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71.
脑室内少突胶质细胞瘤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发生于脑室内的少突胶质细胞瘤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同期发生于侧脑室内的6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和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各自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二者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发生于脑室内的少突胶质细胞瘤与中枢神经细胞瘤在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和光镜下的病理学表现均十分相似。结论 目前认为光镜下出现无核原纤维岛、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突触素阳性表达、电镜超微结构检查证实肿瘤细胞有神经元分化证据为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金标准,也是鉴别少突胶质细胞瘤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2.
46例结肠黑变病临床病理分析及Ki-67的表达检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结肠黑变病 (melanosiscoli,MC)是消化道黑变病的一种 ,指结肠黏膜内有很多吞噬有脂褐素样物质的巨噬细胞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 ,结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呈棕褐色或黑色。其病因、发病机制、色素来源均尚不清楚 ,有学者研究认为 ,可能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有关。目前的研究多认为 ,MC与服用泻药 ,尤其是蒽醌类泻药有较强的相关性。因其常伴发结肠肿瘤 ,故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我院近 3年来确诊为MC的、资料较完整的 4 6例病人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并对部分病人检测Ki 6 7的表达 ,以了解其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一、…  相似文献   
73.
钳夹子宫血管致宫内生长迟缓幼鼠肝及脑组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简便可靠的大鼠宫内发育迟缓(IUGR)模型,观察其幼鼠肝及脑重量和病理变化。方法 将大鼠分为2组:钳夹组于孕17d 行双侧子宫血管钳夹术30m in;对照组行同期开关腹术,但不钳夹子宫血管。随机获得孕21d 剖宫产及自然分娩两队。结果 剖宫产队:钳夹组幼鼠体重、肝重、脑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肝及脑组织光镜下有明显的病理形态学异常。自然分娩队:生后d6 两组幼鼠体重无明显差异(P> 0.05),但钳夹组幼鼠肝及脑重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脑的异常改变部分恢复,肝的形态学改变恢复正常。结论 钳夹子宫血管法能造成IUGR模型,且IUGR幼鼠出现可测定的肝及脑损伤,生后6d 肝损伤恢复,脑损伤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CDK4Ⅰ/P16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及发展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了83例肺癌手术标本中CDK4Ⅰ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CDK4Ⅰ蛋白表达总的平均阳性率为65.93%。P16蛋白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类、肺癌原发部位、患者的年龄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与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一高分化的肺癌(77.95%)与低分化的肺癌(53.05%)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肺癌的原发灶(64.16%)与相应转移灶(淋巴灶)(53.66%)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肿瘤大小T1+T2(68.90%)与T3+T4(60.83%)之间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CDK4Ⅰ蛋白检测可以作为人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基因,并可能是肺癌术后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 c- myb癌基因在人脑活体胶质瘤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6 1例活体胶质瘤标本以及正常和胎儿脑组织中 c- myb癌基因的表达水平 ,并分析其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级别和其它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c- myb癌基因在恶性胶质瘤中有高水平表达 ,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级别和年龄有关 (P<0 .0 5 ) ,与性别、病程无关 (P>0 .0 5 )。 c- m yb的表达水平在 、 级明显高于 级 (P<0 .0 5 ) , 、 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在 级毛发细胞型星形细胞胶质瘤表达极低 ,在正常胶质细胞内未见表达 ,在胎儿脑组织内有高水平表达。结论  c- myb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可作为判断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16层CT首过时间动态增强在确定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SPNs)良恶性的价值并与延迟动态增强CT对照. 资料与方法 61例SPNs患者同时行首过及延迟时间动态增强CT扫描.记录SPNs首过时间强化峰值(peak height,PH),受试者操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用于确定首过及延迟时间PH值诊断结节良恶性的最佳界值点.计算并比较两种增强方式最佳界值点对病变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阴性预测值. 结果 良性结节首过及延迟时间PH值[(10.912±5.452) HU,(18.172±11.567) HU]均小于恶性结节首过及延迟时间PH值[(22.864±13.514) HU,(26.350±12.744 )HU].首过及延迟时间PH值诊断结节良恶性的最佳界值点为分别为15 HU、17 HU,对SPNs良恶性的诊断,首过时间PH值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阴性预测值和曲线下面积(Az值)分别为77.78%、84%、 80.33%、87.5%、72.41%和0.84;延迟时间PH值分别88.89%、48.00%、72.13%、71.11%、75.00%和0.76.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 结论 胸部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较延迟动态增强模式能更准确评价SPNs良恶性.  相似文献   
77.
兔胆红素钙结石成石过程中胆囊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含量的变化曾勇,肖路加,张尚福。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将10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90只),实验组又分为胆道单纯不全梗阻组(45只)和胆道不全梗阻加感染组(45只)...  相似文献   
78.
目的检测p27蛋白在人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探讨p27与髓母细胞瘤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57例髓母细胞瘤标本中p27蛋白的表达及其定位情况,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全部57例髓母细胞瘤标本中,p27阳性表达为32.41%~96.53%,平均为64.34%±18.1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示p27高表达组≥80%较低表达组(<80%)有显著性差异(P<0.0001);以p27阳性表达率60%为截取值,两组间生存曲线有显著性差异(P<0.0001)。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显示p27在肿瘤细胞质中有表达,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在全部病例及儿童病例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成人病例组中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p27表达降低和p27在细胞质中呈阳性表达在髓母细胞瘤中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5(95%CI2.3~6.7)、3.4(95%CI1.6~4.1)。结论在髓母细胞瘤中p27表达有不同水平的减低,p27表达的降低及p27在细胞质呈阳性表达是人髓母细胞瘤的危险因素,p27在人髓母细胞瘤中具有预后判断意义的最佳截取值为阳性表达率60%。  相似文献   
79.
耐药性癫癎约占癫癎患者的30%,耐药癫癎动物模型是研究其耐药机制和探讨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是从植物马桑中提取的一种致癎物质,对动物反复肌注阈下剂量的CL可以建立化学点燃模型,并具有一定的耐药性[1].P-糖蛋白(P-glycorprotein,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1,MRP1)是近年在耐药性癫癎患者脑组织中发现的两种与耐药性产生相关的膜蛋白[2,3].我们通过建立大鼠CL点燃模型,观察其对卡马西平(carbamazopine,CBZ)、丙戊酸钠(valproate,VPA)及托吡酯(topiramate,TMP)等抗癫癎药物(AED)的治疗反应和大鼠脑部P-gp和MRP1的表达,探讨该模型的耐药性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肺腺癌局部生长的螺旋CT表现特点与组织病理基础的基础关性。方法:3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采用扫描。结合组织病理发现,观察和评价和评价在螺旋CT上肿瘤内部结构,密度分布、边缘特征及周围肺组织改变。结果:34例肺腺癌中,肿块密度均匀14例(41%),不均匀20例(59%),分叶片22例(65%),空泡征10例(29%),短毛刺16例(47%),支气管气相7例(21%),血管集束征16例(47%),胸膜凹陷征19例(56%),毛玻璃样(ground galass opacity,GGO)征7例(21%),GGO征病理上代表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同时残留含气肺泡组织。结论:肺腺癌的螺旋CT表现可反映肿瘤生长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