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5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 ,EGFR)为酪氨酸蛋白激酶 (TPK )之一 ,是C erB 1基因产物 ,该基因定位于 7P12~ 14 ,人EGFR含 1186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 170KD ,是参与细胞内外信号转导的重要膜受体 ,是一种跨膜糖蛋白 ,由疏水的跨膜域分成大小相似的两部分 :胞外配体结合区域和胞浆酪氨酸酶区域 ,胞内域含有与酪氨酸激酶相似的氨基酸结构片断和C 末端酪氨酸自身磷酸化受点 ;胞外域有两个富含半胱氨酸区 ,可与相应配体 ,主要是与EGFR和转化生长因子 α(TGF α)结…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47例,均经膀胱镜检查,发现滤泡样变25例,乳头瘤样变16例,慢性炎症4例,无明显改变2例。经尿道电切术后加单次表阿霉素(EPI)膀胱内灌注治疗42例,保守治疗5例。定期膀胱镜检查,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随访12~72个月,平均24个月。43例痊愈,膀胱粘膜逐渐恢复移行上皮覆盖。3例复发,1例转变为腺癌,行膀胱全切。结论 病变轻微的腺性膀胱炎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病变广泛者或乳头瘤型者首选经尿道电切术后加膀胱内化疗药物灌注则有助于膀胱上皮的组织学转归。  相似文献   
54.
目的提高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5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诊断主要依靠IVU和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检查,特征性Χ线表现为输尿管呈S形,治疗上均采用手术切除有病变的输尿管段,输尿管复位,无张力端端吻合输尿管,恢复输尿管正常通道。结果15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患肾积水及输尿管上段扩张均明显减轻,输尿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结论IVU和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可明确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输尿管离断复位吻合术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在肾上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肾上腺疾病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26例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5~180min,平均9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d;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肾上腺疾病首选的金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毒品依赖性海绵状脑白质病的MRI特点. 方法对18例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戒毒患者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病灶的分布、信号特点. 结果双侧额顶叶、枕叶、齿状核、皮质脊髓束、内囊后肢等部位显示异常信号,16例呈对称分布,2例呈局限性分布.T1WI上15例呈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 T2WI和FLAIR上均呈高信号.所有病灶均无明显异常强化. 结论 MRI对毒品依赖性海绵状脑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7.
精索静脉曲张症患者部分可导致不育,多年来关于不育的原因也进行了许多探索,但至今仍没有完全阐明。为了从免疫学的角度进一步了解其与该病的关系,我们采用流式细胞记数仪从1998年12月至2000年3月观察了14例精索静脉曲张 症患者精索静脉血中CD3和CD19的改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症的患者(曲张组)14例,其中左侧10例,右侧4例,临床分度均为Ⅲ度,年龄21~33岁,平均26.3岁。全部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从已结扎的精索静脉近睾丸侧抽取精索静脉血3ml,立即送检。对照组选取5例21~30岁斜疝患者(斜疝组),均无精索静脉曲张,在行疝修补术时抽取精索静脉血。所有患者均无睾丸异常,精液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58.
急性驰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是验证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重要依据。为总结经验 ,巩固消灭脊灰的成果 ,提高监测质量 ,现将湖北省宜昌市1995~ 1999年 AFP病例监测系统状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资料来自宜昌市卫生防疫站收集的脊灰监测系统报表 ,包括 15岁以下儿童 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旬、月报表、主动监测表。人口资料来自市统计局。1.2 方法AFP病例由各级卫生防疫站计免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随访、填表上报 ,采集粪便标本冷藏送省站脊灰实验室。2 结果2 .1  AFP病例流…  相似文献   
59.
脾脏炎性假瘤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假瘤的CT、MRI表现,提高CT、MRI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患者的临床、CT、MRI资料,6例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MRI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脾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序列为低信号,信号特点与纤维组织增生、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有关。CT表现: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边界清晰的肿块,其内可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MRI动态增强后各期强化不明显。CT、MRI可见病灶周围有不完整包膜。本组炎性假瘤病理以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间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伴以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本组脾脏炎性假瘤CD68(巨噬或单核细胞标记物)均为阳性。结论:脾脏炎性假瘤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CT、MRI对脾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0.
多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变异和不同病变显示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使用多层螺旋CTA检查肾动脉的51例患者的血管重建图像,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变异及不同病变的显示效果。29例与同期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51例患者中包括肾动脉变异12例、肾动脉狭窄27例、肾动脉瘤3例、肾动脉栓塞3例、肾动脉夹层6例。3例经手术证实,29例经DSA检查证实,19例经MRA等其他相关检查和随访证实。结果51例患者都能清晰显示变异的肾动脉、副肾动脉及肾动脉病变,特异度100%,灵敏度100%。29例患者与同期DSA图像对比,肾动脉的变异情况、病灶的部位、范围完全一致。各种常用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难以完整显示血管的解剖学全貌,但能清晰显示肾动脉钙化、狭窄、栓塞、夹层、动脉瘤及肾内梗塞灶。MIP既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又能清晰显示不同病灶。VR能完整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在发现副肾动脉和对重叠血管、动脉瘤的显示方面优于MIP,但不能显示血管腔内情况。SSD可显示复杂的血管解剖学形态,但受阈值选择的影响较大。CPR可将迂曲的肾动脉伸展,显示较直观,并可应用来测量肾动脉狭窄处的截面积。结论MSCTA可直观地、准确地显示肾动脉变异及病变。肾动脉成像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IP和VR两者联合应用对肾动脉变异及病变显示最佳;MPR及SSD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