指数、体脂率都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肥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素-α(TFN-α)、干扰素-γ(IFN-γ)、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氧化态(TO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总抗氧化态(TAS)和对氧磷酶-1(PON1)表达水平均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TFN-α、IFN-γ、ECP、TOS水平低于对照组,而TAS和PON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清软胶囊联合匹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和肥胖指标,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7.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也称Wnt经典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细胞分化、癌变、凋亡及机体免疫、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有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与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相关。深入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肝癌的发病机制,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可能途径及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88.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选取60例确诊的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先行TACE,将导管置于肝固有动脉,灌注5-氟脲嘧1 000 mg+羟基喜树碱20 mg,然后用微导管超选肿瘤供血动脉,将超液化碘油10 ml与吡柔比星30 mg制成碘油化疗乳剂,对肿瘤进行栓塞;而后再注入细微颗粒对肿瘤血管进行栓塞,如PVA颗粒或明胶海绵颗粒,造影复查肿瘤供血动脉消失。3~4周后复查上腹部CT、肝肾功能、血常规,如果肿块体积过大,须再次行TACE治疗,待肿块缩小后,再进行3DCRT;TACE平均为3~5次。所有患者均行3DCRT。结果放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34例,无变化(NC)12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75%,1年生存率80%,2年生存率35%,3年生存率13.3%,死于非肿瘤相关疾病6例(10%),至随访日生存者5例(8.3%)。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结论 3DCRT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能更好地杀灭肿瘤细胞、明显提高肿瘤局控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理想、有效的一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9.
目的研究已确诊为糖尿病(DM)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因素及发生频率。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确诊DM的794例患者进行随访,最终确定468例(58%)随访时间在917年的患者入组。采用有无胰岛细胞抗体作为分组条件,将全体成员分为两组。结果患病时间平均17年的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15%,其中被诊断为DN的1型DM(T1DM)患者占14%,2型DM(T2DM)患者占25%,且91%的患者有微量蛋白尿,且8.6%出现大量蛋白尿。研究结果表明,高龄(HR1.05;95%CI 1.0117年的患者入组。采用有无胰岛细胞抗体作为分组条件,将全体成员分为两组。结果患病时间平均17年的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15%,其中被诊断为DN的1型DM(T1DM)患者占14%,2型DM(T2DM)患者占25%,且91%的患者有微量蛋白尿,且8.6%出现大量蛋白尿。研究结果表明,高龄(HR1.05;95%CI 1.011.10)和高BMI(HR 1.04;95%CI 1.001.10)和高BMI(HR 1.04;95%CI 1.001.09)已经成为DM发展为DN的独立高危因素。DM的发病高年龄(P=0.041)及BMI(P=0.012)是发病91.09)已经成为DM发展为DN的独立高危因素。DM的发病高年龄(P=0.041)及BMI(P=0.012)是发病917年的DM患者发生DN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因素和高BMI是DN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且T2DM患者发生DN的概率明显高于T1DM患者。  相似文献   
1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