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0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老年抑郁症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抑郁症的诊断概念和诊断标准种类很多 ,国外有用于临床诊断的标准化精神检查工具 ,有一系列条目组成 ,每一个条目代表一个症状或临床变量 ,每一个工具都有一定的检查程序、提问方式及检查标准 ,这样 ,尽管检查者不同 ,都可获得同样的结果 ,但在实际应用中较为繁琐。当前常用的诊断标准有 :ICD 10 (国际疾病诊断标准第 10版 )、DSM Ⅳ (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4版 )及我国 1994年公布执行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CCMD 2 R) ,已为众多的精神科临床专业人员所接受。CCMD 2 R中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如下…  相似文献   
22.
背景在当前的诊断分类标准中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疾病单元,但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均发现两者具有很高的共患率,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与单纯焦虑或抑郁障碍相比具有症状重、病程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征.认识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现象学、心理社会因素和生化学的特征,对介入临床康复干预措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现象学、心理社会因素和生化学的特征,以阐明它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关系. 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 单位两所大学医院的精神科. 对象 1999- 11/2000- 11在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住院的患者.按 DSM IV诊断标准收集 25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共病组)、 30例主要抑郁症患者(抑郁组)、 14例广泛性焦虑障碍和 6例惊恐障碍患者(焦虑组). 方法对所有病例使用一般情况问卷、病史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生活事件量表( 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进行调查评定,并作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 5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上述指标进行三组间比较或与中国常模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情况、 HAMD,HAMA,LES,SSRS,EPQ的评定结果和血浆 5 羟色胺、 NE水平. 结果①共病组年龄 [(46.4± 9.2)岁 ]较抑郁组 [(37.4± 11.3)岁 ]和焦虑组 [(34.7± 7.4)岁 ]大、起病晚( P< 0.01).②共病组急性起病者( 13例)显著多于抑郁组( 9例)和焦虑组( 2例)( P< 0.01).③共病组的家族史( 8例)与抑郁组( 10例)相似( P >0.05).④共病组( 23例) 的自杀意念或行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焦虑组( 6例)( P< 0.01).⑤共病组的 HAMD评分( 42.32± 7.26)显著高于抑郁组( 30.70± 7.69)和焦虑组( 22.20± 6.18)( P< 0.01).⑥共病组的 HAMA评分( 27.48± 7.23)显著高于抑郁组( 18.07± 6.20)和焦虑组( 23.00± 6.84)( P< 0.01).⑦共病组的起效时间 [(12.4± 7.5) d]与抑郁组 [(11.7± 8.0) d]和焦虑组 [(9.6± 6.7) d]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共病组的显效时间 [(52.2± 21.2) d]稍长于抑郁组 [(62.2± 17.1) d]( P >0.05),但显著长于焦虑组 [(32.9± 20.6) d]( P< 0.01).而共病组出院时的显效率( 92%)与抑郁组( 87%)和焦虑组( 85%)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⑧共病组的负性生活事件评分( 22.1± 15.7)与抑郁组( 26.7± 16.8)、焦虑组( 29.8± 19.6)差异无显著性( P >0.05).⑨共病组的社会支持分( 43.5± 7.9)显著高于抑郁组( 36.2± 8.5)( P< 0.01),而与焦虑组( 39.9± 9.3)差异无显著性( P >0.05).⑩共病组和抑郁组、焦虑组一样, EPQ的神经质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 P< 0.05~ 0.01). {11} 共病组存在着血浆单胺神经递质的异常,但与抑郁组、焦虑组均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具有不同于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特征,但目前的证据尚不足以证明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是一种新的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23.
本文收集我院1980~1989年神经科病房确诊的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123例,其中出现精神症状者35例(28.4%),首发为精神症状者8例,精神与神经症状间隔可长达8年之久。精神症状以欣快、抑郁和思维障碍占首位,各14例,其中抑郁而自杀者4例,其次为智能、知觉和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24.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队列内病例对照研究,对出院8年的117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6.2%的病例(19例)发生过自杀,其中27%(7例次)的自杀发生在出院后1年内。自杀危险因素有女性、双相混合/快速循环型、频繁发作和自杀未遂史;住院与自杀呈负相关,并分别与双相混合/快速循环型和频繁发作呈负交互作用。结论对于出院早期、有潜在自杀危险因素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应加强自杀的预防,住院不失为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5.
本文就焦虑和抑郁障碍防御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经颅多普勒对抑郁症病人脑血流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抑郁症病人脑动脉血流情况,用经颅多普勒(TCD)对31例抑郁症病人的脑及颈动脉血流速度进行了测定,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病人有多支脑动脉血流速度加快、颈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提示了抑郁症病人脑部供血可能减少,但各个部位脑血流减少的程度并不对称,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各因子分与多支脑及颈动脉血流速度有显著相关,为抑郁症有否血流动力学改变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7.
三环抗抑郁剂(TCA)在临床应用中可引起谵妄、幻觉和使妄想性抑郁症恶化等精神方面副作用,本文将我院发生的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中男3例,女3例。年龄24~51岁,平均38岁。诊断双相情感障碍2例,单相抑郁症4例(其中2例为妄想性抑郁症)。6例均服用阿米替林,剂量50~300mg/日,其中1例系首次服药(50mg)后出现谵妄。合并用安坦1例,抗焦虑剂5例。精神方面副作用表现为谵妄3例,听幻觉1例,病情恶化2例。同时伴有外周抗胆  相似文献   
28.
某些疾病与细胞膜ATP酶的异常密切相关,在不少ATP酶活性降低的病症中有明显的遗传性。为了探讨红细胞膜ATP酶与精神疾病的关系,我们进行了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测定。选择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20例,其中男女各10例;年龄20~53岁,平均34岁;病程2~20年,平均8年。另选健康献血员22例作为对照,其中男12例,女  相似文献   
29.
目的:进一步探讨多巴胺D2、D3受体(dopamine D2,D3 receptor,DRD2,DRD3)功能基因多态性与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的相关性及各候选基因,同时包括五羟色胺2C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2C receptor,HTR2C)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基因的相互作用对TD发生的影响。方法: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AIMS)评定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CSH)患者有无TD及其严重程度,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精神症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TD组和非TD组各候选基因等位基因和(或)基因型分布频率及其结合分布频率,并分析对AIMS总分值的影响。结果:各候选基因在SCH患者组以及TD和非TD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TD组HTR2C基因-697C(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T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DRD2基因Taq I A1/A2、DRD3基因Ser9Gly和MnSOD基因Ala-9Val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在TD组与非TD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仅DRD3突变型(Gly)和MnSOD野生型(Val)结合分布频率高于其它结合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上述各候选基因不同等位基因和(或)基因型亚组间的临床学资料和AIMS总分值(TD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HTR2C基因启动区-697G→C单碱基置换可能是中国汉族男性SCH患者TD发生的易感因素;而SCH患者若同时携带DRD3基因9Gly突变型和MnSOD基因-9Val野生型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了TD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30.
有关抑郁症的睡眠脑电图研究以往有许多报告 [1 ,2 ] ,其中快波睡眠潜伏期缩短是较一致的抑郁症生物学标记。可是 ,抑郁症的自杀行为与睡眠脑电图的关联未见有人研究 ,本文拟对此进行探索。对象  病例组 :入组标准为 ?1 996年 1 1月 - 1 997年 6月在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的住院患者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的抑郁发作诊断标准[3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总分 >1 8分 ; 无严重躯体疾病史 ; 近 3天内不服用任何精神药物。 对照组 :入组标准为 ?南京脑科医院职工或进修医生 ;!躯体健康 ,无精神病个人史和家族史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