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汉防己甲素对肺腺泡内动脉构形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野百合碱复制Wistar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汉防己甲素对肺腺泡内动脉构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汉防己甲素可使肺腺泡内动脉中膜厚度、中膜厚度占血管外径百分比、肌型动脉数及部分肌型动脉数分别减少16.4%、30.5%、24.3%和16.4%,并使无肌动脉数增加24.7%,肺腺泡内动脉内皮细胞变性减轻,中膜胶原纤维和周细胞的增生和肌样分化减少。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2.
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 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孤立型细支气管肺癌局部生长的CT表现特点与组织病理发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42-71岁,平均60.0岁。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24例,平扫6例。21例对肿块追加高分辨CT扫描。CT图像上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分布、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并评价其征象与组织病理发现的相关性。结果:按CT图像上密度分布将肿瘤分为三种类型:I型为含毛玻璃样征朱均匀密度肿块10例(33%),病理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伴散在含气肺泡,毛玻璃样征为肿瘤内血管(中等密度)与血管周围的含气肺泡(低密度)对比所致。Ⅱ型为含空泡征或支气管气像的不均匀密度肿块7例(24%),病理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伴有散在肺泡塌陷,残留含气支气管。Ⅲ型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13例(43%),病理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伴散在肺泡塌陷,绝大多数未塌陷肺泡被黏液充填,无含气支气管。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图像上不同的密度分布与肿瘤的生长特征以及有无含气肺泡及支气管病理发现有关。  相似文献   
103.
输尿管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58岁。因双侧腰部不适在外院以左肾纤维化、左肾固缩行左肾切除术。术后1个多月出现全身浮肿,于当地医院行右输尿管双“J”管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予以拔管,但拔管后半天即出现腹部胀痛、无尿。输尿管镜检查发现“右输尿管息肉”而再次入院,病程中未出现血尿。查体:急性痛苦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隆起,肾未扪及,输尿管无压痛,肾区无叩痛。  相似文献   
104.
髓内黑色素性神经鞘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1例髓内黑色素性神经鞘瘤患者,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47岁,胸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后6年、背部疼痛1年。脊椎MRI显示T4~5平面髓内占位性病变。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排列成片状、巢团状或交织状,胞质内含数量不等的黑色素颗粒,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可见小核仁,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S-100蛋白、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黑色素-A和Ⅳ型胶原蛋白呈阳性,上皮膜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CD57、孕激素受体、结蛋白和肌浆蛋白呈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10%。超微结构观察,肿瘤细胞可见连续基膜,胞质内含不同成熟程度的黑色素小体。最终病理诊断为髓内黑色素性神经鞘瘤。随访18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髓内黑色素性神经鞘瘤临床罕见,其诊断依靠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特征,应注意与黑色素瘤、黑色素细胞瘤和色素性神经纤维瘤相鉴别。髓内黑色素性神经鞘瘤生物学行为较难预测,可局部复发,应对患者进行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05.
106.
37例结肠黑变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以下简称MC)是指大肠粘膜内有很多吞噬有脂褐素样物质的巨噬细胞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性病变,结肠镜下可见大肠粘膜呈棕褐色或黑色,故尔得名。目前的研究多认为MC与服用泻药,尤其是蒽醌类泻药有较强的相关关系。MC常易伴发结肠肿瘤。现将我院近3年来确诊断为MC的资料完整的37例病例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1996~1998年结肠镜检诊断为结肠黑变病,同时附有详细的临床资料的病例。提取MC的病理切片,由病理科医师重新读片,以复核后的结果为最终结果。2 结果符合上述条件的结肠黑变病共…  相似文献   
107.
Bax基因产物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ax基因产物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病理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7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ax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 肺癌组织Bax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肺组织和正常组织,而正常肺组织与癌旁组织间无差异。转移癌组织Bax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原发癌组织,但Bax表达水平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及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8.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髓母细胞瘤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占全部儿童颅内肿瘤的20%~25%[1],多位于小脑蚓部,常侵犯四脑室及脑干,可沿脑脊液播散,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转移。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以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特殊病例结合化疗等综合疗法,5年生存率已达60%~64%[2~4]。但总的来说髓母细胞瘤仍是一种治愈率低,复发率高,预后不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疾病。我们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该肿瘤标本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活性,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索PCNA与预后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9.
110.
任莉  董力  张尚福 《癌症》2001,20(5):560-560
患者,男, 55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半年、加重伴不规则低热半月于 2000年 3月 27日入院 (住院号: 727618)。查体:一般情况可,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中晚期杂音,肝肋下 2 cm,剑突下 4 cm,腹部移动性浊音 (-),双下肢轻度水肿。既往无栓塞和晕厥史。彩超发现左心室内一巨大肿块。 2000年 3月 31日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室肿块切除术 ,术中见心包无异常,左房、左室明显增大,左心室内一不规则分叶状的巨大肿块,大小约 15 cm× 8 cm× 6 cm,基底约 3 cm× 3 cm,附于室间隔。完整切除肿块后送病理检查 (检查号 00-05104):肿物由多个包膜不完整的肿块组成,约 13 cm× 8 cm× 6 cm大小,瘤重 112g,切面灰白色,质中等。镜下可见肿瘤组织以巢状的间皮样细胞与肉瘤样梭形细胞混合存在,呈双向分化;瘤细胞大小一致,胞浆略嗜酸性,核大,空泡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相易见 (见图 1),肿瘤细胞外可见多少不等的粘液物质。免疫组化染色: CK(+ ), EMA(+ ), Vim(+ ), HBME-1(+ )(见图 2), Des(-), FⅧ (-),特殊染色 AB(+ ),消化 PAS(-)。病理诊断:左室间隔恶性间皮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