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6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6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96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40篇 |
外科学 | 152篇 |
综合类 | 224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2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迷宫手术对二尖瓣病合并的慢性心房颤动电生理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例二尖瓣疾患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施行了迷宫手术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采用12导联心电图,心内电生理、动态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方法进行检查,探讨迷宫手术对慢性房颤患者心脏围手术和远期电生理的影响。平均随访17.9±7.9个月。结果如下:①术后3个月90%(18/20)恢复窦性心律,随访1年以上者(14例)房颤均未见复发。②术后除1例房结恢复时间延长外余均正常,无窦性起搏或房室结传导功能障碍。③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内肌浆网Ca2 转运功能变化的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19例风心病患者(风心病组)和6例意外脑死亡者(对照组)心肌肌浆网钙泵蛋白和兰尼碱受体含量,同时采用草酸盐易化的肌浆网Ca2 摄取法测定两组心肌肌浆网的Ca2 摄取功能,采用测定“裸露”心肌束的咖啡因敏感性方法测定风心病患者心肌肌浆网的Ca2 释放功能。结果:风心病组钙泵蛋白和兰尼碱受体相对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显著减少23%(P<0.01)和10%(P<0.05),心肌匀浆肌浆网Ca2 摄取量和摄取率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并且风心病患者钙泵蛋白相对含量变化与肌浆网Ca2 摄取率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1),“裸露”心肌束的相对Ca2 释放速率变化也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且与兰尼碱受体相对含量变化密切相关(r=0.67,P<0.05)。结论:风心病心肌细胞内肌浆网Ca2 摄取和释放功能下降的机制主要与肌浆网的Ca2 摄取和释放蛋白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3.
血流机械应力在肺血管构建重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血管构形重建是慢性肺动脉高压共同的病理特征 ,本文分析肺循环血管的结构特征和肺动脉高压的动脉血管所受血流机械应力的变化规律 ,从血流力学角度讨论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变化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构形重建中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后早期心房颤动 (AF)的易患危险因素 ,回顾分析 81例单纯CABG病人的年龄、合并症、左房和左室大小、术前心功能、手术方式、血管桥数目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与术后AF发生的关系 ,并总结药物及电复律转复AF的效果。结果 :术后早期AF发生率为 2 3.5 % ,AF病人术后ICU监护时间延长 ;单因素分析表明高龄 (≥ 6 5岁 )、移植血管桥数目及术后并发症与AF发生密切相关 (P =0 .0 1,0 .0 0 2 ,0 .0 0 1)。Logistic回归表明术后并发症是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 .0 0 9,B =1.73,OR值为 5 .6 5 )AF总转复率为 81.3% ,电转复 2例 ,药物转复 11例 (78.6 % )。结论 :增龄、移植血管桥数目增多及出现术后并发症是CABG术后早期AF的易患危险因素 ,药物及电复律能有效转复术后AF。 相似文献
65.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显著肥大左心室的逆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显著肥大左心室的逆转和收缩功能的恢复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 3 2例左心室显著肥大患者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结果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形态呈进行性缩小、心肌肥厚显著减轻。影响显著肥大左心室术后完全逆转的主要术前因素是左心室的收缩末内径≥ 6 0cm、舒张末容积指数≥ 2 10ml/m2 和重量指数≥ 15 0g/m2 (P <0 0 1)。术前射血分数≥ 0 40者术后射血分数和短轴内径缩短率的恢复显著优于术前射血分数 <0 40者 (P <0 0 5~ 0 0 1)。术后射血分数≥ 0 5 0或短轴内径缩短率≥ 2 5 %与术后恢复时间呈正相关 ,与术前左心室收缩末内径≥ 6 0cm呈负相关 (R2 =0 5 5 ,P <0 0 1)。 结论 :在左心室的收缩末内径≥ 6 0cm或舒张末容积指数≥ 2 10ml/m2 、重量指数≥ 15 0 g/m2 和射血分数 <0 40前手术 ,有利于术后左心室逆转和左心室收缩功能恢复 ,术后 6个月~ 1年是恢复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66.
