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 颅内植物性异物肉芽肿临床十分罕见,对其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探讨,避免误诊.方法与结果 报告l例颅内植物性异物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男性患者,23岁.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四肢强直性抽搐,病程7年.头部MRI检查显示,左侧侧脑室前角前下方额叶皮质内长约1.60 cm的小结节状混杂信号影,邻近额叶组织有胶质化表现.术中可见左侧额底病灶与硬脑膜粘连,大小约为3cm×2cm,呈灰褐色,质地较韧,边界不清,部分钙化,血供丰富.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肉芽肿伴纤维组织增生、透明变性、钙化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未见肿瘤细胞及寄生虫病变;病变组织表达波形蛋白和CD68,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和上皮膜抗原.结论 颅内植物性异物肉芽肿根据其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根据异物种类及存留时间的长短,其影像学也存在多样性,但是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明确诊断,与肿瘤、寄生虫病变相鉴别,并初步明确其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51岁,因“发现腹部包块1月,双下肢肿,乏力,长胡须,体重增加2周”入我院。查体:BP175/90mmHg。满月脸,多血质,毛发增多,发际低,上唇、下颏长胡须,面部散在痤疮,前胸、后背、双上肢满布出血点,以前胸为主,压之不褪色。未见粗大紫纹,皮肤菲薄。右侧腰部可扪及约15cm×15cm大小包块,表面光滑。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以右侧明显。入我科后血钾2.3mmol/L,静脉及口服补钾,每天6~9g。氨体舒通60mg每天4次,血钾维持在2.5~2.8mmol/L,波依定5mg及安博维150mg每天一次,血压控制在150~160/60~85mmHg。实验室检查:皮质醇(PTC)生理波动及地塞…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broblastic tumors,IMTs)是近年认识到的一种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肺是其好发部位之一。本观察旨在研究肺IMTs有诊断价值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9例肺IMTs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对切除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9例患者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7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良性IMTs的瘤细胞呈梭形,体积较大,胞质弱嗜酸性,核圆形或椭圆形,核分裂0~2个/50HPF,恶性IMTs在良性IMTs的基础之上表现为瘤细胞排列较紊乱,细胞异型性大,核仁明显,核分裂〉25个/50HPF,IMTs组织内均可见神经节样肌纤维母细胞和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检测显示全部病例瘤细胞呈波形蛋白、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4-),部分病例的部分瘤细胞呈结蛋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1(4-),p53均呈(-)。结论 肺IMTs临床表现无典型性,肿瘤由大量具有肌纤维母细胞特征的瘤细胞构成,伴有较多炎细胞浸润,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良性者预后好,恶性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IMMUNOBLASTICLYMPHADENOPATHY-LIKET-CELLLYMPHOMA:ACLINICOPATHOLOGICANDIMMUNOPHENOTYPICANALYSISOF24CASESLiuWeining;刘卫平;LiGandi;...  相似文献   
15.
16.
肺癌术后转移及预后与转移抑制基因nm23和nm23-Hl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nm23-H1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的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46例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nm23-H1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肺癌中nm23、nm23-H1表达水平(71.23±5.19)%,(64.98±5.72)%均明显低于癌旁肺组织(89.00±7.21)%和正常肺组织(90.66±6.78)%(P<0.05),肺癌中nm23、nm23-H1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的细胞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nm23-H1高表达组术后3年及5年(78.81%及55.73%)生存率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21.42%及17.83%)(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影响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前4种因素依次为nm23-H1表达水平,TNM分期,淋巴结受侵状况和原发肿瘤大小.结论 nm23、nm23-H1在肺癌中起转移抑制基因的作用,它们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肺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相邻脑膜瘤合并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报道1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患者女,49岁,记忆力下降2个月,头痛3天,CT示左顶枕叶脑实质内占位,组织学观察见脑膜瘤与胶质母细胞瘤两种肿瘤成分。免疫组化染色脑膜瘤成分EMA(+),GFAP、SMA、CD31、S-100均(-)、Ki-67阳性率约1%,电镜观察见细胞膜间有桥粒连接;胶质母细胞瘤GFAP(+)。患者术后6个月因复发接受第二次手术,再6个月后死亡。结论颅内相邻脑膜瘤合并胶质母细胞瘤为罕见病变,好发于老年女性,通常位于大脑实质,影像学上常见肿块密度不均,伴有强化和周边脑组织明显水肿。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脊髓内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复爿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患者,5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伴左侧上肢麻木、无力,左侧下肢无力,排尿困难.颈椎MRI检查C5~6脊髓内异常信号伴脊髓卒洞.手术中可见肿瘤位于颈椎C5~6脊髓,椭圆形,呈灰白、灰褐色,大小约3.00 cm×1.50 cm×1.50 cm,质地坚韧,血液供应丰富,似有包膜,与周围神经组织粘连紧密,蛛网膜与硬脊膜粘连.组织形态学观察肿瘤主要由形态一致的梭形细胞组成,呈"漩涡状"紧密排列;肿瘤细胞边界清楚,细胞质少,呈嗜酸性;细胞核深染,呈长卵圆形,偏位,可见小的核仁和核分裂象;肿瘤细胞之间有数量不等的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中结蛋白、波形蛋白、肌特异性肌动蛋白表达阳性;胞核中肌浆蛋白表达阳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50%;部分肿瘤细胞胞膜和(或)胞质中CD57表达阳性,而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膜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钙视网膜蛋白和S-100蛋白表达阴性.患者手术后末接受其他辅助治疗,6个月后死亡.结论 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一种亚型,主要山紧密排列成漩涡状或长束状、形态一致的梭形细胞组成.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预后良好;发生于成人者,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肺癌中p16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癌中p16蛋白表达的意义张尚福张声李羽陈晓峰成娘周清华p16基因及其编码的p16蛋白,在原发性肺癌(PPC)组织的表达报道少见。我们用抗p16蛋白抗体对PPC进行免疫组化研究,探讨p16蛋白表达与PPC的组织学和转移等关系。材料与方法143例PPC...  相似文献   
20.
恶性脑膜瘤与浸润性脑膜瘤的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脑膜瘤与浸润性脑膜瘤的组织学改变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为提高其诊断水平,作者对90例恶性脑膜瘤和18例浸润性脑膜瘤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脑膜瘤组织变化的基础上出现肿瘤细胞丰富密集,异型性增大,瘤巨细胞,10个高倍视野下核分裂数在6个以上,甚至出现病理性核分裂,瘤组织灶性或点状坏死,囊性变和出血时可诊断为恶性脑膜瘤,如再出现浸润性生长、复发或转移,则更可诊断为恶性脑膜瘤。在良性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