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通过显微解剖研究比较远后颞下和极外侧小脑上幕下两种手术入路,为外科治疗中脑背外侧区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神经导航辅助下对10例尸头模拟远后颞下入路和极外侧小脑上幕下入路,测量比较两者的暴露范围.结果 Labbe静脉位于远后颞下入路视野中,使颞叶牵拉受限,离断后可较好暴露中脑背外侧区;极外侧小脑上幕下入路可充分暴露中脑、脑桥上段背外侧及对应的小脑幕切迹区域结构,轮廓化乙状窦和横窦扩大了对此区的显露.结论 远后颞下入路可暴露中脑背外侧区,Labbe静脉损伤是此入路的主要缺陷.极外侧小脑上幕下入路适合于中脑背外侧及对应的小脑幕切迹区病变手术;轮廓化横窦乙状窦,有利于术野的显露.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融合技术与电生理技术在颅底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例颅底肿瘤患者进行术前CT、MRI、MRA等影像多模态融合,对病灶进行三维重建,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切除范围;15例颅底附近贴附5个MARK,分别在开骨瓣前及切除病灶后检查是否发生移位,探讨术中持续导航的精确性;对后组颅神经进行全程电生理监测,保护相关颅神经。结果:神经导航具有良好的持续精确性,肿瘤及其周围结构定位准确,在综合的电生理监测下,手术全切除16例(76.2%);次全切3例(14.3%),大部分切除2例(9.5%),术后所有病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32个月,远期生活质量KPS评分80~100分,2例复发。结论:颅底肿瘤与颅底组织结构位置相对固定,术中脑移位不明显,对于导航的定位精确性影响较小;术中联合电生理监测技术,及时反馈肿瘤的切除深度,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的同时加快手术进程,避免脑重要结构的副损伤,两者的联合应用在颅底肿瘤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铁石棉颗粒粉尘的致癌作用。方法 将铁石棉研磨成颗粒状粉尘对Wistar大鼠进行气管注入染尘,自然死亡后,偏光显微镜观察粉尘分布,光镜下比较肺部纤维化与肿瘤病变的关系。结果 肺部肿瘤检出率为15.38%,癌发部位;中央型1例,周围型3例。组织学类型;腺鳞癌,腺癌,鳞癌,胸膜间皮瘤各1例。肺瘤均发生在尘性纤维性较重的部位。染尘组与对照组相比,支气管上皮,肺泡上皮和胸膜间皮细胞的增生,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检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有2例见到癌变的移行过程。结论 颗粒状铁石棉粉尘具有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岩斜区病变的手术入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岩斜区病变的手术入路数目众多,且变化极大.处理岩斜区硬脑膜下病变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枕下外侧入路、岩前入路、远外侧入路和联合岩骨入路,切除以硬脑膜外生长为主的肿瘤可以采用口咽入路或耳前-颞下入路.本文详细阐述了上述各种入路的应用指征、操作要点和可能出现的手术并发症,并对每个入路的优点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经中颅底硬膜间入路切除中后颅窝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适应症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1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中颅底硬膜间入路切除中后颅窝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7例患者中Mp型5例、MP型2例。7例患者术后第1d复查MRI显示肿瘤均全切,无手术死亡者;术后脑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改善4例,无明显变化3例,无加重和出现新的脑神经麻痹;1例患者出现皮下积液和颅内感染,经腰穿置管脑脊液引流和抗生素治疗痊愈;1例出现颞肌萎缩。术后7例患者均长期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无1例患者复发。结论中颅底硬膜间入路手术是切除Mp型和部分MP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主要在硬膜间进行手术操作,有利于脑组织、脑神经及血管的保护,手术损伤小、反应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提高对垂体脓肿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垂体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2例中年女性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发热、视觉障碍、多饮多尿、闭经和全身乏力。MRI增强扫描示垂体病灶环形强化伴垂体柄明显强化。例1患者经额下入路清除脓肿,术后使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恢复良好。例2患者经鼻蝶入路清除脓肿,术后2个月复发,再次经鼻蝶入路清除脓肿,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垂体脓肿术前诊断困难,早期出现视力和视野改变、尿崩,以及影像学检查出现鞍区环形强化的囊性病灶应考虑垂体脓肿的可能性。早诊断、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时手术和适当的对症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从腹腔游离癌细胞中分离胃癌干细胞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5例胃癌患者,术中发现有腹膜转移5例,无腹膜转移3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腹腔灌洗液中CD44和CK20的表达,并比较有、无腹膜转移两组之间差别是否有差异。结果:⑴有、无腹膜转移组之间腹腔游离癌细胞中CD44+CK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⑵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8%,胃癌组织中CD44阳性表达率与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因素有关;该两因素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从胃癌腹腔灌洗液游离癌细胞中分离胃癌干细胞是可行的,这种可行性为人胃癌干细胞的分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制定胃癌腹膜转移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8.
109.
Onyx胶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21例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21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在股动脉内置入6F鞘,6F导引导管进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Ultraflow、Marathon或Rebar微导管超选择进入畸形血管团内,采用“注胶-返流-停止-再注胶”技术长时间缓慢注射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结果栓塞前后脑动静脉畸形闭塞30%~50%7例,50%~80%8例,80%以上6例。10例患者术后辅以伽玛刀治疗,其中2例一年以后复查DSA显示AVM完全闭塞。结论Onyx可提高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效果,但应正确采用栓塞技术和注意预防并发症,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肺气肿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将33例尸检标本从气管灌注10%福尔马林,使肺膨胀至正常状态,1周后经气管注入氧气,直至液体全部从胸膜表面逸出,制成固定的充气标本,类似正常状态下肺组织,再将标本行冠状面及横轴面扫描。选取标本内有肺气肿的23例,分析其内肺气肿的表现及分布,然后将标本切成10mm厚层,进行CT、病理对照。对15例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病例行螺旋CT扫描,包括肺气肿合并感染11例,合并孤立性结节4例,分析肺气肿合并症的CT特征。结果(1)23例肺气肿的标本中,小叶中心型肺气肿21例,全小叶型肺气肿5例,均与小叶中心型并发,间隔旁型肺气肿19例,瘢痕旁型肺气肿3例。(2)肺气肿均累及双侧肺野,呈大致对称或相近分布,17例(17/23)表现为2种或2种以上类型肺气肿并发。(3)肺气肿合并感染的14例(临床病例11例,标本3例)中,均见“假空洞”或“假蜂窝”影(实变肺野内未被充填的气肿腔);肺气肿合并结节者4例,见“假胸膜凹陷征”(间隔旁气肿或肺大泡的壁与结节相连)。结论肺气肿的CT表现、分布及多种类型合并存在等特点对空腔性病变的鉴别有帮助。提出肺气肿合并症的CT特征,“假空洞”影、“假蜂窝”影、“假胸膜凹陷征”及其对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