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7 毫秒
21.
头孢拉定生产中的废溶媒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拉定生产中的废液组分为 DMF、二氯甲烷、特戊酸、乙酰乙酸甲酯和高沸点固体杂质 ,其中DMF、特戊酸、乙酰乙酸甲酯的经济价值均极高。目前尚未见到将这几种溶媒全部分离回收的报道。本文对溶媒回收进行了初步研究 ,通过软件模拟和实验相结合 ,在小试过程中运用了常压精馏、减压精馏、加碱反应、加酸还原、结晶、水洗、真空抽滤等分离过程 ,得到合乎纯度要求的二氯甲烷、DMF、特戊酸、乙酰乙酸甲酯产品。  相似文献   
22.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50例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手术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50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除1例4月龄患儿重度肺动脉高压因呼吸循环衰竭于术后第1天死亡外,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随访均健在,生活质量改善,心脏杂音消失,未发现导管再通病例。结论动脉导管未闭确诊后除有禁忌症外,原则上应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病死率低。加强围术期处理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3.
胫骨髁骨折又称胫骨平台骨折。此类损伤国外多见,我院不完全统计收治住院的共24例(不住院的除外)。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15例。年龄:<10岁1例;11~30岁1例;31~50岁11例;>50岁11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停跳与不停跳体外循环 (CPB) 心脏手术中 T 淋巴细胞 IL-4、IL-7、IFN-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 45 例5~64 岁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分为停跳与不停跳体外循环手术组,两组病例均于术前 24 h、术后 0.5 h、术后 24 h、术后 7 d 抽取非抗凝静脉血,分离血清 -20℃冻存,使用人白细胞介素 4(IL-4) 酶联免疫分析 (ELISA)、人白细胞介素 7(IL-7) 酶联免疫分析 (ELISA)、人γ干扰素 (IFN-γ) 酶联免疫分析 (ELISA) 试剂盒,测定血清中 T 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 4(IL-4)、白细胞介素 7(IL-7)、γ干扰素 (IFN-γ) 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停跳 CPB 手术组 T 淋巴细胞 IL-4 表达在术后 0.5 h 升高,术后 24 h 明显升高,术后 7 d 下降,但仍高于术前,表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或 0.01) ;IL-7 表达在术后 0.5 h、术后 24 h 升高,术后 7 d 下降,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IFN-γ表达在术后 0.5 h 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24 h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 7 d 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停跳 CPB 手术组 T 淋巴细胞 IL-4 表达在术后 0.5 h、术后 24 h 升高,术后 7 d 下降,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L-7 表达在术后 0.5 h、术后 24 h 升高,术后 7 d 下降至术前,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FN-γ表达在术后 0.5 h、术后 24 h 升高,术后 7 d 下降至术前,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停跳与不停跳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CPB 引起 T 淋巴细胞 IL-4、IL-7、IFN-γ升高,说明 CPB 可导致 Th1/Th2 平衡变化,在 CPB 创伤、炎性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不停跳体外循环 (CPB) 手术影响小.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利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5.
患者女性,1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发热、咳血2年,伴左胸痛1年入院.查体:患者体型消瘦,体温39℃,左上肺呼吸音略低.X线胸片及CT示左前上纵隔8 cm×4 cm×4 cm软组织包块,密度不均,有低密度区,包块与纵隔间脂肪间隙消失(图1).  相似文献   
26.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NIH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组织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治疗3~14天,均能迅速引起生发层内糖原、AKP、ACP及ATP酶的减少、减弱或消失,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明显,阿苯达唑及吡喹酮的较轻,但对生发层内DNA、RNA、蚤白质结合的酪氨酸、色氨酸、组氨酸以及碱性蛋白质的影响仅见于7及14天。亦以甲苯达唑组的较为显著。停药后,上述变化的恢复时间,吡喹酮及阿苯达唑的分别为14~30及30天,而甲苯达唑组的则需90天。  相似文献   
27.
在20%小牛血清-RPMI 1640中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经甲苯达唑或阿苯达唑20μg/ml作用3~5d后,其死亡率分别为42.4~64.2%和40.6%。用囊液培养原头节时,两种药物的效果更差。甲苯达唑或阿苯达唑与低浓度的吡喹酮合并应用时,原头节的死亡率较两药单用的明显增加。小鼠1次口服甲苯达唑或阿苯达唑1g/Kg后4h,其血清具有较强的抗原头节作用。  相似文献   
28.
58例烧伤病人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8例烧伤病人心理状况调查张文林,黄声长,夏琳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科住院病人58例进行调查,其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18~57岁(平均32.6±10.6岁)。烧伤面积0.5~94%(平均25.0±19.2%),全为...  相似文献   
29.
制药生产过程中含醋酸丁酯废水的蒸馏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大通量高效塔板--立体传质塔板(CTST),该塔板先后在华北制药集团、河北石家庄制药集团、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生产中的废醋酸四酯回收过程中成功应用,能耗降低40%、溶媒收率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门冬酰胺酶 (L asp)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凝血、抗凝功能影响。方法 对96例ALL患儿测定L asp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抗凝血酶Ⅲ (AT Ⅲ )及蛋白C(PC)。PT及APTT应用血凝分析仪测定 ,血浆AT Ⅲ及PC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 L asp治疗后PT延长 18例 ,缩短 2 2例 ;APTT延长 2 1例 ,缩短 17例 ;AT Ⅲ活性降低 5 1例 ,PC活性低 2 0例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L asp对ALL患儿凝血及抗凝功能的影响是双向的 ,且导致抗凝功能障碍者比例高于凝血功能障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