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目的:了解广东省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1年6月广东省39所医院护士发生锐器伤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15353名调查对象中有852人在2011年6月有过锐器伤经历,共发生锐器伤1092次,发生率为5.55%。锐器伤发生频率较高的地点主要为普通病房(49.27%)和门诊注射室(15.38%);造成护士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为一次性注射器针头(38.37%)、头皮钢针(30.13%);发生锐器伤频率最高的操作是加药(23.53%)、拔除动(静)脉针(20.24%);污染器械伤占锐器伤总数的79.85%,45.51%的锐器伤可追溯暴露源,在确定已被病人污染的锐器伤中,有24.77%的源病人至少有一种血源性传染病。结论:锐器伤是护士常见的职业伤害,应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职业安全教育、改善医疗操作环境等措施,实现护理人员100%安全注射目标。  相似文献   
82.
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之一,其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越来越受到全世界重视。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方法都不断深化,现对COPD的基本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3.
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模型后早期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模型后的病理演变规律,特别是钨弹簧圈的溶解及其与动脉瘤复发的关系。方法以机械可脱性钨弹簧圈栓塞经弹力酶处理的兔侧方、顶端和分叉部动脉瘤模型,利用电偶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明确血清内是否含有金属钨,分析从栓塞前到栓塞后5个月内血钨的变化规律,栓塞后5个月时取标本行HE染色、Ⅷ因子免疫组化、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病理检查。电偶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弹簧圈周围组织是否含有金属钨。结果成功建立和栓塞动脉瘤模型7枚,5枚完全栓塞,2枚部分栓塞。栓塞后平片检查,没有发现弹簧圈密度的明显变化。血钨在栓塞后1个月开始升高,最高峰在术后2个月,栓塞后4、5个月血钨水平开始下降,都与栓塞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结果(ICP-MS)显示钨弹簧圈周围组织中含有金属钨。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模型后可以诱发血栓形成、机化,动脉瘤颈部被内皮覆盖,可见弹簧圈层状脱落,变细,部分裸露的弹簧圈变细更加明显。结论以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模型后,动脉瘤内的弹簧圈存在溶解破坏的现象,但并不伴随动脉瘤的复发。钨弹簧圈可以用于栓塞动脉瘤。  相似文献   
84.
近十年来,神经系统疾病血管内介入治疗最为热门的,发展最为迅速的当属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随着各种神经介入影像技术,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日趋成熟,其诊治技术不断更新,治疗规模不断扩大,治疗效果日臻完好。本文就颅内动脉瘤血管内诊治的新进展叙述如下: 1 神经介入影像技术的进展随着X线机器设备,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相继应用了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且出现了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和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技术,大大提高了病人治疗的安全性和医生的信心。  相似文献   
85.
红霉素是一种发明和应用都比较早的抗生素,但外用居多,特别是常在眼膏中使用。以致现在患者一般听到红霉素,都以为红霉素只有外用软膏一种治疗药物,其实不然。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和青霉素相似,主要是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及梭形芽孢杆菌等,均有强大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如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百日咳杆菌、流感杆  相似文献   
86.
1 呃逆 刘某,女,75岁,农民。1990年6月14日初诊。10天前呃逆频作,经西医治疗,呃逆停止。3天后又复发,前来就诊。证见:呃声低微,气不接续,呃时全身震动,面色苍白无华,手足不温,食少困倦,唇干,舌红少津,脉虚细数。根据  相似文献   
87.
醋酸纤维素聚合物栓塞实验性宽颈动脉瘤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非粘附性液体栓塞剂醋酸纤维素聚合物(CAP)栓塞实验性宽颈动脉瘤的影像学效果。方法家猪7只,将静脉袋端-侧吻合于颈总动脉建立侧方宽颈动脉瘤模型。动脉瘤制作后1-3d行CAP结合球囊再塑形技术栓塞。栓塞术后1个月行造影复查。结果7只动物共制作10个动脉瘤。对8个动脉瘤行栓塞,除在1个动脉瘤模型中微导管破裂导致载瘤动脉闭塞以外,余7个动脉瘤均获完全栓塞并保留载瘤动脉;栓塞术后1个月复查造影显示动脉瘤无再通,载瘤动脉保留率降至62.5%。结论CAP结合球囊再塑形技术能够实现完全栓塞宽颈动脉瘤并保留载瘤动脉的影像学效果。  相似文献   
88.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与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经验,评估其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7例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腰椎30例,胸椎10例,颈椎2例,40例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2例颈椎血管瘤采用颈椎前外侧入路。注射13%~20%的骨水泥,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铸形。结果42例治疗都获得成功,注射骨水泥0.5~7mL。42例随访3~15个月,33例患者术后3个月疼痛完全缓解,7例明显缓解,2例有所缓解。42例疼痛评分和自理生活能力评分术后均显著下降(P<0.01)。无复发迹象。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及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椎体良、恶性肿瘤一直是非常棘手的疾病 ,以往的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不足 ,经皮椎体成型术的出现使椎体血管瘤的治疗产生突破性进展 ,本文总结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 总结 7例椎体血管瘤和 11例椎体恶性肿瘤的治疗 ,17例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 ,1例颈椎血管瘤采用颈椎前外侧入路。注射 15 2 0 %的骨水泥 ,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铸形。结果  18例治疗都获得成功 ,注射骨水泥 0 .5 7ml。 10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 ,6例明显缓解 ;2例有所缓解 ;随访 1 9个月 ,无复发迹象。结论 采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是一种小创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0.
260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报告260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carotid-cavernous fistula,TCCF)血管内桂塞治疗,其中男性214例,女46例。260悄TCCF中绝大多数采用可脱性球囊导管栓塞治疗,无一例死亡,有192例保持了颈内动脉通畅。本讨论了各种血管内挂塞术的特点,为可脱性球囊导管是栓塞治疗TCCF的较好方法,可首先选用。在讨论中,我扪提出一种“双漏口征”,对于手术有指导意义,国内外尚未见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