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调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情况,为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入选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PCI的患者200例,用光学血小板聚集仪(LTA)检测1 mmol/L花生四烯酸(AA)和5 μmol/L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A和PLADP),将PLAA > 20%?PLADP > 40%分别定义为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结果:本研究未发现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入选患者PLAA均值为(2.63 ± 2.40)%;入选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者44例(22.0%),其PLADP均值为(47.16 ± 5.82)%;氯吡格雷非抵抗者156例(78.0%),其PLADP均值为(25.62 ± 8.71)%?结论: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极低,而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高,提示应针对氯吡格雷抵抗者制定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2.
研发基于脑机接口控制的功能性电刺激系统,服务于下肢的运动康复。脑机接口采用的是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电信号技术。使用线性判别分析分类器来处理脑电信号的频域特征,实现对下肢5种运动状态的控制意图识别,即开始、快速、慢速、停止和空闲状态。识别的意图转化为指令触发电刺激系统,刺激下肢的相关肌肉产生运动,并测量关节角度。设计的系统在6位正常受试者上进行了单纯的脑机接口实验,其中2位分别进行了脑机接口控制的小腿摆动与下肢行走的电刺激实验。在小腿摆动实验中刺激的是股直肌,行走运动实验中刺激的是两条腿的髂腰肌、臀大肌、股直肌和腘绳肌。实验分析了电刺激尾迹对脑电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的脑机接口可以准确地识别运动意图(平均识别率高于85%),并能够实现电刺激作用下与该意图相对应的下肢期望运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化疗方案与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奥沙利铂(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XELOX化疗方案者57例,接受FOLFOX6方案者49例。对比2组治疗总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XELOX组总有效率为56.14%,FOLFOX6组总有效率为53.0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ELOX化疗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14.04%,明显高于FOLFOX6化疗组发生率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程度较轻,主要以Ⅰ~Ⅱ度为主;FOLFOX6化疗组神经毒性发生率为22.45%,明显高于XELOX化疗组发生率5.26%(P<0.05),程度较轻,主要以Ⅰ~Ⅱ度为主;2组在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口腔炎、脱发等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ELOX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5个月,FOLFOX6组17个月;XELOX化疗组1年生存率为85.96%,高于FOLFOX6化疗组1年生存率83.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与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相当,但XELOX化疗方案用药更为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4.
膦甲酸钠软膏治疗Ⅰ、Ⅱ型单纯疱疹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 1997年 4~ 8月 ,对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制的新型治疗单纯疱疹 (HIS)药物膦甲酸钠软膏作Ⅱ期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入选标准 随机选择门诊单纯疱疹病人 ,年龄 18~ 6 5岁 ,HIS I选择发病 2 4h内者 ,HIS Ⅱ选择发病 72h内者 ,征得病人口头或书面同意。2 .不入选病例标准 局部合并有细菌或真菌感染 ,有湿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以及其它呈泛发或较严重表现的皮肤病 ;对本类药物有接触过敏史或伴有糖尿病、严重心、肝、肾病或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对一例已生育过Hallopeau-Siemens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且突变位点明确的孕妇进行DNA为基础的产前诊断,并探索诊断过程中母体细胞污染的排除方法.方法 于孕16周行羊膜腔穿刺术,抽提羊水细胞中胎儿基因组DNA.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法明确胎儿是否带有致病突变.羊水细胞贴壁培养技术将羊水中胎儿细胞与母体血细胞分离,去除母体细胞污染.核型分析法以期证实羊水中有父源性信息.微卫星标记连锁分析技术进一步证实胎儿基因型.结果 B 超下示胎盘位于腹前壁,故穿刺针无法避开胎盘,须经腹壁、胎盘后入羊膜腔抽取羊水,离心后示羊水细胞中有肉眼可见血细胞污染.直接测序显示,孕妇已生育的女儿(7岁,已确诊为Hallopeau-Siemens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2号外显子上有母源性突变R525X,105号外显子上有父源性突变R2610X,胎儿12号外显子上存在和母亲相同的突变R525X,105号外显子正常.为排除该结果为穿刺过程中母亲血细胞污染羊水所致,将羊水细胞贴壁培养后,再次进行直接测序及家族单倍型连锁分析,显示两次直接测序和连锁分析结果一致,排除母体污染,证实胎儿为带有与母亲相同突变的临床表型正常的携带者.孕妇于孕40周产下一表型正常女婴.结论 用直接测序、羊水细胞贴壁培养、核型分析、连锁分析等多种技术联合,可提高产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6.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之范畴,是一种较难彻底治愈的疾病,并且还并发某些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27.
