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987例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临床救治困难。我科自1983年1月-2003年1月间共收治9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将其救治结果作一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急性硬脊膜外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硬脊膜外脓肿是椎管内硬脊膜外脂肪组织和静脉丛的化脓性感染,由于硬脊膜外间隙内大量脓液积聚,造成脊髓受压,出现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是神经外科急症之一,误诊率及致残率较高.我院及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1990年1月至今收治本病患者12例,现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癌症疼痛X-刀治疗的初步分析刘海鹏,张可成,吕胜青,杨勇,陈渝,陈杰我院使用X-刀,单个等中心,5mm准直仪,以VPL或VPM为损毁靶点,100%等剂量线覆盖靶区,以120Gy剂量进行投照,对15例癌症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有效率为73.33%,该方法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及血管内治疗技术和临床效果,以提高对前循环动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1年7月间经显微外科治疗的13例及血管内治疗的11例前循环动脉瘤并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评定治疗结果。结果:出院时优良19例,中残1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根据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胎脑黑质脑内移植反转PD大鼠纹状体内神经肽γ基因的过度表达杨辉蔡文琴张可成为了研究胎脑黑质脑内移植对PD纹状体内NPYmRNA表达的影响,本文采用核酸斑点杂交方法对接受胎脑黑质脑内移植的PD大鼠纹状体内NPYmRNA的水平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胎脑黑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Presenilin 1(PS 1)突变型L2 86V对全反式维甲酸 (RA)诱导的PC12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运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建立稳定表达PS 1WT和突变型L2 86V基因的细胞克隆 ,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生长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1)PS 1突变型L2 86V对RA诱导的PC12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主要表现为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 ,细胞增殖指数降低 ;(2 )在正常培养条件下 ,对照组细胞凋亡率 (% )为 0 31±0 0 9、野生型组为 0 4 3± 0 11、L2 86V组为 0 6 2± 0 2 7;无血清培养 1、2、3d ,对照组细胞凋亡率 (% )分别为 0 5 5± 0 0 7、1 2 3± 0 4 7、5 5 9± 2 91;野生型组为 1 0 9± 0 73、3 2 1± 1 4 1、7 79± 2 78;L2 86V组为 4 6 5± 1 0 4、10 5 4± 3 18、14 4 7± 3 5 3;PS 1突变型L2 86V对RA诱导的PC12细胞均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以无血清培养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结论 PS 1突变型L2 86V对RA诱导的PC12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在有和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均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以无血清培养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神经生长因子对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液压脑损伤模型 ,向其脑室灌注 7SNGF 5 μg ,观测其对脑组织超氧岐化酶 (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和过氧化物酶 (CAT)活性、[Ca2 ]i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1)伤后 3d ,NGF处理组SOD、GSH Px和CAT含量分别为 (198.96± 7.76)UN/ml、(1.2 1± 0 .0 4)UN/mg蛋白、(3 2 .5 8± 2 .0 1)UN/mg蛋白 ,显著高于单纯致伤组 (P <0 .0 1)。 (2 )伤后 2 4h ,NGF处理组 [Ca2 ]i为 (878.5 6± 13 7.3 0 )nmol/L ,明显低于单纯致伤组 (972 .48± 14 6.66)nmol/L(P <0 .0 1)。 (3 )NGF处理组凋亡细胞显著少于单纯致伤组 (P <0 .0 1)。结论 NGF能增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主要抗氧化酶的活性 ,降低 [Ca2 ]i超载 ,对神经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脑动脉灌注替尼泊甙(VM26)并卡氮芥(BCNU)静滴治疗恶性脑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脑瘤于手术切除后,采用超选择性脑动脉灌注VM26并BCNU静滴,于化疗后6个月分别用CT检查肿瘤体积变化及评价临床症状,并与化疗前比较。结果本组化疗前肿瘤平均体积为(16.15±6.88)cm3,化疗后平均体积为(8.89±11.42)cm3(P<0.01),总有效率为723%(34/47)(完全缓解率为21.3%),稳定不变10.6%(5/47),恶化占12.7%(6/47)。本组病例1年存活率达85.1%(40/47),2年存活率为70.2%(33/47),全部患者均无眼部症状及严重的神经副反应。结论认为超选择性脑动脉联合化疗的方法,存活率较单纯颈内动脉灌注化疗及外周静脉化疗高,而且并发症少,全身反应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创伤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液压冲击致伤装置制作大鼠皮质脑挫裂伤模型,测定伤后3h、6h、12h、24h、72h、168h伤灶周围脑组织的ICAM-1的含量、血脑屏障通透性,ICAM-1单抗治疗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大鼠中等程度皮质脑挫裂伤后,ICAM-1的含量与血脑屏障通透性3h即显著上升,6h达高峰,7d时基本正常,用ICAM-1单抗治疗能显著降低伤后6h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结论:提示大鼠脑创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可能与ICAM-1表达上调、介导白细胞粘附、游出有关。为ICAM-1的单抗治疗创伤性脑水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脑水肿的在体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在体研究创作性脑水肿的方法。方法 选择15个频率点,测量大鼠中度颅脑的创伤后伤区组织的电阻抗,分析脑水肿的变化。结果 伤后早期细胞外液电阻(Re)明显下降,细胞内液电阻(Ri)无明显变化,Re/Ri也明显下降;6h后Re略有升高,Ri明显下降,Re/Ri明显增加;伤后24~72h脑水肿达高峰,伤后7基本恢复。结论 伤后早期电阻抗的变化提示发生了血管源性脑水肿,伤后6h电阻抗变化表明细胞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