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7 毫秒
61.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脑动脉瘤栓塞术行控制性降压对减轻脑损害、保护脑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ASA 1~2级行脑动脉瘤栓塞术病人12例。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中维持PETCO_230~35mm Hg,SpO_2100%。结果12例患者均安全夹闭瘤动脉,控制性降压过程平稳、效果满意;降压过程中乳酸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控制性降压,术中脑组织灌注良好,脑保护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近年来黑茶在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黑茶的药理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减肥、降脂、降胆固醇、降血糖、抑菌、改善肠道、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沉默对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TRPC1沉默组(脑缺血+TRPC1沉默)和阴性对照组,以脑室内注射siRNA沉默TRPC1,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MCAO)模型,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后,腹腔内注射Brdu标记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别于48 h、4 w后处死大鼠,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双标染色(Brdu/GFAP、Brdu/Neun)观察NSC的增殖、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脑缺血后48 h,脑缺血组和TRPC1沉默组SVZ区Brdu阳性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但TRPC1沉默组Brdu阳性细胞数较缺血组低(P0.01)。脑缺血4 w后,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皮质区具有更多的Brdu阳性细胞(P0.01),同样TRPC1沉默组Brdu阳性细胞数多于假手术组,但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1);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发现,脑缺血各组Brdu/GFAP、Brdu/Neun双阳性细胞的数量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但TRPC沉默组双阳性细胞显著少于脑缺血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 TRPC1沉默显著影响脑缺血大鼠SVZ区NSC的增殖、向脑缺血区迁移及向成熟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计算发病7d内血压变异系数,在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病7 d内血压变异系数与发病后3个月认知损害的关系。结果共纳入70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随访时,510例(72.0%)存在认知损害,198例(28.0%)认知功能正常。认知损害组收缩期血压变异系数(8.3±1.2对8.7±1.4;t=-3.299,P=0.001)和舒张期血压变异系数(7.8±1.3对8.0±1.5;t=-2.529,P=0.012)均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以第1五分位数组为参照,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后3个月认知功能损害与7 d内收缩压变异系数显著相关,第2~5五分位数的优势比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2.33(1.18~4.60)、2.31(1.15~4.66)、2.70(1.29~5.65)和4.82(1.92~12.1)(P均<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收缩压变异性与认知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感染性标志物presepsin[可溶性CD14分子亚型(soluble CD14 molecular subtype,sCD14-ST)]在血流细菌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sCD14-ST、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ukin 6,IL-6)检测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期间经血培养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者79例(≥18岁成人组,34例;<18岁儿童组,45例),并纳入同期57名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presepsin、PCT,CRP、IL-6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不同生物标志物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应用presepsin辅助诊断细菌感染在不同年龄阶段患者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688.32 pg/mL)与对照组(34.89 pg/mL)间的血清presepsin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细菌感染组按照年龄分层,成人感染组与儿童感染组间的血清presepsin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比较各生物标志物,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resepsin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高于PCT(0.802)、CRP(0.772)和IL-6(0.693),且血清presepsin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PCT、CRP及IL-6。血清PCT区分革兰阴阳性菌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44,高于presepsin的0.915和IL-6的0.904和CRP的0.780。结论:感染标志物presepsin对细菌感染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其,诊断价值优于PCT、CPR,且血清presepsin浓度没有年龄差异,在不同年龄阶段中都可以应用;而各项指标中,血清PCT区分革兰阴阳性菌的诊断效能高于presepsin。  相似文献   
66.
高血糖被认为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功能转归不良、有症状脑出血和梗死体积增大的预测因素。许多研究通过使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血糖水平、应激性高血糖比和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比等参数来表示高血糖,进而研究高血糖与卒中转归的关系。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卒中患者中,高血糖与有症状脑出血、神经功能转归不良以及血管再通率较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7.
颈椎病是生活中常见的病,其手术麻醉很普通,但如其伴随强直性脊柱炎,由于它特有的驼背、脊柱畸形等外部表现,手术麻醉方法可能较为复杂,全麻插管比较困难。我们根据此病特殊情况,采取特殊体位进行经鼻气管插管麻醉,完成许多例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强直性脊柱炎后期体征一般表现为脊柱自上而下的强直畸形,而且胸肋连接融和、胸廓畸形,形成特有的驼背及颈项强直,其手术麻醉都较复杂。我们2004年共完成颈椎病伴强直性脊柱炎手术10例。因为其伴强直性脊柱炎,术前会诊拟出会诊意见:①颈椎病伴强直性脊柱炎,需全麻方能手术。②病…  相似文献   
68.
弗素克辅佐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8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慧  卓志民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30-2430
目的:观察弗素克辅佐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是否可减轻咳嗽、气喘等症状。方法:选择确诊的小儿MP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均应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组采用弗素克0.5mg/(kg·d)静脉滴注。对照组则采用一般止咳祛痰、平喘药物辅助治疗。观察两组在止咳、平喘等症状的差别。结果:治疗组显效38.10%,有效50%,无效11.90%,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显效29.76%,有效45.24%,无效25%,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处理,x2=4.79,P<0.05。治疗组平均平喘时间(4.19±1.10)天,平均止咳时间(5.91±1.24)天,平均住院时间(8.0±2.28)天。而对照组则分别为(5.79±1.31)天、(7.65±1.48)天、(10.57±2.9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弗素克辅佐治疗小儿MP可明显减轻咳嗽、气喘等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9.
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发展中的一项“民心工程”与“德政工程”。通过实践,广大群众切实体会到了这种以人为本的新型医疗模式的好处,其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同时,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收入也明显增长。但是,我们应看到,这项工程才刚刚起步,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与矛盾。如何能使社区卫生服务呈现可持续性发展,仍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黑茶提取物抗辐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137Cs-γ照射小鼠的30 d存活率实验,受照小鼠肺组织、肝组织和血清的氧化损伤防护试验测定单纯照射组、黑茶提取物(50、100、200 mg/kg)各剂量给药组,以及黑茶提取物1、100 ng/mL对HEK-BlueTM hTLR5细胞中Toll样受体5(TLR5受体)激活实验来探索黑茶提取物的辐射防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结果30 d存活率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受到射线7.0 Gy照射后,黑茶提取物(50、100、200 mg/kg)给药组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从单纯照射组的18.73 d分别提高到23.40、24.07、27.73 d,特别是高剂量组作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6,P < 0.05),黑茶提取物高剂量给药组小鼠的存活率提高幅度达53.4%。氧化损伤防护试验结果显示,黑茶提取物能够提高小鼠血清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2.993,P < 0.05;t=4.049,P < 0.01)、过氧化氢酶(CAT)(t=4.883,P < 0.0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t=2.702、2.959,均P < 0.05)的活性并降低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TLR5受体激活实验结果发现,黑茶主要成分之一的黑茶多糖在低剂量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激活TLR5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2,P < 0.05)。 结论黑茶提取物具有非常显著的辐射防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黑茶多糖对TLR5受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