目的: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简称CAG,下同)中医症状学调查入手进行中医证候学研究,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下同)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其中医的病机特点、发展规律、证候特征,从而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有完整中医临床资料的2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以及胃镜检查资料,对所采集到的数据整理后,运用卡方检验以及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岁以下的发病率为1.4%,31—40岁发病率为15.8%,41~50岁发病率为26.8%,51岁以上发病率为56%。cAG中医临床症状以胃肮胀痛最为多见,其次为纳呆、嗳气、体倦乏力、口干、泛酸、口苦。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划分为五组,胃阴不足组平均年龄最大,肝胃不和组最低。202例CAG患者总体HP的感染率为44.5%,其中瘀血阻络组HP感染率最高脾胃虚弱组最低。各组之间经卡方检验(P值均大于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瘀血阻络组HP感染率最高,湿热中阻组占第二位。  相似文献   
28.
研发一种用于抑制腕部病理性震颤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康复系统,包括信息处理、控制器设计、仿真建模以及实验测试。仿真阶段利用Matlab软件构建了腕关节肌肉骨骼模型;设计控制器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对肌骨模型中存在的震颤扰动进行抑制。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保证了在抑制高频低幅震颤扰动的同时不影响其低频高幅的自主运动,对震颤扰动幅值的抑制平均达到约95%。实验阶段搭建了FES闭环控制系统实验平台,由电刺激器、角度传感器、电脑控制器和输出板卡以及实时控制软件系统组成。研发的系统在5例健康受试者及1例震颤患者身上进行了测试,震颤抑制效果分别约为90%和80%。  相似文献   
29.
触觉学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如遥控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假肢、娱乐交互界面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以此来增强人对机器或者虚拟物体的操作性。电触觉是现在主要的触觉再现措施,即通过改变恒流/恒压电脉冲的频率、脉宽、强度以及脉冲方向等因素,让人产生不同的触觉感。首先通过人体皮肤神经的建模推导出激励函数,并进行仿真研究,通过改变施加在电刺激阵列的电脉冲方向和强度,设计能分别刺激皮下3种刺激感受器(Meissner触觉小体、Merkel触盘、Pancinian环层小体)的实验范式,同时进行了心理物理学实验。10位受试者参加了实验,对食指进行电触觉刺激。正脉冲时采用不同频率(10、30、70、90 Hz)的电脉冲进行刺激,让受试者产生不同级别的振动感;负脉冲时采用不同脉宽(150、200、250、300 μs)的电脉冲进行刺激,让受试者产生不同级别的压力感。受试者对振动和压力的感觉强度进行主观判断。统计结果表明,该模型下的实验模式能够使触觉强度分级平均识别率高达80%以上,同时可通过对刺激电极分布以及电流大小的分析,找到最佳的刺激模式,保证最佳的触觉再现。  相似文献   
30.
本文报告11例儿童Zumbusch型脓疱性银屑病,其中男7例、女4例。平均首次发病年龄10.8月。对病因(感染和免疫方面)、论断地探讨,其中3例作了T细胞亚群抗原测定,发现CD4降低,CD升高,CD4/CD8比值异常。所有患者均有Zumbusch型临床表现。最后,在治疗上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