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目的了解川东北地区梅毒患者感染H/V、HBV或HCV情况,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我院门诊病人梅毒特异性抗体筛查阳性血清410份,其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110份,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对患者血清进行Anti—HIV、HBV血清学试验5项和Anti—HCV检测。同时以来我院进行HBV体检者(n=1303)作为非梅毒感染对照组,并回顾性分析HBV检测结果。结果梅毒患者HIV感染率为0.48%(95%C10.00%~L16%);HCV感染率为2.44%(95%C10.94%~3.92%);HBV感染率为10.24%(95%CI7.31%~13.17%),其中HBeAg阳性率为26.19%。对照组HBV感染率7.90%(95%CI6.44%-9.36%),其中HBeAg阳性率为6.79%(7/103),梅毒感染组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人群与阴性人群之间HBV和HCV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梅毒患者感染HBV和HCV情况与梅毒感染阶段无关。梅毒患者感染HIV、HBV或HCV水平较高。应加强对其的干预力度,更好地控制HIV、HBV和HCV的传播。  相似文献   
82.
8岁女孩肝功能异常8年伴血压高1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儿,女,8岁,新生儿期即出现黄疸和肝功能异常,伴有先天性青光眼(生后第5天确诊)、特殊面容(前额宽阔、眼距宽、眼窝深陷)和血压高。肝功能异常以胆汁淤积为主,心脏大血管CTA发现腹主动脉、双肾动脉起始部狭窄。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发现JAG1基因外显子12区域存在1个杂合移码突变:c.1485delC(缺失胞嘧啶)。该患儿确诊为Alagille综合征(ALGS)。给予降酶、利胆及多联降压药物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汁酸明显下降,但血压波动在102~140/53~89 mm Hg,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患儿口服降压药血压波动在110~120/60~80 mm Hg。儿童难治性高血压伴多系统受累尤其是以胆汁淤积为主的肝功能异常时应注意鉴别罕见的ALGS,积极寻找遗传学病因,以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83.
青春期儿童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狼疮性肾炎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儿女,12岁,因反复皮肤红斑、水疱半年,关节疼痛3月余就诊。患儿半年前反复出现口腔溃疡、糜烂,伴低热,逐渐出现口周及面部红斑、水疱,就诊当地医院,予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5个月前红斑及水疱逐渐扩散至全身,外院查血常规示WBC 3.38×109/L,抗双链DNA(dsDNA)阳性,皮肤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形成,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DIF)示基底膜区(BMZ)IgG、IgM、IgA和C3线状沉积。  相似文献   
84.
学龄期儿童发热8天伴咯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报道1例因发热8 d伴咯血而诊断为丙球无反应型川崎病(KD)并肺出血的患儿。患儿女,学龄期儿童,以发热、皮疹、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唇红皲裂及杨梅舌为主要临床表现,随后出现双手、足肿胀,实验室检查示WBC、PLT及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血沉明显增快,肝脏酶学升高,白蛋白降低及无菌性脓尿。第1疗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仍反复发热,入院第2天出现咯血,肺CT示透亮度不均,有斑片状阴影。予第2疗程的IVIG、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病情迅速缓解。KD是儿童时期一种以多系统血管炎为主要特征的发热性疾病,可累及心脏、肾脏、肺及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临床上需要仔细监测和认识KD的少见症状,早期认识到KD的肺部并发症可避免延误诊断和防止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早期治疗及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采用~3H-DHA(美国Duponf产品,比活度3959.0GBq/mmol)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观察了1992年4月至10月我科住院确诊的2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梗塞后1、3、7、和21天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Bmax及Kd。结果:见附表。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后24小时即出现β-受体明显升高,3天后下降,但仍高于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通过对HBsAg低值血清样本确诊试验的结果分析,为临床合理评价和解释HBsAg低值结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HBsAg阳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HBsAg结果为0.05~1.00IU/mL的低值血清样本596份,采用雅培Architect H BsAg确诊试剂盒对其进行检测.结果 HBsAg低值样本占HBsAg阳性样本的12.59%.雅培HBsAg确诊试验的总阳性率为72.15%,其中0.05~0.10、>0.10~0.20、>0.20~1.00 IU/mL的确诊阳性率分别为11.25%、88.35%、100.00%,各水平确诊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98,P<0.01).CLIA方法检测HBsAg血清样本的“可疑区间”为0.08~0.14 IU/mL.在不同年龄阶段的HBsAg阳性样本中,<1岁年龄阶段人群在0.05~0.14 IU/mL的检出率最高,达90.60%(135/149).结论 CLIA方法检测HBsAg时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尤其应注意小于1岁年龄阶段人群的HBsAg的低值结果的评价和解释.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高血压冠状动脉壁肥厚和储备力下降的预防作用。方法4w大鼠设3组:分别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组、SHR口服卡托普利组(SHR+C)和正常血压大鼠(WKY)组,饲养12w。结果SHR+C组较SHR组,收缩压、冠状动脉壁横截面积、横截面积与内径比及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宽度显著下降,最大冠状动脉流量增加,与WKY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卡托普利能完全预防SHR冠状动脉壁肥厚和储备力下降。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转染外源性野生型P16^ink4a基因逆转录病毒重组质粒对兔颈总动脉壁损伤后再狭窄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野生型P16^ink4a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逆转录病毒重组质粒,经包装细胞包装后取得高滴度病毒液,并以此病毒转染后即刻的兔颈总动脉。应用膜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损伤动脉壁的外源性P16^ink4a基因表达,并通过病理学等方法观察动脉内膜增生情况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逆转录病毒重组质粒可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内皮细胞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及17β-雌二醇的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将ox-LDL与HUVEC孵育及HUVEC经它莫西芬(tamoxifen)和(或)17β-雌二醇预处理后,再与ox-LDL孵育,检测培养液中IL-6和TNF的活性.结果 ox-LDL可明显增加内皮细胞产生IL-6和TNF.ox-LDL 20 mg/L时,TNF为(0.72±0.08)μg/L,IL-6为(92.28±6.29)U/ml;经17β-雌二醇预处理后,细胞在ox-LDL作用后.IL-6和TNF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它莫西芬和17β-雌二醇处理内皮细胞后,再加ox-LDL,结果显示IL-6和TNF活性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ox-LDL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雌激素可明显抑制ox-LDL引起的内皮细胞产生IL-6和TNF,此作用可被它莫西芬拮抗.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血清及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5 0例急性白血病 (AL)患者及匹配的正常人的血清及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进行测定。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 5 .0 71± 1.15 ng/ m l,脑脊液含量 7.75± 1.6 5 ng/ 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白血病组。结论 :血清及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可作为反映 CNSL 病情及预后特异性较高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