不同切应力下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研究不同切应力下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平滑肌细胞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建立平行平板流动腔模型 ,模拟产生定常层流 ,采用3H -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和胃蛋白酶消化法 ,测定细胞DNA和胶原合成量。实验发现 ,与单用 10 %牛血清DMEM培养基比较 ,静态培养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促使平滑肌细胞DNA和胶原合成 ,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量从 749± 5 3cpm/ 10 3 细胞上升至 12 0 2± 6 3cpm/ 10 3(P <0 .0 1) ,平滑肌细胞掺入 2 ,3- 3H -羟脯氨酸量从 30± 6cpm/ 10 3 细胞上升至 47± 4cpm/ 10 3 细胞 (P <0 .0 1)。内皮细胞在 10和 2 5dyn/cm2 切应力剪切 18h后 ,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平滑肌细胞DNA和胶原合成促进效应分别下降了 10 .41%± 5 .6 6 %、2 3.97%± 6 .2 3 %和 45 .71%± 2 .93%、6 4.5 3%± 2 .42 %。由此提示内皮细胞所受血流切应力减小后 ,其条件培养基能促使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67.
目的矫正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由于右侧心室为形态左室结构和心室排列的变化,使心内膜起搏电极置放难度大且易脱位.本文报道4例儿童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合并Ⅲ度房室阻滞的心内膜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及随访,探讨儿童心脏畸形的起搏器安置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HeartvalvesurgeryinChinadatesbackto 4to 5decadesago .In 1954,thefirstclosedmitralcommissuro tomywassuccessfullyperformedinapatientwithmitralstenosis.In 1960 ,withtheadventoftransventriculardilatorandbytherouteofleftventricle ,theefficacyofmitralcommissurotomywa… 相似文献
69.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救治心脏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C)治疗心脏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方法 对33例因心脏手术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使用IABC的病例进行分析,观察心律恢复情况、ST段转复情况、监测桡动脉和主动脉压力波形,记录血管活性药物用量。 结果 所有患者在应用IABC后1~2小时室性心律失常由原来的Ⅱ~Ⅴ级恢复到0~Ⅰ级(Lown分级)。ST段的抬高或降低在30分钟~1小时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应用IABC后,桡动脉压的基础收缩压均在早期有所下降,从90±19mmHg下降到78±21mmHg(P<0.05);基础舒张压从71±16mmHg上升到131±25mmHg(P<0.01);平均动脉压增加。多巴胺用量由8±2μg/ml 相似文献
70.
为评价慢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施行迷宫手术时保留右心耳对心房钠尿肽 (ANP)分泌的影响 ,及其对肾脏水钠排泄功能的作用 ,选择行二尖瓣替换术和改良迷宫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 (简称风心病 )患者 43例 ,根据术中有无切除右心耳 ,分成切除组 (n =2 3)和保留组 (n =2 0 ) ,另选同期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术的风心病患者 2 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于术前 1天、术后 1,3,7,14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P的含量 ;同时记录术后 7天内每日液体的入量、尿量以及体重的变化。结果发现 ,切除组和保留组术后 1个月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无统计学差异 ;各组术后 7天内各时间点的血浆ANP含量均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其中尤以术后第 1天下降最为明显 ;术后 3天保留组和对照组血浆ANP含量均较术后 1天明显升高 (P <0 .0 5 ) ;保留组术后第 3,7天血浆ANP含量显著高于切除组 (P <0 .0 5 ) ;术后每日液体入量、尿量、体重以及术后 7天体液的总平衡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切除组术后 7天内应用多巴胺和速尿的总量均显著高于保留组和对照组 (P <0 .0 5 )。提示保留右心耳的迷宫手术同样能达到治疗慢性房颤的目的 ,并且对ANP的分泌的影响相对较小、从而相对改善术后肾脏水钠排汇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